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六天》:探索偶像剧模式的主旋律爱情片
- 来源:综艺报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偶像剧,爱情片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7-11-01 14:01
10月17日,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向十九大献映的四部作品之一《六年,六天》上映。由曾荣获“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导演奖”的导演沈东,携63位新老演员以“偶像剧模式”拍摄。导演兼编剧于一身的沈东,此前曾执导主旋律战争片《太行山上》和灾难片《惊天动地》,此次首尝主旋律爱情片,继续探索主旋律影片的多样表达方式。
小清新与主旋律
影片《六年,六天》围绕一对年轻人的爱情故事展开:路远(王骁饰)和宋小朵(姜瑞佳饰)因同为北京奥运会志愿者相识相知,六年间路远被父亲安排到京郊担任大学生村官,宋小朵也选择了出国留学,两个人只能相约每年的8月8日在鸟巢相见。直至小朵学成归国,路远成为优秀的基层共产党员,伴随着两个人的成长蜕变、人生价值实现,也同时收获了美好的爱情。
影片以六年中的六天作为时间点,将中国新一代年轻人成长经历中的思想提升与蜕变以小清新的爱情故事形式呈现。沈东认为,当代青年对爱情、事业、美好生活的追求与主旋律相契合。《六年,六天》以宋小朵去国外留学,路远不情愿去农村当村官作为切入点。在六年过程中,两人的理想信念、事业发展、感情等相互影响,最终寻找到人生的正确道路,展现了当代青年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共同发展向前的“大情怀”,以小见大地展现出祖国六年间飞速的繁荣发展。
作为一部主旋律影片,沈东表示,为了让观众在观看影片时“走心”有亲切感,创作时刻意规避了明显的价值观灌输。其方法就是“将影片弘扬的主流价值观隐藏起来。不高高在上地去说教,放平心态,从艺术本身出发,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交流方式去阐述影片的价值观。“
影片中两位主人公的爱情波折不断,让观众在观看时既揪心又期待。“以感情线中的小细节支撑起宏大主题,可以让观众在关注主人公情感的同时接收到创作者传递的主流价值观。”导演表示,小清新与主旋律的结合说起来容易,但拍起来还是很有难度,影片的完成离不开每位出演者丝毫没有懈怠的表演,演员们带着满腔热情与丰富的演绎经验,倾其所有完成自己的角色。一位演员表示,“哪怕只有6秒的镜头,都觉得是一种荣幸。”
由于《六年,六天》由60余位老中青演员合作完成,外加只有1个月的拍摄周期,演员时间协调成为了一大难点。例如其中有一场在北京怀柔拍摄,高云翔、吴军、吴刚参演的戏,当天出现特殊天气状况但又必须在那一天拍完。沈东表示,由于是十九大献映影片,时间紧任务重,为在拍摄周期内完成工作,整个剧组尽了最大的努力。
主旋律电影市场前景趋好
近几年来,出现了《智取威虎山》《湄公河行动》《建军大业》《战狼2》等一批主旋律影片,取得了骄人的票房战绩,观众口碑评价高。沈东告诉《综艺报》,中国的主旋律电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很多主旋律电影的创作者都会尽量摒弃传统的口号标语式‘宣讲’,但最终观众的接受度还是会与创作者的艺术修养以及社会当前潮流有一定关系。”
沈东表示,中国主旋律电影经过电影人二三十年不懈努力,一点点成长,确实逐渐“杀出了一条血路”,开始与商业电影竞争并占据了一席之地,未来的发展前景整体趋好。但主旋律电影要与商业片分得“半壁江山”还为时尚早,现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能在电影市场上更好地生存下来。沈东进一步表示,希望主旋律电影越做越好,“因为任何一个社会、阶层、个体,都希望积极向上、正面温暖的内容更多,而主旋律电影所传递的价值观正与此相吻合,因此主旋律电影的市场前景一定会越来越光明。”
对话《六年,六天》导演沈东:从宏观和微观角度阐释主流价值观
《综艺报》:拍摄主旋律电影有何规律可遵循?完成《六年,六天》后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沈东:拍摄主旋律电影,最重要的是传递主流价值观。达成这个目的,可以从宏观或者微观的不同角度去呈现。宏观上就是真善美,微观上具体到《六年,六天》,体现的是两位主人公对爱情的忠贞与坚持,存在于他们追寻理想信念并实现的过程中。通过此次拍摄,最大的收获是发现主旋律电影确实能拍成文艺爱情片,并能够收获不错的效果。
《综艺报》:影片中有60余位老艺术家、实力演员和明星加盟,这对两位年轻主演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沈东:众多人气演员加盟《六年,六天》,既是为这部片子添砖加瓦,也是为两位主演的表演保驾护航。虽然一开始实力演员的加入使得主演压力很大,但压力很快转化为动力,帮助他们更好地塑造了角色,不光在故事内两位主人公成长了,片外两位年轻主演也得到了锻炼。
《综艺报》:影片是否对成功的爱情商业片进行了借鉴?
沈东:有借鉴,《六年,六天》的爱情部分对标《当哈利遇见莎莉》(When Harry Met Sally)等片。此外,本片又通过路远、宋小朵等每一位普通人的成长蜕变,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局面、新气象。
文/纪文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