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群飞 从打工妹到“手机玻璃女王”
- 来源:信息化文摘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周群飞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7-01-01 16:32
位于湖南浏阳的蓝思科技,主营业务是视窗防护玻璃。视窗防护玻璃是一种玻璃镜片,多应用于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相机等电子产品。眼下,蓝思科技的大客户包括苹果、三星和华为等,2014年营业收入144.97亿元,净利润11.76亿元。近三年,苹果一直是蓝思科技的最大客户。2015年3月18日,蓝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创业板挂牌交易,像众多A股新上市公司一样,拉开了股价连续涨停的序幕。
蓝思科技董事长周群飞与其丈夫郑俊龙合计持有公司上市前约九成的股份。蓝思科技上市后,周群飞的身家或突破460亿元,将超越杨惠妍的财富而成为中国新任女首富。
困顿的童年生活
在周群飞出生前,父亲因自制zhayao出现意外,手指被炸掉两根,眼睛则被炸伤几乎失明。五岁时,母亲因受不了家庭压力等问题自杀身亡,留下三个子女,周群飞是最小的女儿。在上世纪70年代湖南湘乡的农村里,周群飞所处的家庭可谓比贫寒更甚。用她自己的话说来就是:“吃完上一顿饭,下一顿饭要怎么吃、要吃什么,也得去筹备。” 同村人印象里,小时候的周群飞“脸上总是有泥巴,都是干活弄上的”。
幸在父亲是个坚强而且充满智慧的男人。“他拜过八位师傅,这八位师傅将他带入了不同行业。”他为了维持一家的生计,只能不停的学做各种各样的手艺活,赚钱来贴补家用。周群飞的同学李明记得,周家虽然穷困,但父亲未放弃过以各种形式教育周群飞。家里要养猪,父亲为了激励女儿,养一头猪给她10块钱,周群飞每天起床,先割一篓猪草,放学回家后,再接着去喂猪。父亲的教育和苦涩的童年,成了周群飞精神财富的源泉。
“他的字写得非常好。小时候要求我背诵《增广贤文》,要我读《三字经》。有一些经典的句子现在还记得,它也成为了我做人做事的一个准则。” 有记者问她,还能回忆起这些典籍里的哪些片段,周群飞脱口而出:“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正是贫寒的家境和熟读的《增广贤文》让她始终存在紧迫感,从懂事起,她就暗下决心,必须靠努力学习去改变自己的命运。
因为付不起学费,周群飞的哥哥和姐姐小学还没读完就要开始为生计忙活,而周群飞则在当地的山坪中学读完了初二。当年的班主任还记得周群飞:成绩中等,与同学交流不多。在朋友王萍看来,周群飞的气质那时就与众不同,“她从小就告诉我们,将来一定要争气,出人头地。”
15岁的打工妹
由于生活的逼迫,周群飞在读完初二后就辍学了,辍学后就选择了外出打工,那时她刚过15岁。周群飞的表舅当时在广东做桥梁建筑的活计,就把她介绍过去帮忙看守工棚。做了四个多月后,周群飞跟一个同乡女孩去了深圳澳亚光学工厂打工,当时那个工厂主要做手表玻璃。于是,周群飞白天打工,晚上去读夜校。
最初的工作是加工手表玻璃。用今天的眼光去看,周群飞认为当初的工艺实在太简单。“一片普通的玻璃原料,再切割、仿形、抛光就可以出货了……”那家企业规模很小,“一栋小三层,不到一千平米,设备全是旧机器翻新的,工艺也不齐全,员工吃、住、工作都在那栋小楼里。”做到第三个月的时候,周群飞便觉得那里“没有东西给我学”。她迫切地期望转型,于是写了人生第一封辞职信。岂料,这封信却真的成为了一个重要的人生转折。厂长找到周群飞,要求她留下,并给她升职,主管正在筹备的新部门:丝网印刷部。
没有谁可以教周群飞,好在她从一个北京来的同事那里得到了一本来自北京图书馆的《丝网印刷》,她如获至宝。“我把这本书天天捧着看,总能找到那么几句话可以解决工艺上的一些疑难问题。”这本书至今还是蓝思科技的“传家宝”。
“书中自有黄金屋。”一点不假,遇到丝印过程中的疑难问题,周群飞就翻书,边学边做,从最初的丝印到后面的出菲林、晒网版、烘烤、调色、褪油等所有流程全部熟练掌握,据说现在行业使用的玻璃油墨也是来源于她的配方,行业首条自动印刷线、烘烤线、褪镀线、CNC加工的设备和工艺都来自于她和她的团队,而且她很乐于共享给同行业。
然而好景不长,正在周群飞干劲十足的时候,厂长离职了,出资人打算放弃在宝安筹建了一半的工厂,听到这个消息后,她找到了出资人,主动跟他说:“公司的工艺我都懂了,我也很年轻,很需要一个给我发挥的机会。如果亏了你的钱,我一辈子给你打工,如果赚了,工资随便你给!”
这个年轻女孩的勇气和她前期的努力果然打动了出资的老板,由印刷部门的一个小主管,变成了统管全厂的责任人。
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她所能施展拳脚的平台和学习积累的空间也越来越大。盖房、布线、消防、备案、报关……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三年后,原本的小小加工厂已经变成了一家颇具规模的正规工厂。此时却出现了新的问题。那时来深圳投资的港澳台小老板大都有一个特点,资金并不充裕,内地的社会关系又相对复杂。随着规模的扩大,“这个工厂出现了太多老板的‘皇亲国戚’,我越来越受排挤,无论怎么做都是错。”当时在工厂管理上的矛盾突出,已经到了她无法妥协的地步,只有主动放弃。那是1993年,不满23岁的周群飞自己做了老板。
23岁的创业者
蓝思科技所以选择在3月18日这天正式登陆创业板,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源于掌门人周群飞的创业情结。1993年3月18日,她带着哥哥、嫂子、姐姐、姐夫、还有两个堂姐妹,在黄田(现在宝安国际机场附近)租下了一套三室一厅的“农民房”,干起了自己最熟悉的表面玻璃印刷。
创业的资本是她的“私房钱”,港币两万余元。做的还是丝网印刷的老本行,当时买了一块大铝板,切割后加工成几台手动印刷机,自己拉订单,自己做生产。这支创业团队一直在这家“公司”坚持了四年。
在此期间,周群飞与前老板杨达成结婚生女。周群飞的好友王君骐说,杨达成和周群飞交往时杨早已离婚,婚后的杨达成在事业上确实给过周群飞不少帮助。
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给周群飞的家庭作坊带来了直接的冲击,她发现自己原本就回收艰难的货款更加没着落了。“付不起加工费,他们就把一些旧设备折价给我。”为了维持“公司”运转,她唯有被动接受。“只能是把设备拉回来,整修翻新。去香港的旺角去买轴承、波条,靠一个双肩包背回来。”
“那次有女儿陪我去,在旺角车站红绿灯跟前——以前我瘦,背着包真是很重很重,可那一会儿我突然感觉背包轻了!我以为是包底磨破、东西掉了,赶紧转头看,发现是女儿用双手托住了背包!”上世纪90年代末,周的女儿还是个瘦弱的小孩子,她在红绿灯前用尽全力的举动,深深的烙印在周群飞的脑海里。于是,她暗下决心:“我一定要改变现状,要让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
她整修好客户拿来抵货款的旧设备,又购置了几台国产新设备,重点在手表玻璃、丝网印刷的工艺上下功夫,一点一滴的用质量来打动客户、赢得订单。不辞劳苦,不言放弃。寸进之间,到2000年左右,她的工厂已经在行业内做得小有名气,也接触到了业内越来越多的大型公司。
可是,此时的她内心却极其焦虑,渴望转型。当时的珠三角集中了全世界一半以上的钟表行业产能,相关配套加工企业发展如日中天,但是,当时珠三角的钟表行业配套加工企业数量极其庞大,所以也良莠不齐。对周群飞这样的创业者而言,自己除了要精研生产工艺、赶超同业对手,还不得不面临最劳神费力的工作——追讨货款。“整整三年过春节,我和先生都没回过老家。”并非他们不孝顺,而是春节是追讨货款的敏感期。当时有一部分小微企业主临近年关便开始“搬家”,连人带厂玩消失,拖欠其供应商的货款往往也不了了之。为此,周群飞和其现任丈夫也是创业伙伴郑俊龙必须在春节期间四处奔走,一路追访那些拖欠货款的老板们。
“利润非常的微薄,一个月几十万的生意额度,客户却有百来家。每天晚上我跟先生都要自己开车去送货,每个月为了给员工发工资都要收几十家的货款。曾经有两次客户赖帐,我们只能把自己的房子卖掉换钱来给员工发工资……”与收货款时的追踪与反追踪、侦察与反侦察相比,推销的艰难程度亦毫不逊色。
当时互联网不普及,除了翻黄页寻找客户之外,周群飞只能用最土的办法去找米下锅,“找那些表壳厂、手表厂,一家一家去陌生拜访。跟以前推销保险的方式有点类似,就走进每一幢工业大厦去敲门。有时候有可能有一条狼狗在你面前对着你吠,有可能就是保安员非常大声吼:‘滚开’!”
周群飞说她是个自尊心非常强的人,虽然从小家境不好,但她的父亲、奶奶都很宠爱她。“那时出门拜访客户时,往往在敲门之前要想几套方案,如果人家拒绝的话我还能怎么说。”周说自己现在不太懂得拒绝别人,“因为我那时被拒绝得太多了,太痛苦了。”
问鼎“手机玻璃女王”
正如《增广贤文》中所说:黄河尚有澄清日,岂可人无得运时。机遇,总会垂青那些不断努力的人。
2000年随着模拟手机的逐步兴起,通过一位做职业经理人的朋友,周群飞有了涉足手机视窗玻璃的加工生产的机会,当时因为自己的生产规模不大、产能不足,担心客户不会大量采用她的产品,为了将这个市场做大,她主动将竞争对手的联系方式提供给客户,正是她敏锐的意识和豁达的心胸使得苦苦寻找的转型方向得到了验证,从此各国内手机品牌都相继直接或间接成为了她的客户,手机视窗玻璃的订单也越做越多。
这是一个累积经验的过程,也是她逐渐转变思路的过程,这一过程持续了三年。“大概是2003年,第一家国际品牌手机找到了我。”周群飞加冕“手机玻璃女王”之路从此迈出了最为关键的一步。可那时她的公司规模很小,总共还不到一千号人,客户在了解情况之后有些不放心。“他们问我一个问题:如果这产品破了,玻璃割到我们的总统、割到哪个明星,你们赔得起吗?”而令这些挑剔的外商没有想到的是,周群飞偏偏是一个极其“霸蛮”的湖南女子,面对当时最为知名的国际手机巨头她并未怯场,而是打算要替自己和公司拼出一个未来。
为了得到客户认可,她三天三夜没离开工厂车间,将原材料通过离子交换法来做各种实验,不同的时间、温度、浓度,最终找到了最适合的加工参数。凭着执拗和一线生产多年的经验,周群飞终于成功的达到了客户设置的标准。“我们的样品从一个特定的高度范围内自由跌落不会破碎,超过某一高度范围跌落虽然可能破碎,但破碎以后也不会伤人!”至今她还保持着那份成功的喜悦,“当时在这个行业内,我们第一个达到了外商跌落测试的要求。”
周群飞的“跨界”思维也在关键时候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摩托罗拉V3手机风靡市场时,正是周群飞通过结合手表玻璃镀膜、印刷的技术,完美解决了这款手机视窗玻璃面板印刷油墨较易脱落的问题。从此,她和她的产品得到了市场认可,“蓝思”已经不再默默无闻。
不过,在周群飞超过20年的创业历程中,最为难熬的时刻也是出现在与摩托罗拉合作那会儿。由于V3手机十分畅销,竞争对手看到小小的蓝思竟然能够享受如此巨大的利润,而他们因为几项技术瓶颈达不到客户要求,未能得到客户认证,就联合日本原材料供应商及香港代理卡住了蓝思的原材料供应,意欲逼迫客户认证其供应商资格。原材料突然被无情终止供应,而预付的货款又是用唯一的房子抵押贷来的,和客户签下的巨额订单正在陷入违约的风险。
记得当天她只身赶赴香港与供应商谈判,得到的却是无情的拒绝。公司生产线上传来的消息是“已经用光了最后一片原材料”——站在红磡地铁站的月台上,要强的周群飞竟然有了一种莫名的冲动:“跳下去算了!”她在出门前已经向全公司上下作出保证,此行必须解决原料问题,确保完成与摩托罗拉的订单,可结果却是无功而返!
“跳下去就什么都了了!”正在她精神恍惚间,突然听到电话在响,接通后是女儿稚嫩的声音:“妈妈,您什么时候才回家吃饭?”
不可以!“我是一个孩子的妈妈,是一个妻子,也是这么多员工的老板。更重要,我以后还要在这个行业混,而且要混得更好,我不能把我的客户得罪了!”孩子的电话让她突然醒悟,她迅步迈进地铁车厢,赶回公司办公室后周群飞赶忙拟了封Email,邮件标题是“LS119”。“LS是我们蓝思的简写,119是中国的火警电话。因为客户高层告诉过我:如果给他发邮件,要把主题写得很明确,因为他每天邮件很多,只会挑重要邮件看。我当时向所有认识我的客户相关人员群发邮件。”周群飞说,“因为原材料紧缺,我将采用新的原材料来生产他们的产品,我需要得到他们的认证。”在收到周的“求救信”之后,客户迅速的配合为其提供认证,确保了蓝思的生产线没有停机,周群飞也如约履行了合同。因为摩托V3的成功,诺基亚、三星等国际知名品牌也都相继成了她的客户,全球首款智能手机也选择了与蓝思合作。没过多久蓝思便成为了深圳100强纳税大户。
摘自:《人物周刊》2015年5期
文=王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