迈克尔·米尔肯:华尔街的野蛮人

  12月3日,中国证监会主席刘士余在北京钓鱼台举办的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上致辞,在谈到中国资本市场上近期盛行的举牌及收购现象时,首先点出了其积极作用,但接着话锋一转,措辞严厉地指出,“希望资产管理人不当奢淫无度的土豪、不做兴风作浪的妖精、不做坑民害民的害人精……但是,你用来路不当的钱从事杠杆收购,行为上从门口的陌生人变成野蛮人。”

  “野蛮人”一词被华尔街用来形容不怀好意的收购者,源于布莱恩·伯勒所著的《门口的野蛮人》一书,该书以纪实方式描述了20世纪80年代末华尔街对跨国糕点商RJR纳贝斯克公司的股权争夺战,当时共有四家机构参与竞标,最终KKR集团以250亿美元取得RJR纳贝斯克公司的控制权。

  其实,KKR集团收购RJR纳贝斯克公司控制权只是贯穿美国华尔街整个20世纪80年代一系列敌意收购事件的一个缩影,也是这一系列敌意收购事件的高潮。

  当时,华尔街的公司掠夺者还包括现在仍然在美国非常活跃的卡尔·伊坎,他染指的公司包括电影制造商米高梅、手机制作商摩托罗拉及大型石油公司德士古,此外还包括上文提到的RJR纳贝斯克。

  虽然投资风格有所不同,但这些公司掠夺者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即他们的金主都是迈克尔·米尔肯。

  米尔肯当时供职于华尔街第五大投行德雷克斯,有“垃圾债券大王”的称号,甚至一度被视为继JP摩根之后华尔街最有权力的人物,但后来却因欺诈和代人持有并买卖股票的罪名而锒铛入狱,其事迹后来被改编成在美国非常卖座的电影《华尔街》。

  垃圾债券大王

  米尔肯出生于1946年,1970年获得沃顿商学院的工商管理硕士,随后以分析师的身份加入华尔街当时的第五大投行德雷克斯投资公司。通过研究,米尔肯发现华尔街的传统投资者在选择标的时仅仅参考历史业绩,即过去业绩优秀的企业,但忽视了公司未来的发展,并因此而错失了很多目前处于困境但前景良好的公司,由此他决定投资垃圾级债券。

  1974年,美国的通胀率和失业率双双攀升,且信用严重紧缩,很多基金公司投资组合中原本为投资级的高回报债券都被债券评级机构下调为“垃圾债券”,基金公司都急于抛售这些债券,以免因亏损而有损基金及公司的形象。

  但是,米尔肯却有不同的看法,他认为美国的监管措施已经逐步完善,投资者不会因为企业破产或者违约而遭受损失,例如克莱斯勒汽车公司之类的大公司是不能破产的,其股票不会停止交易,因而债券的信用等级越低,违约后投资者的回报就越高,并把这些垃圾债称为“值得拥有的所有权债券”,认为这些债券在利率风险高企时反而能保持稳定,因为其回报是与公司的发展前景挂钩,而不是与利率相关。

  因此,米尔肯建议当时拥有大量垃圾债券的“第一投资者基金”坚定持有,而事实也验证了米尔肯的判断,1974-1976年“第一投资者基金”连续三年成为全美业绩最好的基金,其基金的销量大增自不必说。

  随后,米尔肯在德雷克斯成立了以其为主导的低等级债券交易部门,经该部门推荐的机构投资者在投资“垃圾债”方面的年收益率达到50%以上,米尔肯和德雷克斯因此名声大噪,并成为“垃圾债券”市场的垄断者。

  20世纪70年代末,由于米尔肯的努力,垃圾债券到了供不应求的地步,随后他将目光转向为新兴公司和高风险公司包销高回报债券,其中与MCI公司的合作堪称经典。

  MCI公司成立于1963年,启动资金仅3000美元,20世纪80年代,当时全球最大的电信公司是美国电报电话公司,而MCI为了提高市场占有率需要大量的资金,为此米尔肯为MCI筹集了20亿美元的垃圾债券,并帮助MCI公司成功打破了美国电报电话公司对电信行业的垄断。

  据统计,米尔肯仅在1977-1987年就筹集了930亿美元,而德雷克斯投资公司在垃圾债券市场的规模达到2000亿美元,米尔肯成为当之无愧的“垃圾债券大王”。

  杠杆收购: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1982年,德雷克斯投资公司开始通过发行大量垃圾债券的形式筹集资金进行杠杆收购。1984年12月,皮根思公司计划以突然袭击的形式获得海湾石油公司的控制权,而米尔肯正是这次事件的主角,竞购事项虽然最终没有成功,但却证明了米尔肯具备在数天内筹集数十亿甚至上百亿美元的能力。

  米尔肯的筹资能力无人能比,其所承销的债券有“高收益、低风险”的美誉,所有产品在发行日基本“秒光”。

  随着各项业务的大获成功,米尔肯的个人收入也水涨船高,其1986年的佣金收入就高达5.5亿美元。

  然而,随着米尔肯在华尔街的影响扩大,作为资本市场的看门狗,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开始对他进行调查。

  调查发现,米尔肯背后也有财团支持,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加州最大的寿险公司“管理层人寿保险”,从1982年到1987年,该公司认购了德雷克斯投资公司所发行的垃圾债券的90%以上,认购总额远远超过400亿美元。

  但是,由于实力雄厚,米尔肯和德雷克斯不甘坐以待毙,他们聘用了强大的律师团队与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对垒,坚称并未违反任何法律。

  然而,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并未放弃调查,而是静待时机的到来,很快一个机会出现了。1986年,一个得到米尔肯资金支持的野蛮人伊万·博易斯基被抓住了小辫子,双方达成和解,博易斯基不仅承认自己从事了内幕交易等证券欺诈违法行为,还指控米尔肯也有份参与。

  博易斯基的认罪协议招致美国纽约南区时任联邦检察官、后来成功竞选纽约市市长并在2017年有望进入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内阁的朱利安尼的高度兴趣,而在美国,只要被司法系统盯上,就没有任何一个华尔街公司和从业人员能够安然脱身。

  迫于压力,德雷克斯投资公司开始进行自查,并很快发现了米尔肯的不轨行为:他与数名认购垃圾债券的货币基金经理共同设立了一家有限合伙公司,提前认购高收益债资金支持的收购对象股份。

  以此为突破口,朱利安尼彻查了米尔肯所经手的全部垃圾债券承销业务,并据此提出了98项指控,很多罪名都史无前例,可以说是专为米尔肯量身定做的,例如掩盖股票头寸、帮助委托人逃税、隐藏会计记录等。

  1990年,米尔肯与法院达成和解,承认6项较轻的罪名,其中包括代人持有并买卖股票、教唆和协助证券公司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不正确的报告。

  最终,米尔肯被判入狱10年,罚金和民事赔偿共计11亿美元,并被终身禁止从事证券业务;受此拖累,德雷克斯也宣告破产,为米尔肯和德雷克斯提供大量资金支持的“管理层人寿保险”也于1991年4月因资不抵债而申请破产,当时其账面上尚有90亿美元的高收益债券,在被政府接管并由里昂信贷接盘时仅获得33亿美元的变现。

  1993年,米尔肯被提前释放,1996年投资5亿美元创办了教育服务类公司Knowledge Universe,并相继收购了智能玩具公司跳蛙和学前教育连锁机构儿童发现中心,目前Knowledge Universe的年产值已经达到15亿美元。

  随着“垃圾债券大王”的陨落,高收益债券逐渐显露出了其“垃圾”本质,大量购买垃圾债的社区储蓄公司和保险公司因此而倒闭,20世纪80年代在华尔街横行的杠杠收购高潮退去。

  然而,投资者不得不思考的一个问题是,同样是使用保险资金,为何米尔肯锒铛入狱、在A股到处举牌的保险资金受到敲打,而以保险浮存金为主要投资资金的巴菲特却能高枕无忧呢?

  这主要跟政府监管规则有关,虽然都允许保险资金入市,但监管层在尺寸的把握程度上有所不同,此外还跟保险资金的投资风格以及资本市场容量相关。

  巴菲特主要是以长期持有为主,而不会像国内有的保险资金那样进行短线炒作,从而干扰市场的正常运行;美国资本市场的体量要远远大于A股,因此长线持有的保险资金不会对市场造成不利影响。巴菲特之所以能够做到长期持有,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巴菲特的资金成本非常低,以至于他甚至不用考虑长期持有的代价。据报道,伯克希尔的长期资金成本仅2%左右,例如1974年,巴菲特重仓的华盛顿邮报下跌25%,而他对此竟然坦然处之,其原因就是伯克希尔能以很低的成本源源不断地提供资金支持,而到了1985年,华盛顿邮报的回报已经达到20倍以上;反观之,国内保险公司在A股投资的万能险成本动辄5%,个别险种甚至高达10%,在波动率更大的国内资本市场,能做到长期坚守吗?

  另一方面,巴菲特非常注意杠杆,其所动用的杠杆比率最高不过1.6倍,从而不至于在市场大幅波动之际而被迫出清手中的股票。

  本刊记者 石伟/文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