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中的BiG WHY
- 来源:客户世界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7-01-06 15:05
我一直被人内心深处的BIG WHY深深吸引,不但是对自己的,也对身边人的,都有强烈的好奇心。作为职业教练,我们需要有一颗可以感知和洞察客户内心深处BIG WHY的能力。那些让客户深深骄傲的经历、难以启齿的羞涩、无法忘怀的情谊、充满悬念的沟壑,都构成客户身上独特的认知体系,隐藏在行为和情绪的下面。那些可以展示的光鲜,是敞开在外人面前的客厅;那些刻意绕行的担忧是隐蔽而神秘的卧室。
美好的一天始于晨读,特别是坐在暖和的阳光下的感觉,实在是舒服极了。能过上这样的生活,我想感谢好多人:感谢爹妈给我的健康和乐观,感谢老公孩子给我的宠爱和支持,感谢一路上从小到大的学习和工作的伙伴给我的理解和鼓励,感谢春夏秋冬花草虫鱼天地万物对我的接纳和无言的陪伴。
最近开始重返校园,在一个多月的学习和工作相生相安的生活中,重新思考一个一直在脑海中萦绕的问题:当我们选择成为一个专业教练时,我们如何开启持续终身的自我修养?
一个演员需要有一个自我修养,一个记者、一个医生、一个教师、一个律师都需要有一个自我修养。事实上,如果一个人想成为一个专业人士,都会踏上不断提升自我修养这一条值得跋涉的道路。
本周我的学习模块是“批判性思维和写作”,经过几天的深入研读,把一篇文章翻来覆去读了五遍:第一遍收集信息;第二遍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第三遍勾勒文章的结构和逻辑脉络;第四遍找到文章的亮点;第五遍找到文章的不足和改善之处,然后写出一篇文章总结并进行批判性分析,亮出自己的观点。周一晚终于把作业交上。
昨天在我的每周作业点评中,老师问了一个问题:Linda,你怎么看一个专业人士和一个学者所具备的批判性思维的差异?
作为一个专业人士(我的终身职业是专业教练),正在学习以学者的思维看待世界,看到这个问题,引发了我一连串的思索,于是希望展开一个反思性学习,整理一下五年来转型成为教练的各种沉淀,归纳和整理一些对从业者有用的参考,也为那些有兴趣未来转型成为专业教练的朋友开启一个可能的路径。
这个探索过程犹如在人生的这条长河的某一个转弯处,拨开水面,探究下面的水草和河床以及各种鱼虾沙石,让岁月成为明镜,解读我们生命中有限的已知和神秘的未知。
黄昏时分,心里想着去看看世纪公园湖边的落日,于是四点半出门,一路上斜阳坠落快得跑步也追不上,连走带跑到了湖边,大半个落日已经挥别大地,悬着小半个身体在香梅花园的联排弯月中依依不舍,其实也没什么舍不得,回家睡一觉,明天还会见面的,不是吗?
失去了明媚日光照耀的湖面渐渐呈现出青灰色,宽阔的水面没有涟漪,也没有飞鸟,与它做伴的是低垂的树梢和铺满小径的金黄色银杏落叶。同样是落下,太阳就挥挥手,不留半丝光影,而落叶则安静地躺在大地上,任由日月星移,风卷残云,岿然不动。
有时,我们的生命中出现了这样的一段时间:美好的大自然就在眼前;安宁的世界和自己同样安宁的内心交相辉映;脑海中没有对过去的回忆,也没有对未来的猜测,就是此时此刻的自在;身体是舒张而轻松的,脚步是轻快而敏捷的;抬头看天,可以看到细密的云彩;低头看地,可以看到每一片落叶的脉络和卷曲;不必开口呢喃,已能听到清风飘过;不用停下脚步,泥土自会亲热地与双脚拥抱。
这样的时候出现得多了,快乐的音符在心里就流淌出来;当我们有激情和力量去寻找这样的时刻,自由就找到我们、环绕我们,让我们拥有创造力、感知力、想象力、亲和力。
我一直被人内心深处的BIG WHY深深吸引,不但是对自己的,也对身边人的,都有强烈的好奇心。作为职业教练,我们需要有一颗可以感知和洞察客户内心深处BIG WHY的能力。那些让客户深深骄傲的经历、难以启齿的羞涩、无法忘怀的情谊、充满悬念的沟壑,都构成客户身上独特的认知体系,隐藏在行为和情绪的下面。那些可以展示的光鲜,是敞开在外人面前的客厅;那些刻意绕行的担忧是隐蔽而神秘的卧室。
我们常常说,教练的过程是洞悉一个人内心世界、理解其思维模式、激发其全新觉察、鼓励其做出选择,继而采取行动去改变现状的助人学习过程。与此同时,我们又常常发现自己被客户拒之门外,无法靠近他们不愿谈及的脆弱之角,而在那个角落,一副无形的桎梏正紧紧地缠绕住客户的行动之躯,让他动弹不得。
遇到这样的情境,如果我们试图妄自发表自己的看法,哪怕仔细拿捏不要带有评判之意,恐怕也难以顺利获得客户全然的信任。我们何以赢得那份信任呢?如果我们的生命与客户毫无交集,我们的经历无法与客户产生共鸣,我们的生活客户一无所知,请问他为何会把自己都有些无法面对的内在呈现在一个陌生人面前?
与客户建立纯洁的信任是一段绕不过去的旅程,它无关教练技能、无关专业经验、无关价值取向,它源于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真诚而完整的无条件积极关注(“无条件积极关注”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大师卡尔·罗杰斯对心理咨询师提出的建议)。
我们的内心每天都在忙碌,关注无数信息,关注自然和社会,关注自己和他人。如果你现在跟随我做一个小小的测试,也许会看到自己内心的忙碌程度:轻轻闭上双眼,让身体自然地坐着、站着或者躺着,开始一段冥想。你的思绪会开始奔涌,有些念头会来轻叩你的心门,你可以跟它们打个招呼,然后任它们飞走,慢慢地也许你心中就真正安静下来。你在家中、路上、地铁车厢、嘈杂的购物广场,随时可以做这个测试,看看自己心里装着的都是哪些念头。
我们在教练的状态下,这样的念头也会成为不速之客随时找上门来,试图把我们从当下带走,去到我们自己的世界中,忘却我们正在进行着一段教练谈话。我们拿什么去抵御这些随时而来的干扰呢?也许我们可以采用各种控制手段,要求自己专注在当下、专注在客户身上。但通常是一旦外界强迫自己内心,内心又是不愿轻易顺从的,这时我们的走神会更加难以控制,而走神恰恰又让客户轻而易举地觉察。走神无需语言表达,我们的眼神、躯体、语音都在泄露我们走神的秘密。
教练需要修炼自己发自内心的关注和洞察,需要激发自己真诚的关注之心,需要在比行为和情绪更深的动机和信念层面锲而不舍地探究客户内心的BIG WHY,沿着这些探索之路与客户相互搀扶、共同跌倒、相扶前行。让我们的好奇心穿透种种包裹,进入承载BIG WHY的密室,去尊重,去理解,去支持,去付出真心的关注,不求回报,不求出色,不求结果。
当一个教练通过释放自己内心的束缚而获得了真正的身心灵自由,就如同一片轻盈的羽毛,掠过客户心灵的田野,它可以是清风,也可以是小鸟,还可以是歌声,它是令客户敞开心扉的熟悉的小伙伴,它是没有任何负担和烦恼的好朋友,是让客户看清自己内心BIG WHY的忠诚的镜子,更是一个带着舒适温度的博大空间。
张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