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我为尊

  • 来源:汽车杂志
  • 关键字:
  • 发布时间:2018-02-06 10:29

熟悉我的人都知道,虽然大头义跟超跑有很多连结,但我不是性能狂,对名牌不感冒,对身外之物也不是特别讲究 ;超跑性能车开很多,豪车也接触不少,从商业角度来看豪车之王奔驰 S 很好,但就算我有上亿存款也不会买,因为那在我眼中就是工具,当然它对很多有钱人有深层的象征意义。

千里迢迢飞到旧金山,名义上当然是来试车,试全新的第 5 代 LS,但你知道我不爱让人服务,别人帮我开车门让我觉得别扭,车上有没有冰箱?后排有没有屏幕?座椅有没有按摩功能?音响有几支扬声器?(你一定不知道,我曾经是某汽车杂志音响主笔)我一点也不关心。然而,当雷克萨斯对我发出邀请,已经被繁忙工作压得焦头烂额的我还是欣然地答应了。

那让我想起差不多去年此时试驾的全新 LC500,那是当今用钱能够买到的最好的 Lexus,跟我过去记忆中的 Lexus 完全不同。后来,我试了一整天的LS,自觉一点都不想跟你聊我比较擅长的试车,我想跟你聊聊我外行的设计跟情怀。

所见即所触、所触即所感

关于设计,Aston Martin 一直是我很欣赏的品牌,前老大 Ulrich Bez 的一段话让我印象很深刻,马丁的设计理念很简单: “所见即所触,所触即所感。”

你看到的是什么它就是什么,你摸到的一切都是有感的(可惜今天的马丁不再这么说了)。

环绕着车仔细端详了一下,我随手用手机抓拍了LS 几个细节,其实你会发现不需要专业相机或是刻意的大光圈镜头,LS 的线条、材质跟纹理,很自然地流露一种细腻与温度,不需要刻意去抓角度,因为没人在欣赏设计时还要刻意移动视线去迁就角度,举目所及就是画面中看到的,然而这当中每一笔线条都有跟日本文化相融的故事,但我不想跟你说故事,说多就刻意了。(建议你参考“汽车杂志 Live”公众号或是我的微博)关于当代豪华车,我认为太多所谓高级车都是为设计而设计,为科技而科技,为差异化而差异化,就我个人而言,我非常反感 :

1.夜店一般的眼花缭乱车内灯光,甚至号称能变换各种氛围颜色,还有味道。

2.无处不在的触摸屏,想调整简单的东西还得进入层层选单设定,而且那会让许多立体之美都成为一块平面。

3.过多剥夺驾驶主控权的安全配置,包括全自动驾驶,安全应该是辅助而非替代。

4.设计语言很多种,过于复杂难以解读就不是好设计,同行的媒体友人说得很好,过去我们说 Lessis More,但今天 LS 告诉我们 More is Less,一眼就能触动内心的设计才是好设计,10 年之后你还记得这样的触动,那就是好设计。

接下来聊情怀

你可能还记得大头义担任顾问的台湾 Top Speed极速超跑公司有一辆 2010 年的 LS460,那是非常典型的老 Lexus,宽大舒适但毫无特点,行驶中坐在后座像是美式沙发与摇篮的结合,只有老一辈的人会定义那样叫舒适。然而那个年代会买 LS 的人只是因为奔驰 S 太张扬,等到要换车时就会因为凄惨的二手残值而懊恼(这点奔驰 S 确实无敌,Hybrid 与 V8 以上车型除外)。LS460 能给你感动吗?其实它跟奔驰 S最大的差异就是比较不会成为歹徒眼中的肥肉。

与全新 LS 相处一整天之后,我认为新一代 LS跟过去的 Lexus 完全是两个世界的物种。

全新 LS 并不是很有趣的车(想要乐趣我极力推荐 LC500 !注意,没有 h),但 LS 却是很能触动我情感,让我思考的车。我有半天的时间扮演老板的角色坐在后排把玩每一处细节,我讶异的不是其简洁设计与细腻感,而是隐藏在车门手柄背后、梳妆镜、扶手深处等,一般人看不到也不会特别触摸的部位(一般基于成本考虑会用廉价材质),采用的材质与触感跟重要部位毫无落差。

当友刊主编充当司机载我在前往天行者庄园的迂回山路上奔驰,我第一次觉得舒服地半躺在后座如此被尊宠,除了刚刚提到无处不在的精湛工艺外,我全身上下都被舒服且伏贴地支撑着,我的双肘、我的肩膀、我的腿部、我的屁股彷佛被几只无形大手托着。当我在操作空调、音响或是座椅姿态,当车辆行驶时我感受到的重心变化、声浪变化或是每压过一个路面起伏时回馈到屁股的震动,我都感受到日本人那让我身心放松、愉悦自在的呵护。

透过技术手段把你的感官遮蔽绝对不是我认可的豪华舒适,比方把车室隔音做到变态,悬挂软到感觉不到起伏,或是动力系统平顺到你感觉不到机器在运转,车辆在前进。

全新 LS 做到让后排的我感受到汽车是活的,工程师让我的末梢神经透过我的五感与车辆连结,我能感觉重心变化、转速攀升与转向的细微回馈,工程师把这些用了最有质感的方式呈现,LS 充分照顾了“我”。

就是“我”!工程师确实把我人性最细微的需求照顾好了,我不需要安静无声,我需要的是谈笑风生,这点很重要。

最后来聊试车

买辆奔驰 S 或是宝马 7,一位西装笔挺的司机是最基本的需求,身为老板的你除非心血来潮是不会跨进驾驶舱的。但我要告诉你 LS 可能是目前豪华车中驾驶感受最协调的(注意我用的是协调,不是犀利),你可以视 LS 为加长加重的 LC,它无法满足你的激情,但绝对可以从容应对你对各种路况的驾驶需求。

以身长超过 5.2 米的豪华大车来说,全新 LS 的运动性是值得一赞的,那是一种气定神闲的自信,方向盘不轻不重,大大小小的弯一拐就过,原地掉头也不会感觉拖着重重的身躯,Lexus 认为后轮驱动还是高级车最协调的布局,主动气压式悬挂随时调节适当的支撑力,不要太激进的方式操驾,重量惯性对运动性能的影响很轻微,重点是即便是连续转弯也不会让后排乘客感受到别扭的重心变化。

感觉不猛,但实际颇快

半天的驾驶经验,我对于 LS 的好感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它的锋芒内敛,入门的 LS350 搭载 3.5 升 V6L e x u s L SD4-S 直喷发动机已经非常成熟,针对气门机构、供油与监理系统进行升级,新世代 Lexus 当家的 10AT变速箱,315 匹马力实际表现的性能已经足以超越老款 V8 车型,但这套动力系统的精华并不在于全油门冲刺时的加速能力,而在轻踩油门时 10AT 丝丝入扣的加速节奏感,全力冲刺时声浪相当迷人,这跟过去追求无声加速感的 LS 完全不同,LS350 动力完全够用,硬要挑毛病,大概就是少了 V8 那份从容的低速扭力。

当然,LS500h 也是 LS 阵容中的重点,这套多级混动系统我认为是目前所有非插电 Hybrid 系统中最全面的,我们只复习一下重点(详细技术分析请参阅 LC500h 试驾),首先动力是由一副 295 匹马力的3.5 升 V6 与电动机负责,在同时启动的状态下综效马力约为 359 匹马力,电动机整合在变速系统当中。多级之意是指变速箱透过行星齿轮组与迷你四速变速箱组合,并串连两副电动马达,除了可模拟 10 挡变速,提供过去 eCVT 无缝的绵密加速感外,还可对应更宽广的齿比范围。过去丰田混动多搭载 Atkinson 循环发动机,中间转速域热效率好,但震动与高转都适得其反,运转品质难以达到豪华车要求。新一代仍在D4-S 系列基础上修正,主要是搭载锂电池组与大功率电动机已经足以应付多数低速状态,并可纯电行驶相当里程。

身为目前 LS 阵营的旗舰,LS500h 的性能完全能满足需求,加速能力至少比肩 S500 或是 750Li的水平,但在油耗表现与与技术层次上完全表达了Lexus对豪华车的态度。

舒适的定义

最后我来谈谈舒适的定义。未来 LS 的买家一定会知道,他们花两百来万元并不会得到宝马 7 的强劲性能或是奔驰 S 那种尊荣感,他们选择 LS 或许跟选择 Panamera 比较类似,但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人。更多时间他们会自己驾着 LS,他们认同的是 LS 简洁而富有内涵的日式品味,与可以让乘客被细腻呵护的乘坐质感。

尽管市场定位与价格极大重叠,但我不太愿意拿LS 来跟奔驰 S 或是宝马 7 比拼舒适性,选择全新 LS的买家我相信更多是认同我观点的人。打从启动发动机开始,LS 不再像过去的 Lexus 那样将诸多运动或是设计基因隐藏,总设计师 Suga 桑希望买家看到、听到、摸到、感受到的,是 Lexus 有别于欧洲豪华车的设计与人性,是像日本顶级和式建筑那样的温暖,是像日本武士那样,在极简的动作中,表现车辆所有收放自如的动态。

LS 到底舒适不?对我来是无庸置疑的!顶配的LS 提供多达……我也记不清的几种行驶模式,即便在 Comfort 模式下也没有过去 LS 的摇晃感,但日常行驶我个人更倾向 Sport 模式,让不论在驾驶座或是后座的你更能在感官上与车辆相融,更短捷的气压悬挂行程快速地反应路面细微弹跳,透过刚度绝佳的铝合金车体,与经过工程团队精心调校的声浪与重心变化,传达到我神经末梢的是充满沟通感与质感的反馈。

请忘记印象中的 LS

继全新 LC 之后,全新 LS 确实开启了 Lexus的另一个新时代,在试车当晚的晚宴中,总设计师Suga 几杯酒下肚之后,含着眼泪诉说了 6 年来开发LS 的使命与艰辛历程,他确实让我们感受到豪华车应该在德国品牌之外的一个崭新流派,聆听了他与总工程师佐藤恒治先生的几次对话,再加上深刻体验LC 与 LS 的诸多表现,我确实被深深打动。

品牌的转变要让消费者感悟需要时间,但我相信不会太久,尤其在这个消费口味变化快速的时代。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