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来源:百科知识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7-11-11 11:34
让人不上瘾的香烟可行吗?
美国食品药物监督管理局(FDA)推出一项全面控烟新计划,重点是把香烟中尼古丁含量降低至非成瘾性水平,但含量究竟低至何种程度还没有确定。此前,研究人员曾使用通过基因工程制作出的专用香烟进行实验,其尼古丁含量为每千克0.4~15.8毫克不等,最高水平与传统香烟的上限齐平。参与实验的不愿戒烟的吸烟者会被观察行为变化,还被问卷调查,以评估成瘾程度。结果表明,即便是使用最少量尼古丁的吸烟者,6周后仍会出现上瘾迹象,但他们并未通过吸更多的烟来补偿;而使用最高量尼古丁的吸烟者出现成瘾迹象的人要多得多。有研究人员建议在目前基础上减少95%的尼古丁含量,即便如此也是因人而异,有人仍能上瘾。
极端厄尔尼诺恐将愈发频繁
厄尔尼诺现象是指赤道中东太平洋的海水异常升温,导致气候异常现象发生。在我国,厄尔尼诺易使南方出现暴雨洪涝,北方出现高温干旱。据已有研究,全球升温控制在1.5℃可以使2℃情境下的极端高温事件发生频率减小50%,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小极区冰架融化。然而,这个结论对极端厄尔尼诺事件并不成立。中国研究人员发现,即使全球升温控制在1.5℃,极端厄尔尼诺事件的发生频率仍会持续增加40%。即使在2050年以后的100年里,极端厄尔尼诺事件发生频率依旧将呈现显著的上升趋势。研究认为,即使全球气温已经稳定,赤道太平洋的温跃层仍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保持异常加深状态,造成赤道东太平洋的增暖大于赤道外区域,造成海温梯度减弱,这恰恰是导致极端厄尔尼诺事件多发的主要机制之一。
花朵“始祖”长啥样?
地球上有成千上万种花卉,但第一朵花是什么样子呢?英、法、奥等国的演化生物学家近日利用计算机模拟出世界上第一朵花的模样,看来就像白莲花和白百合的结合体。科学家推算,这朵被子植物祖先存在于1.4亿年前,较已知最古老被子植物辽宁古果还早1000万年。科学家收集大量论文,制作被子植物数据库,通过基因对比,得出庞大的“被子植物家庭树”,再进行数百万次模拟,最终得出始祖花的样子。3D图形显示,始祖花外表与后代没太大区别,3层白色花瓣像白莲花和白百合,雄蕊和雌蕊也与现代花朵相似。与绝大部分的现代被子植物一样,它也是雌雄同体,不过花瓣是以同心圆方式环绕着花蕊,而不是更常见的螺旋方式。
蚂蚁中的“懒汉”
蚂蚁是勤劳的小昆虫,但此前观察发现,蚁群中也有一些蚂蚁终日无所事事。现在,研究人员通过解剖学和行为信息,发现这些懒惰的蚂蚁并不是在蚁群中“吃白食”,而是承担了重要任务,即为勤劳的同伴提供食物。这些“懒汉”行走更缓慢,被孤立于群体互动之外,外观也与其他工蚁不同,但它们体内能容纳更多卵细胞。这说明懒惰蚂蚁不是老到无法工作的工蚁,而可能在为同伴储存食物,它们的卵可给其他蚂蚁吃,让它们更好地干活儿。
蜜蜂也会患上“自闭症”
大多数蜜蜂非常忙碌:照顾蜂王和幼蜂、守卫巢穴,并且几乎不停歇地飞来飞去。不过,也有一些蜜蜂无所事事,而且极少和同伴互动。一项新的研究表明,这些不善交际的昆虫和自闭症谱系障碍患者有一些相同的基因序列。蕈形体是大脑中负责诸如社交行为等复杂动作的部分。研究发现,一组不同的基因亚型在对社交情形未作出回应的蜜蜂大脑内异常活跃。将这组基因同自闭症谱系障碍、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相关的一组人类基因进行比对,尽管蜜蜂和人类在进化过程上完全不同,但两者拥有很多共同的基因。
懂“语法”的鸟儿
词序对语句含义很重要,比如“狼吃羊”和“羊吃狼”是两码事。科学家发现,一种野生的小鸟也掌握了这条语法规则,只会对顺序正确的鸣叫声有反应。这种小鸟名为远东山雀,大小与麻雀相似,分布在日本、俄罗斯的远东地区,其生活高度社会化。成群的远东山雀遇到天敌时,会发出顺序如ABC-D的鸣叫声,其中ABC的含义是“有危险”,D的含义是“集合”,平时它们会用D招呼亲友集合分享食物。日本研究人员把录制的鸣叫声进行组合,然后播放给远东山雀。结果发现,如果词序是ABC-D,远东山雀就会四处张望寻找敌人,并聚集到播放鸣叫声的扩音器旁边。而如果词序是D-ABC,它们就无动于衷。这显示远东山雀把不同部分的鸣叫声当成两个词语来处理,而不是把整串鸣叫声当成一个特定信号,说明它们像人类一样在词序正确时才能理解语句的意义。
找回“丢失”的记忆
记忆障碍是阿尔茨海默病(又称早老性痴呆症)的主要症状之一,美国研究人员利用激光刺激神经元,使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的实验鼠恢复了特定记忆。如果相关发现也适用于人脑,将有可能开发出帮助人类找回记忆的治疗手段。研究人员训练实验鼠使它们在记忆中把某种气味与电击联系起来,后来再闻到这种气味时,多数健康实验鼠都因为害怕被电击而吓到呆滞;而患阿尔茨海默病的实验鼠往往记不起气味会伴随电击,吓呆的要少得多。观察发现,在健康实验鼠脑部存储和读取这部分记忆的神经元是同一批,而患阿尔茨海默病的实验鼠则不是,这说明其大脑读取记忆时找错了地方。利用蓝色激光刺激患病实验鼠存贮记忆的神经元,可以将其激活,“丢失”的记忆就被唤醒了。由于实验鼠的阿尔茨海默病与人类的不完全一致,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才能确认上述发现是否适用于人类。此外,人的记忆机制比较复杂,如何有选择地恢复所需要的记忆也是一个问题。
用皮肤治疗糖尿病
美国研究人员使用CRISPR基因编辑技术改良了小鼠皮肤植片的干细胞生长,以分泌一种血糖调节的激素。当研究人员将这些转基因皮肤移植到糖尿病小鼠身上后,这些皮肤能在4个月里调节小鼠的血糖水平,并逆转了胰岛素耐受性以及与饮食有关的体重增加。不仅如此,将转基因人类皮肤移植到裸鼠身上后也得出类似结果。该基因疗法或许将有助于治疗多种人类疾病。人类皮肤是一种能在实验室利用干细胞培养的最早和最便宜的组织。通过编辑新生小鼠的皮肤干细胞,研究人员可以控制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的释放。GLP1能刺激胰腺分泌胰岛素,帮助调节血糖水平,还可以延缓胃排空并减少食欲。
【文稿】彭文
【责任编辑】庞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