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与现实从未如此接近
- 来源:新潮电子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7-10-11 10:44
6月1日夜,努比亚的年度旗舰Z17在水立方正式登台亮相。实事求是的说,我们近期对于这款产品的关注,恐怕有一半以上都是因为骁龙835 — 高通的年度旗舰处理器。在此之前,国内市场仅正式发布了4款、上市销售了1款采用骁龙835的机型,努比亚Z17的发布将使其成为第五款采用这一芯片的明星机型,并极有可能成为市场上前三款能够买得到的“835机型”。然而随着我们与它相处时间的增加、使用的深入,我们逐渐发现,这款产品在“835”之外,远比我们之前想象的更有料。
对纯粹美的追求
旗下的主力产品从初代至今,一直有自身的外观辨识度,一直有自家的设计元素传承,一直有原创的配色风格,努比亚几乎是当前唯一同时满足以上三点的主流手机品牌。这背后,无疑是对美的不懈追求。然而,这种追求并不轻松,甚至格外艰辛到超出大多数人的普遍认知。
首先是原创性的坚持。由于触屏手机整个机身大部分都被屏幕占据,这就意味着可供设计和变化的空间非常有限,同时也决定了在漂亮的基础上去做一些“不一样”会是脑力和体力都同样繁重的工作。努比亚则通过普通大众难以想象的不懈努力,在“红圈元素”、“线条运用”、“无边框屏幕”三个层面取得了突破。
第一个相对最为简单讨巧,自努比亚品牌创立,“小红圈”便成为旗下产品上最直观的一个标志性设计元素,其不仅与nubia英文logo有着完美的呼应,在设计美学上也往往成为产品上的点睛之笔,同时有着极强的可识别性,发展至今经典程度甚至堪比阿迪达斯的“三道杠”。在线条运用上,努比亚一直坚持着对直线条的运用,使之产品保持了在简洁干练造型风格上的不断进化,逐渐形成了隐形维度的品牌风格烙印。最难的,同时也是最难得的,是其对于“视觉无边框屏幕”的尝试和坚持。作为唯一一家采用“视觉无边框”的厂商,努比亚自2015年Z9发布以来对这一技术的创新尝试,令其实现了亮屏情况下屏幕左右无边框的观感体验,视觉效果上丝毫不输于“曲面屏无边框”方案,并远胜过多少有些愚弄智商的所谓“ID无边框”。更重要的是,这一方案能够保证努比亚延续整体简洁干练的机身线条,并在屏幕抗冲击效果上相对曲面屏保有优势。而这一“独门绝活”,也意味着努比亚需要付出没有任何友商的方案技术可供参考、没有任何“拿来主义”的捷径可走的艰辛代价,仅凭这一原创精神,努比亚就理应获得业界和市场的尊重。
在努比亚Z17上,“视觉无边框”屏幕在点亮后效果尤为惊艳,浅色背景下左右两侧边缘“彩虹纹”的问题相较初代产品也有了很大进步,几乎不再会成为视觉上的干扰元素。同时,在实用角度上,其成就了5.5寸屏中近乎极致的机身宽度 — 72.38mm,基本上与当前市面上5.2寸屏机型相当,加上2.5D正面玻璃较为细腻的弧度处理、与金属边框的平滑过渡,共同造就了非常优秀的握持手感,对男女用户都会有不错的上手第一感觉。唯一可能导致体验因人而异的因素,在于173g的机身重量,喜欢的人会觉得非常“称手”,而习惯了轻便机型的用户可能会觉得长时间单手持机不是那么轻松。
配色上,努比亚Z17依然保持了作为品牌原创经典的“黑金”色,大气而夺目的“烈焰红”也同样列于可选之列,加上传统标配的“曜石黑”,三者搭配在Z17上都足够雅致,反倒是唯一采用正面白色面板的“旭日金”,相对有些平淡。然而真正吸引眼球的,是我们意料之外的两项创新,这也同时映射出努比亚在“求美之路”上另一个重要亮点 — 精湛工艺!
在Z17上,努比亚再次推出了“极光蓝”配色[努比亚不是首次采用极光蓝配色,上一代Z11产品已经发布过极光蓝配色,并引领了业界对蓝色机型的喜好风潮](其实上一代Z11就已经引领了业界对蓝色机型的喜好风潮)。如果只看文字或是官方渲染图,包括我们也会很自然的认为这仅仅是努比亚追随华为、小米所做的一个蓝色系流行配色更新。但发布会现场的实物还是震撼了我们的眼球,也同时让我们意识到所谓的“玻璃金属”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宣传噱头。因为努比亚确实把Z17金属机身上的“极光蓝”,做出了一种非常近似于亮面玻璃的感觉。这一点,通过正面玻璃面板与背面机身之间,被控制得极为接近的色差就能一目了然。细看之下,这种蓝的明度更低,整体营造出的效果更为宁静、深邃,同时与努比亚经典的红圈元素(包括正面home键的“小红圈”和背面双摄头的红圈修饰)搭配的也和谐自然。相比荣耀V9的蓝色版本,它做到了正面玻璃面板同色;相比小米6的亮蓝,它又显得更富内涵。这又是努比亚通过精湛工艺实现的又一个“独一无二”,但较高的加工难度(超过70道工序、良品率仅15%)也使之成为顶配尊享版Z17的专属。
好在关乎美学的另一个重要创新,对于努比亚Z17全系机型都一视同仁。这一次,努比亚与时俱进的运用了纳米注塑天线的一体化金属机身工艺,却没有像绝大多数厂商那样止步于此。背面注塑天线的数量被减至仅剩靠近底部的一条,原本按照常理会对称出现在顶部的一条,被完全移植到了顶端边框位置。由于人的视觉习惯会忽视机身下部的元素,上方天线的“消失”就使得努比亚Z17整个背部看起来足够简洁,整体感更强。更重要的是,努比亚Z17在如此设计之下,还实现了7模24频的全网通和全功能的NFC支持,同时集成了红外线接口,并首次实现了整机户外防水(生活防水溅) — 工艺水平及技术底蕴,由此可见一斑。
还有两处细节值得一提。一是使用传统阳极氧化+喷砂的普通版金属机身,上手会发现努比亚Z17所用的金属喷砂较之市面上的同类产品要更为细腻,能够让人感受到作为旗舰产品的那种档次感;还有一点是,如果你仔细观察机身边框,就会发现所有按键、开孔和接口都严格遵循了中线对齐原则。考虑到三星S8/S8+这样的顶级产品在这点上都选择了妥协,努比亚Z17能够在7.6mm机身厚度上对美学设计如此精益求精,显然值得钦佩。
追求卓越,从来不是一蹴而就
从Z17谈努比亚对“照相”的极致追求曾有媒体同行不止一次地提过,“努比亚在拍照上真能‘折腾’啊”!我知道他没说出来的后半句,是“然而到底有什么真正的突破呢”?
这几天,在努比亚Z17身上,我开始不由自主地重新思考这个问题。诚然,曾经的努比亚产品在拍照方面确实缺乏行业最顶级的硬件配置,成像画质的硬实力也没能达到与苹果、三星分庭抗礼的高度。在这种情况下,努比亚依然给出了当时最丰富的拍照功能,尽管可能大多数用户未必会经常用到。你自然可以理解为这是“瞎折腾”,但从另一方面来看,这何尝又不意味着努比亚从未放弃过对影像体验的不懈追求呢?即便是在能力、经验、资源都相对有限的过往。
在努比亚Z17上,我似乎看到了这种误解和不被认同即将随风而逝。这种信心,首先来自于努比亚Z17在拍照硬件上给出了最有底气的一套配置。背面的双摄模组,努比亚Z17采用了1200万像素的索尼IMX362(就是三星S7/S7 edge所用IMX260 的公开版)作为主摄像头,同样来自索尼的2300万像素IMX318作为副摄像头的组合方案。前者最大的卖点在于业界领先的双核对焦功能,其特点在于尺寸高达1.4um的每个单位像素都能分离成2个子像素,这意味着将有1200万对像素同时参与相位侦测,从而实现快至0.03秒的快速对焦。后者则借助超高的像素数,能够最大限度的保留画面细节。二者同为彩色传感器,F1.8、F2.0的最大光圈值同属大光圈镜头,并且都配备了光学性能更好的6P镜组和蓝宝石镜片,这在当前的双摄模组中,属于一对比较特别的高规格组合。
具体成像表现上,Z17相比努比亚以往的机型进步明显,画面纯净、白平衡稳定,尤其是暗光和夜景下,能够在保证较好整体画面亮度的情况下,对噪点的抑制也达到了优秀水准;依靠双摄模组实现“双倍双摄变焦”[2倍双摄变焦,我们不提光学变焦],也基本达到了官方宣传的水平,在成像清晰度和画面细节上不会有明显的画质下降;而对于当前“双摄头”普遍主打的背景虚化“人像模式”,尽管也会存在其它“双摄头”同样会遇到的人物边缘(尤其是复杂背景下的头发周围)虚化不准的情况,但努比亚Z17有着相对更为自然的虚化效果和较低的出错几率,对于拍出比较漂亮的人像样张已经有了不错的可用性。这其中,除了本身不错的硬件素质外,新加入的“人像模式2.0”同样发挥了积极功效。相较于17级虚化效果和10级美颜这类“可量化”的表现,其核心亮点在于引入了人工智能算法,能够对人物面部轮廓进行3D测算,并以此为基础通过芯片运算,智能的运行相关虚化算法和美颜处理,使得“背景虚化”的可用性有了明显提升,同时很好的避免了以往众多具备多级美颜功能的机型中,在美颜处理后细看会发现人物面部效果被处理得比较“平”的问题。加上使用过程中有着不错的对焦速度和对焦准度,整体而言,努比亚Z17的拍照水平已经可以步入业界优秀的范畴。
另一方面,1600万像素的前置摄像头在自拍表现上,同样不逞多让。1600万的高像素和F2.0的大光圈,让用户在“把自己拍美”这件事上,不会与用后置摄像头拍别人存在太大落差。同时,在光线不足的情况下,努比亚Z17还支持类似iPhone 7/ 7 plus的屏幕补光技术,进一步提升了前置自拍应用场景的多样程度。在操作方面,还有一个小细节值得了解。努比亚Z17支持“Wi-Fi相机”功能,即让你可以远程控制另一台努比亚手机(系统需为nubia UI 5.0版本)拍摄照片,两台手机取景画面和操控保持同步一致。这使我立刻想到,情侣间如果都使用努比亚Z17的话,那么外出合影不求人将会是怎样的一种美好体验 — 这简直就是努比亚Z17隐含的“CP属性”!正是由于成像素质在Z17上有了质的提升,努比亚曾经在拍照方面所做的大量特色化努力,将不再会被亵渎为“奇技淫巧”。包含了如“立体相机”、“时光相机”、“电子光圈3.0”(包括光绘、慢门、星轨等)、“克隆相机”等诸多功能模块的NeoVision 7.0 新一代影像引擎,努比亚将其称之为“随手拍出好照片”,但一番试用下来,我们会更愿理解为“把好照片变得更多彩、更有趣”。
对智能体验的追求
当前最强悍的高通骁龙835处理器,标配6GB、顶配8GB夸张容量的LPDDR4X高速运行内存,以及64GB起跳、最高128GB当前速度最快的UFS2.1内存,光凭这三项硬性配置,就足以让我们对努比亚Z17的绝对性能没有丝毫怀疑。网络速度方面,凭借高通骁龙835集成的X16 LTE Modem,下行速率和上行速率分别可达1Gbps、150Mbps,同时支持7模24频的全网通4G+,支持ACL/MAAT(自适应优化天线性能)、DPDT(双天线自动切换)和ET(减少通讯功耗)技术。此外还有双通路 Wi-Fi技术,覆盖范围更广,数据吞吐量可达单通路 Wi-Fi的2倍,同时可有效减少时延和丢包率。一句话概括,就是清一色的顶配水准。
然而,性能永远只是体验的基础,软件系统的优劣与否,才是真正的关键所在。这方面,努比亚Z17所搭载的nubia UI5.0才是我们关注的焦点所在。从核心表现而言,全新的5.0版系统的优势在于基于最新的Android 7.0开发,并全面引入了使用AI人工智能的NeoSmart 智能引擎[NeoSmart智能引擎]。这为努比亚Z17带来了动态画面智能优化、CPU/GPU智能调度、智能后台冻结、NeoPower3.0续航优化等一揽子新特性。抛开略显生涩的技术词汇,从使用体验而言,努比亚Z17能够在容量相对中规中矩的3200mAh电池容量下,在保持长时间多场景的流畅运转前提下,仍能实现重度使用一整天、中度使用接近两天的踏实续航。这意味着努比亚Z17的续航能力并不以牺牲性能为代价或是简单依赖于超大容量的电池,智能化的调度体系才是其中关键所在。同时作为市面上首款支持高通QC4+快充协议的机型,努比亚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而来的NeoCharge 2.0闪充技术,使用随机附带的充电器(QC3.0标准)可实现最高18W的快速充电,半小时可以补充一半左右的电量。唯一的遗憾在于,受限于高通尚未发布商用QC4+充电头,使得我们还无法一窥努比亚Z17快充能力的“满血”状态,也令我们对其表现留有期待。
在系统功能上,上一版的nubia UI 4.0无论是在系统安全还是人性化功能上,都已经足够丰富,新版本更多带来的是便捷程度上的进化提升。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其在努比亚独具特色的边缘手势快捷操作基础上,新增了FiT Card的智能卡片,将提醒、近期文件、智能行程和系统状态一并整合,并利用边缘手势提供了统一的快速入口,提高了重要信息的处理效率;同时,桌面系统图标新增了类似于iPhone 3D touch的拓展功能,但相对后者的进步在于,一是无需借助压力感应、只需长按图标即可呼出,极大提升了普适性,二是在于呼出的内容不再仅限于快捷操作选单,更加入了可视化的图形面板,让信息交互更上一层。同样带有较强原创性的,还有“悬浮窗”功能,在桌面上就可看到包括下载、文件传输、垃圾清理、病毒扫描等各种任务的进程,并能自动判断链接指向 — 在微信里复制一条淘宝链接,智能悬浮窗就会随之弹出,点击就能在淘宝中打开宝贝。
而在一些容易忽视的细节体验方面,nubia UI 5.0亦给予了特别关怀,桌面字体能够智能根据背景图片的深浅自动反色,以达到易于查看的目的;在游戏过程中的消息分屏,使得重要消息可以在不切出游戏画面的情况下快速回复;通话记录和未读短信智能倒排,让用户在回拨电话或查阅短信时,需要点选的内容就出现在你的手边 …… 充分实现了“更智慧”、“更好用”的进化目标,也让整个使用过程有如“彩蛋”的探寻之旅,意外的愉悦体验接踵而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