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RCLE STORY 总归是个圆

  圆环物语,是否意味着:我们,有多少人,在“圆环”内打转?又有多少人,正要跳入那打转的“圆环”?史尼兹勒原始结构,台北市南京西路圆环之历史变迁,探索着男女寂寞与迷失地追寻着爱情。

  1987年,在《那一夜,我们说相声》和《暗恋桃花源》之后,台湾剧场已经渐渐成气候,有日渐扩大的观众群正准备接受来自剧场的新讯息。赖声川提供了一个都市喜剧,结构取自二十世纪初奥地利作家史尼兹勒(Arthur Schnitzler, 1862-1931)结构性导向强烈的剧作《循环曲》(La Ronde)。

  史尼兹勒原始结构提供了一环套一环的迷失爱情故事,描写十九世纪末维也纳的腐败气息。赖声川用了这个架构,和演员即兴演出属于台湾的七段戏,以台北市南京西路圆环之历史变迁为象徵,来探讨现代台北人错综复杂之感情关系;在爆笑背后,观众看到都会男女寂寞与迷失地追寻着爱情。

  甲、乙、丙、丁、戊、己、庚,七个人物组成:甲和乙的婚外恋、乙和丙中年婚姻危机、丙和丁的办公室性骚扰……环环相扣,扑朔迷离。看似陌生的两个人,却存在着某些意想不到的联系。舞台上,赖声川用自己的方式生动演绎了生活中的“六度分离”。

  同时《圆环物语》也像一个拼贴,七位演员在整个演出一开始,面对观众说台北市著名小吃区「圆环」的历史。从清朝到日据时代,到今日台北,台北西区的圆环从一个公园变成一个蓄水池,变成了固定摊贩的小吃店总会,变成了交通圆环,最后在政府政策摇摆不定的情况下,面临拆迁的命运。

  故事说完,演员开始演戏,也不再提那个故事了。舞台设计聂光炎大胆设计了一个土制的旋转舞台,加上幻灯字幕投影,在场景转换的过程中,随着萧邦钢琴圆舞曲的音乐,更是形成一种疏离的效果,在情节之外加上对情节的评论。

  编辑/Cathy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