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光水暖(外一篇)
- 来源:红豆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7-05-15 16:27
春草的家,在坐南向北的山窝里。村村通水泥路后,蜿蜒的水泥小道仍旧蛇行一般,黄泥土道被取而代之。野草漫过,那气势,倒是恨不得要将村道一一揽入怀中哩。
桃花开得正盛。春草的二亩旱地、三亩水田,在整个冬日里,到处都闪满了霜雪的眼睛,田与地,早返过了,只等春雨一来,就撒欢地进行春种春插。
春草的男人,往年每到这个时节,就会快马加鞭地往家里赶。虽然远在深圳打工,也决不会拖了春插春种的后腿。
春草的男人,有的是野性,是十里八乡难得的耕田好手。每到这时候,野草的脸上,就泻满了春光。最让春草欢腾的,是每到春二三月,再繁忙,再累,男人都会准时回到她的身边,男人决不会让她干重活,挑肥、担粪……辛苦的活计,男人都揽下来了呢。春草闲不住手脚,通常会选择诸如平整田地之类的活儿。春草的男人会一遍又一遍、婆婆妈妈地叨个没完没了。春草喜欢这样的生活和工作。男人说,娘们作陪,干活不累。夫妻俩同托一轮太阳出门,齐踏一弯金月归家。这感觉,真好。春草至今还记得自家男人的话:我撒一泡尿的工夫,也要比你干得多、干得好。春草窃窃地笑。男人也会狂笑起来,忽地放下手中的活,将春草轻轻地揽起,朝深深的松林大步跨去……
这样的好日子,早已成为追忆。春草一直不乐意追随家中男人到城里活,斗了几回气,男人独自返回城里。打从那天起,两年多的时间了,这男人就放下了家,赶起了新潮,居然搭起了临时夫妻的档。春草的男人与那女子出双入对,好似忘记了春草似的,男人再没有回过家,一副决绝的样子。也是从那时开始,春草的男人,再没有耕耘过春草这一片湿润的芳草地。
没有男人的岁月是寂寞的,男人已经厌倦她的电话,再打过去,干脆关机了事。春草哭了好几回,泪水将薄薄的衣袖打湿了。春草嘤嘤的哭声,常将一对双胞胎儿女吵醒。春草知道,工地上的活,一日就是近五百元的收入,种一亩田地大半年的收入,还不如在工地干一天的活。春草的男人身边晃荡着临时妻子的身影,那嬉笑的声音,磁铁一般将男人吸引住了,春草的男人早已乐不思蜀。
春草盼星星,盼月亮,就盼男人能回头。
又是一年匆匆过。春草的腰,酸酸的、胀胀的,隐隐地痛起来。这时候,她自然地想起她的男人,想起男人总爱往厨房里钻,常给她打下手,在灶边帮忙洗菜,在灶下添柴加火。男人抽起水筒烟,吧嗒吧嗒的声音汇合春草的歌谣,如一股春风,飘出窗外。
春草并不是想与自家男人唱反调。她喜欢山里的一草一木,喜欢将一生托付给万水千山。春草习惯了这袅袅青烟和水稻拔节的声音,思夫的念头,如明灯,时常在她的心头上挂起。她闹不明白,这男人怎么经受不了诱惑,轻易就有了临时夫妻的想头。更想不到,他会沉迷其中,那样子,似是要断了夫妻姻缘似的,可怜那两个孩子,要见上亲爹一面,如今比上天还难。
夜深人静,风吹过,忙了一天活儿的春草,并不畏惧疲倦,靠在床头上,偎依进被窝中,一边飞针走线地做起针线活来,一边自言自语,有一搭没一搭地将往事捞起。妇人心,海底针,谁也不明白这女人还要嘀咕到什么时候。春草想男人想疯了,就这样东一句西一句扯起来。不足三岁的儿女早已睡去,她织着织着,就困倦了,但还没有停止活计的意思。有时候,她会打量儿女滚圆滚圆的脸蛋儿,令人眩晕的幸福就会跃上心头。只是这幸福太过短暂,想起负心的男人,她就嘤嘤地抽泣起来。
春草在失望和期待中,度过了漫长的夜晚。没有男人关爱的女人是可怜的,她只想坚守家园,难道这样的做法错了么?回到家中,每每瞧到自己的一对儿女伏在门槛睡着了,春草的心就抽得紧紧的。此时的春草,泪水不争气地打湿了衣裳。哭归哭,春草坚信,自己并没有错,她固执地认为,自己对故土的热爱,远比一沓金钱更重要。
可恨的天气,老让老娘做义务气象预报员。春草的腰,胀胀的,酸酸的,还真让她直不起腰杆来呢。骂完了天气,春草又开始骂自家的男人,她恨这负心的汉子,鬼迷心窍地迷上了临时夫妻的游戏。
春草凭几副中药撑着,腰部时常还在隐隐作痛。地上的作物,花生、南瓜、豆角……已经拱出了芽;秧苗泛绿,春插早已火热地进行。春草因为身上有伤痛,这事就拖了下来。年年的春插先锋户,就这样成了全村唯一的落后分子。
村子空荡荡的,到处寂静无声,留守老人的农田都完成了春插。春草没办法,只能分两批耕作水稻,早熟和迟熟的,时间略略错开一些,也误不了农时,到了双抢季节,也有了时间差。这样收割的时候,也忙得过来,少了六七月雨泡烂谷的痛心事,尽可能地做到颗粒归仓。
春草坚持住了,春插总算拼了下来。她的脸上,渐渐地有了笑容。她喜欢精耕细作,自然淳朴。她并不向往城里的生活,心里更没有蠢蠢欲动,即使自家的男人另搭临时夫妻,她也没有后悔。她已经认定,一生就隐藏在青山绿水之间,看竹林环绕、小溪潺潺,住在青石做成的老房子里,安静而独立。随着小溪盘踞而上,竹门和翠竹相映成趣,脚踩宽宽的青石板路,活在其中,宛若进了桃花源。最让人神往的是,房内大量引入山体成为整个建筑的一部分,一楼的房间里,你可以和青山一起泡澡,二楼的过道,上一杯清茶,屋子里可见岩石,房间与环境一体,若要说隐世,春草的家,自是最合适不过的了。
春色灿烂的早上,穿上耀眼唐装的S市饮食协会何会长亲自光临春草家门,提出要以高出市场价4.5倍的价格,定向收购春草饲养的三黄鸡和鸡蛋,订购她家一年两造的稻谷,并预付了一半的购物款。对春草而言,这等于意外地收到了一份厚礼。她忘却了受到自家男人冷落的伤痛,家中又升起了袅袅青烟,田野上更现出了一缕缕春色。
田野金秋
在许多人的眼里,“自古逢秋悲寂寥”。然而,踏入田野,就会发现,秋天是另一番景象,稻谷喷发的香气,渗着泥土味儿,足可以让人神清气爽,满怀喜悦。
稻田是属于乡村的,乡村是属于田野的。村庄的农友一如田野的孩子,水稻恰似农友的儿孙。走进田野,是那么的温馨,那么的动感,那么的让人怦然心动,农友和田野,谁也离不开谁。
田野是野性的,朝气勃发的,吐纳田野芬芳的气息,感受村庄的活力,感觉整个田野香气扑面,村庄好香。溪水中洋溢出的香气,江河中滚出来的香气,汇成了汪洋。这些香气,升腾到山岗,追逐进云端。水稻的气息,跟着你,跟着我,进了厨房,进了客厅,吃饭和作息的时候,香气还围在身边。这香气是农友的命根子,滋养着一代接一代的村民。村民沉醉在这样的气息中,香气成了灵魂、成了依靠、成了生活的希望。
在老人慈祥的眼光中,水稻是内向的、成熟的,腼腆地低着头,习惯性地弯着腰,一副与世无争的样子。可别小瞧了水稻的力量。轻风过处,稻浪打着滚儿,舞动腰肢,淹没山庄,淹没田野,成群的鸟儿飞过,抛下美丽的弧线,留给农友和乡村,作为永久的纪念。岁月如歌,歌声一串一串地落下,催熟了遍野的稻田,壮实的谷粒更加饱满,金黄的水稻更加亮丽。汗水一滴一滴地落到田野,进入水稻的根须。田野开始疯狂起来,亿万把扇子,扇得水稻跳起舞来,逗得农友哈哈大笑。
秋天的田野不属于大汉的赵飞燕,她只能是开放的盛唐,喜欢盛大,喜欢狂放,喜欢丰满和肥厚。你看,身怀六甲的水稻,越活越丰腴,越活越甜美,越活越有诗意。她们就是杨贵妃,以胖为荣,以胖为乐。皇恩浩荡,你拥着我,我挤着你,一行接一行,一列挨一列,她们争相向圣上邀宠,向农人示好。秋天时节的圣上,也喜欢她们的样子,放任她们的任性,由她们纵情地争夺阳光、雨露和空气。一丘一丘的,没有纪律的约束,没有统一的秩序,稻浪打出了另一种壮阔的美,让人动容,让人刮目相看。
秋天的田野,是那么壮阔,那么炫目。
这是由水稻织成的黄金毯子,整个乡村,充满了野性。她们簇拥在村庄的田间、点缀在绿树下,与水相亲。这是由谷子姐妹上演的一出大戏。没有主角和配角之分,都放出风采,都绽出光芒。含情脉脉的青山守护在身边,如同热恋的情侣,不再分离,长相厮守。田野和青山配合默契,倾情演出一曲又一曲交响乐,你呼应着我,我响应着你,又如同一出歌舞大剧。清香是主旋律,金黄是主色调,她们没有主仆之分,不管有没有风雨,都会准时演出,配合默契。这样的画面,年年上演,剧情相似,内容丰富而多彩。
这是一幅个性张扬的彩画。自然的画笔画技,比凡·高和齐白石老人高超百倍。农友不晓得凡·高和白石老人,他们沉醉在这水稻的香气当中,惊喜于丰收,惊喜于自然的底色,惊喜于大地这妙笔,惊喜于劳作终于有了实实在在的收获。金秋时节,乡村的田野充满了喜气,充满了欢乐。
穿行于金色稻田,汗水携着阳光,在田埂边沉淀下来,她们闪着光,从泛绿到绿得丰满,涨得整个田野都盛不下了,她们就各自私奔,往源头上涌去。田野一阵冲动,泛黄,感染了一样散发开来,继而绽放出金黄金黄的稻田,比黄金更诱人,天与地,好似也一样金黄起来,连头顶上的云朵,都一如熟透了的庄稼,诱人迷醉、神往。
镰刀再也按捺不住,跟随农友来到田野。这家伙是个急性子,跟着农友在稻田里上下飞舞,迫不及待地要收获眼前的金黄。收割的喜悦,绽放在农友的嘴角上。镰刀更起劲了,风卷残云一样,恨不得将田野里的水稻一一拥入怀中。
农友安能示弱!他们吹响了向稻田进军的号角,以大地为基底,用阳光和汗水打磨,收回零存的汗水和集结的黄金。他们沸腾起来,嘭嘭的打谷声,交替地在田野上响起。这是秋天的合奏,欢快的鸟儿,这时候成了农友的啦啦队,立在枝头,飞到头顶上空,用飞翔的音符,给农友助威呐喊。
乡村醉了。四野的稻香铺天盖地涌来,饭菜的香气弥漫到每个人的心间。稻香和饭菜的香气开始集结,桂花香和泥土的香味也不甘寂寞,纷纷加进了合唱的行列。她们会师到一起,形成不可忽视的力量。这是近半年的积蓄,这是近半年的宣泄。乡下妇人一声“开饭啦——”那声音,好似是要人们吃下整个秋天,吃下田野的稻香,条件反射一样,血液加速奔跑,村庄被妇人呼得香气扑面,教人胃口大开。有一种叫亲情的东西,在慢慢地拱起,在田野的周边,在水稻的清香里。
秋天是个忙碌的时节,有稻香作陪,干活不累。这是一场“龙口夺食”的大赛,金黄的水稻最怕一场大风大雨打过,“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盼的就是收获。只有颗粒归仓,才算大功告成。农友们咬着节令与时间赛跑。稻香吹过,望着眼前归仓的黄金水稻,农友的心田,绽放出一朵朵灿烂的金花,开在阳光下,出没在合家的嬉笑中。(蒙子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