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快递业就这『战国七雄』?

  • 来源:物流
  • 关键字:
  • 发布时间:2017-06-28 10:14

2017年的国内快递业市场,因为主流快递企业已纷纷上市,行业集中度出现快速提升趋向。有人据此认为,经过20多年的竞跑,已初步呈现出顺丰、“三通一达”等七家称霸的局面,未来的兼并整合度可能还会更高。笔者认为,这样的定论尚属过早:中国的快递企业都还很年轻,行业需深入服务近14亿国人,还有着相当大未经拓展的市场空间,同时该行业与互联网等新业态结合紧密,发展存在较多变数,因此,快递业的整合还有一个较长的过程,仍有出现行业“黑马”的可能。

为什么说市场还很年轻

2017年2月,顺丰速运通过借壳上市的方式登陆A股市场,加上此前已在国内上市的申通、圆通、韵达,以及在美国上市的中通,快递业上市企业已达到五家。而据报道,邮政EMS正在抓紧引入战略投资者,百世快递(原汇通)也已有上市计划。

这七家国内快递领先企业通过上市之路,正不断加快其业务发展步伐和企业改革治理力度,扩大领先优势,同时也抬高了竞争的门槛。

但同时,它们都是年轻的竞争者。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它们基本成立于上世纪90年代,随着快递业的大发展登上时代舞台的:“三通一达”等民营快递还带有很强的家族性“草根”气息;顺丰速运虽然是民族品牌的佼佼者之一,但在国际上还未打响品牌;邮政EMS虽然最早在国内经营快递业务,可是到2010年才真正脱离邮政母体、成为邮政速递物流而独立运作。因此,上市,意味着它们刚刚开始接受现代企业的治理方式,开始朝规范化的企业道路前进。

再来说说企业资产规模。根据公告,中国快递业“借壳天团”上市前,申通预估值为169亿,圆通175亿元,韵达180亿,顺丰448亿元。除了顺丰和邮政EMS因为直营体系,拥有大量的房产、飞机、车辆等“重资产”外,其他几家民营快递,基层大部分为加盟店,企业总部直接拥有的资产并不丰厚。根据业绩快报,顺丰2016年总资产441亿,而相比之下,韵达2016年总资产不过68亿,申通快递82亿元,圆通2015年总资产规模61.8亿元。专家认为,别看着几家快递企业上市后身价全是上百亿,还要看到股价形成原因复杂,不能完全作为其实力的表现,长期来看应该都会回归正常值。再说了,当前企业这点家底,比起国际快递巨头来说,还差得太远太远。

当然,中国的快递市场也很年轻。今天,中国的快递业虽然已经是全世界最大,但它深受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的影响,仍呈现快速增长态势。两者结合,已变成驱动整个中国新经济发展的一部重要引擎。行业乐观的估计是,中国电商已经超过3万亿元,预测会达到10万亿元规模;如果从包裹角度看,2016年国家邮政局统计,全年发送300亿件包裹,5—10年之内有可能达到1000亿件包裹/年的规模。这是什么概念呢?这意味着每天可能有将近3亿件包裹在中国境内外流动。

这还主要是国内电子商务驱动的结果,如果结合中国是世界对外贸易第一大国的身份,以及今后世界贸易“碎片化”、电商化的趋势,国内快递还有着很大的国际拓展空间;结合欧美快递主要是商务件的发展经验,国内外商务快递市场的拓展空间也很大;再说了,农村电商、快递市场的开拓,也是一块“希望的田野”。因此,中国的快递市场正超越西方发达国家,呈现更快、更深、更广的发展趋势。这么庞大的市场空间,恐怕是七家龙头企业“吃”不下的吧?

其实,从另一方面来讲,在当前劳动力价格、特别是蓝领劳动力价格快速上涨的背景下,国内消费者仍能享受到大量网购的好处和平价的快递服务,正是得益于快递业充分竞争的结果,因此,你何必期待快递业加速整合呢?

它们也许是潜在的竞争者

不知道你注意到没有,最近,快递与快运融合已成为当前物流业发展的一个趋势。快运,也即是传统上我们所说的零担物流。在这个细分行业里,近年出现了一些领军企业,如德邦、华宇、远成等,也有传统的中铁快运等企业。虽然由于近年来电子商务带动快递业一日千里地发展,快递业的发展光芒远远盖过了快运,但是,由于两者在运输方式、处理模式上存在趋同的情况,它们正在出现融合:比如中铁快运、德邦就经营有一定规模的快递业务,而2016年末,还有圆通欲收购天地华宇的消息传出。因此,不排除从两者融合中,出现快递行业“黑马”的可能性。

由于业务合作关系,笔者对于德邦物流有较多的接触。这家快运企业因以直营为主、管理规范、服务质量好、网店覆盖面广,在零担、整车方面能力强等,给笔者留下了深刻印象,也在行业积累了较好的口碑。3月,证监会发布消息称,德邦拟发行股数不超过15,000万股,这意味着德邦上市在即。根据德邦物流的招股说明书,截至2016年12月31日,公司总资产规模57.14亿元,2016年营业收入170.01亿元,近三年来德邦物流的营收增长明显,之前的2015年和2014年分别是129亿元和104亿元。德邦物流的两大业务分别是公路快运业务和快递业务,截至去年底,德邦快递收入40.9亿元,公路快运业务则为德邦物流贡献了60%的营收。

另一个有力的潜在的竞争者,是中铁快运。这是因为,其基本垄断了高铁这一有利的运输渠道。在笔者看来,高铁运输实在是兼具快递业务速度与价格两者平衡难得的实现方式。相比航空运输,高铁快运受天气因素影响小,价格也更加优惠;相对汽运,它又少有交通堵塞的烦恼,同时,它还有安全性高,站点多、班次多、正点率高等优势。据统计,截至2016年底,全国高铁通车里程已超过2万公里,全国所有高铁城市开始试行高铁快运服务,这意味着全国范围内505个城市都能发高铁快递,基本覆盖了直辖市、省会城市、中东部地区地级市和经济发达县域。虽然优势众多,但高铁快递仍未改变“叫好不叫座”的局面,这除了中铁“重客不重货”的指导思想、国有体制机制的束缚外,也与高铁快递的货运部分网络组织、投递能力有关系。有网友评论:“又快又贵的高铁快递,一般家庭用不着。”其能否成功转型,让人拭目以待。此外,虽然笔者曾在之前的文章分析过,未来几年内,实力强大的京东物流主要发展方向,仍是全力支持自己电商平台的发展,它的最强优势是仓配一体化,但如果它的物流能力出现富余,不排除它进入中商端快递市场的可能性。京东物流的网络覆盖面广,区域集散中心处理能力强,投递质量高,如果它能有效整合异地运输环节,那么它参与快递业竞争的能力不容小觑。同样,苏宁物流等也是潜在的竞争者,只是它们比之京东物流还稍逊一筹。

新业态中“玩家”多

让我们先来看一个新兴的快递市场——同城快递。根据国家邮政局去年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前9个月,同城快递业务量累计实现51.1亿件,大约为同期异地快递规模的1/3左右。换作是两年前,身为快递业内人士的笔者都不曾敢想象,这个市场的发展速度会如此迅猛。同城快递的发展,既有互联网产业的积极介入、资本的融合,也是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

从社会角度看,社会经济越发达,就会催生越来越细的社会分工,而快节奏的现代生活必然要求与之相适应的兴盛的服务业,滴滴打车、美团送餐等服务近年来纷纷兴起,就是顺应这样的一种发展趋势,而以代劳、跑腿为主的同城快递的兴起,也是这个道理。另外,传统快递企业的作业组织是围绕物品的异地寄递服务而展开的,在适应同城业务的“快”和“专”上有所欠缺,这也为同城快递企业差异化兴起提供了机会。另一促进同城业务发展的重要因素,是大型电商越来越倾向于在主要城市旁建设分仓库、采取落地配送方式,以此来加速物流速度和降低整体物流成本。

从产业融合上看,互联网、资本介入同城快递的门槛低,收益回报高,这也是尽管“前一批死在沙滩上”,但后继者仍络绎不绝的原因。

2017年初,中国首富王健林之子王思聪,投资一家同城专人直送服务的快递公司——“闪送”公司,为蓬勃发展的同城快递业务又添了一把火。这家公司已在全国31个大中城市开办快速送达业务,依靠着网络抢单,订单推送给最短路程、服务最优的闪送员的模式,它能够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做到直线距离5公里内平均23分钟送达,直线距离10公里内平均33分钟送达,全城平均送达时效达到45分钟。这个速度,在当前交通拥堵极为普遍的情况下,有些令人叹为观止,当然,它收取较高的价格,也是理所当然。近期,美团外卖APP中,“跑腿代购”业务也悄然上线,其提供的服务内容与闪送的专人直送、百度外卖的万能跑腿业务以及人人快递极其相似,可见这种CtoC的跑腿业务已经成为本地生活物流中的兵家必争之地。而由于类似网络平台覆盖范围的广阔,未来不排除从中产生全国连锁、本地快递服务的巨头的可能性。

另外,还有一个隐藏在诸多快递企业背后的巨头——那就是“菜鸟网络”。“菜鸟”一直很低调,它原来曾经宣称,向快递公司提供信息、数据支持,以优化电商包裹的全程传递效率;但获得500亿投资后,它又在全国主要城市大力圈地建设电商分仓,以及开发诸如能够自动分拣快件的智能机器人等智慧物流产品;最近,它又忙着利用网络信息平台,整合众多分散的个体物流资源、建立支撑农村电商的物流体系。菜鸟网络高级专家颜浩介绍,目前已建立起一张覆盖全国270多个县、1.3万个农村服务站的农村末端网络,农民可享受到和城里一样的电商物流服务。因此,我们说,到目前为止,“菜鸟”还很难定位,其发展有着相当丰富的想象力和可能性,但不可否认,它已是快递业中的“重量级”“玩家”。

最后,笔者想说的是,别用传统的思维来思考快递业未来的竞争,能看到中国快递业如此令人眼花缭乱的发展,我们是幸运的,它至少已向世人证明,迅速走向世界、取得更耀眼的成绩,它是有底气的。(陈云广)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