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为五斗米折腰时,谁还会去尝试像徒步搭车这样的生活?
清早,老友的女儿用微信给她传来一段语音,是小鸟鸣唱的声音,老友说,听着就觉得美好。女儿当时正在河边练瑜伽。这是她选择的间隔年。
这个从小在北京长大,后到美国大学研读建筑的女生,如今正独自深入到中国民间古镇,考察大木作,这是中国古典木构架建筑的主要结构部分。大学里的教授建议她利用间隔年采集西南古建筑和民族建筑的照片,出版一本书。为此,她曾自驾到祖辈生活的贵州山区。
间隔年通常指在升大学前,或者大学毕业工作之前,主动选择休学一年,去做一直想做的事,过自己喜欢的生活。
当老友告诉我女儿选择间隔年的时候,我并不惊讶。那是一个从小就很有个性的孩子,高中时就她去农村支教。令我感慨的是,年轻一代面对生活抉择所表现出的智慧和勇气。她能做到对自己的生活杀伐决断,彻底的断舍离。休学前,她把多余的衣物卖的卖,送的送,并在登上飞机的前一天,把车卖了。
而后便是一连串随心而动的生活。她去了日本,在京都一家青年旅馆长住。回国后,她又去了四川和云南的藏区,采取的是一边徒步走路,一边搭车的方式。她甚至体验了乞讨。在她青春的乐章里,到处都是活泼跳跃式的音符,没有框框,没有禁锢。间隔年是她人生的第一个休止符。老友说,女儿从此懂得了什么是慈悲。
我从头到尾“耳闻”了老友女儿间隔年的故事。知晓下一代正在茁壮成长,能如此自信地停下脚步,大口呼吸这个世界的安宁,听从自己内心的召唤,作为长辈,又欣慰又失落。
欣慰的是,我们这代人经过多年的奋斗,大家或多或少都在物质与精神上做了一些积累,因此孩子们可以有更加多元自由的人生,能开始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社会也更加宽容,选择休学去体验人生,不再被视作异类。就在20年前,大学流行的不是间隔年,而是提前毕业,那是优等生才能享受的待遇,因为可以早点挣钱补贴家用。
失落的是,与孩子们相比,我们的人生之弓拉得太满。别说是间隔年,就连好好歇个安息日都没能做到。无穷的欲望让每个成年人都疲于奔命,连放慢了脚步都觉得奢侈。
急迫的生活步调,也压缩了我们改变生活的勇气。当我们为五斗米折腰时,根本不敢尝试舍得,好不容易奋斗到衣食无忧后,谁还会去尝试像徒步搭车这样有损精英形象的生活?更不用说突然停下来,空出时间,好好想想自己到底要什么?
当每个人都穿上了红舞鞋,把时间、精力都送入榨汁机,为了所谓的成功恐慌,不把自己的人生榨干誓不罢休时,孩子们选择间隔年,其实是对我们这代人的反讽和反戈一击。
如果把每个人的生命都比作乐章,我们这代人的生活看似歌声嘹亮,其实苍白乏力。因为我们不懂得使用休止符。
据说一首杰出的乐曲和平庸之作的区别,就在于休止符的运用。莫扎特是此中高手。他的作品,大量运用休止符,“很多乐段起于休止,终于休止,忠于万物发展的规律”,里面有情绪的停顿,有不争的从容,有优雅的心态,有想象的空间。
如今,无论是60后还是70后都统统跨进了人生中场。如何善用休止符,让自己的人生空一拍,甚至停一段,好重新思考生活的重心,给世界、给孩子留下一些有意义的东西,已经成为了我们这代人最艰巨的挑战。(支点杂志2017年6月刊)
陶太(专栏作家)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