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魔幻的越冬方式——换羽

  • 来源:旅游纵览
  • 关键字:越冬,换羽
  • 发布时间:2017-11-30 14:45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后缚于自然。

  冬天的到来,必定会伴随着严寒和风雪,恶劣的天气条件让动物们无处遁形,这时,裹着一层厚厚的皮毛的动物,总是让人格外羡慕。但它们并不是天生就带着抗寒的毛发,而是随着天气变化换上的一层厚厚的冬装,这就是动物界最魔幻的越冬方式--换羽毛。

  换羽毛在动物界是普遍存在的,尤其是在秋冬季节,大多数动物都会褪掉夏天的毛发,换上厚厚的冬装,用来驱寒、保暖,以度过难捱的冬天。

  雷鸟是这些动物中最典型的一种,雌鸟一年换羽3 次,雄鸟一年换羽4次。这是因为气温急剧下降,雷鸟在冬季需长出丰厚的绒羽,以御寒越冬,这期间的羽毛称为冬羽。不论是什么羽毛,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之后都会磨损,必须更换。大多数鸟一次都只更换很少的毛,所以它们总是能够飞行和保持温暖。春夏时期的换羽只是局部换羽,而秋季换羽时一般是更换全部羽毛,换羽的顺序,通常是先从尾羽和飞羽开始,最后换头部羽毛。燕子和一些猛禽在冬季换羽。换羽时,左右翅在同一时间内对称地脱落几根羽毛以维持平衡。而在换羽中也隐藏着鸟类的智慧,换羽中的鸟类飞翔多少会受到影响,这是它们会乖乖隐匿在沼泽地中,防止被天敌发现,以安全地度过换羽期。

  不同种类的动物换毛顺序亦不相同,各种动物有它特定的顺序。狐的毛绒脱换从腿和腹部开始,由头部向臀部扩展。赤狐春季换毛明显,而秋季换毛仅长出绒毛,使冬季毛被增厚。

  雪兔为了适应冬季严寒的雪地生活环境,冬天毛色变白,直到毛的根部,耳尖和眼圈黑褐色,前后脚掌淡黄色,夏天毛色变深,多呈赤褐色,是我国唯一冬毛变白的野兔。“雪兔的冬毛长而密,体则与腹部毛最长,全身呈白雪色,厚密而松软,仅耳朵和眼睛为黑褐色,足底毛成刷装,便于在雪地上行走或奔跑时起到防滑的作用。”

  鸟在换羽期,要消耗大量的体能,这个时期的鸟很脆弱,很容易出问题。动物羽毛的更换也体现出大自然的智慧。在春夏时期,到了动物繁殖的最佳时期,出于求偶的需要,动物的羽毛一般颜色鲜艳靓丽,颜值也随之高了起来,这对于动物找到合适的配偶繁殖后代起到重大作用;秋末冬初,环境开始变得单调、肃杀,白茫茫的冬天也是动物生存最艰难的时期,如何在裸露的大地上保持自身安全和觅食成了动物最重要的事情,这时动物更换的羽毛多为白色或者近白色,这样就可以让他们在白雪皑皑的冬天与大地同色,方便隐藏和觅食,也方便保护自身的安全。

  处在换毛期的动物们真是尴尬、滑稽又令人心疼。带着还没有完全脱落的羽毛,同时又有一层新毛,还有身体上光秃秃的一片,让人看来总是忍俊不禁,但对他们来说,确实最难熬的一段路。在换毛期,企鹅的羽毛是不防水的,因此有几周的时间它们只能待在陆地上,而无法下海捕食,这对于贪吃的企鹅是个莫大的悲剧。不过,在换毛季开始前,它们就已经储备了不少的食物,把自己吃得肥肥胖胖,以熬过这忧伤的时节。替换掉所有的羽毛,企鹅们又可以回到大海觅食,自由遨游了!

  深处沙漠腹地的骆驼生存环境恶劣,干旱少水,所以一到换毛期,骆驼的样子搭配上周遭黄沙遍地的景色,也显得格外悲怆。在一些存在迁徙行为的动物中,换毛也是存在的,只是由于换毛及其消耗体力,所以他们需要在迁徙之前完成这个过程,以保障充足的体力完成远距离的长途跋涉。有些迁徙鸟类的换羽是在远距离迁飞中完成的,因此产生了多种适应。

  除了“沙漠之舟”骆驼,生活在北极极寒之地的驯鹿也会经历换毛的过程,由于北极圈的气候相当恶劣,所以驯鹿换毛也是一次历经生死的考验,只有成功换上新毛,才能继续支撑它们在严苛的生态环境中生存下去。

  无论换毛期的动物外表如何惊人,换毛都是动物们获取新生的一种方式,只有经历了换毛,动物们才能顺利完成越冬和下一年的繁殖计划。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