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学理解决问题 用学术铸就信仰——基层党校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主业主课

摘 要: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党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极度重视,作出过很多指示。基层党校作为轮训党员领导干部的主阵地,必须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教育教学工作。从课时、师资、内容设置和教学方式方法方面改进,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主业主课地位不动摇。

关键词:习近平;马克思主义理论;必要性;路径

我们党是高度重视理论建设和理论指导的党。党校事业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强化理论武装,搞好思想引领,把党校打造成学习、宣传、研究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要阵地是各级党校的职责所在。

一、习近平总书记对党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极为重视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 [1] “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就可能导致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 [2] 而政治上的坚定来源于理论上的的清醒。因此,“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把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作为看家本领,老老实实、原原本本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3] “新干部、年轻干部尤其要抓好理论学习,通过坚持不懈学习,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解决问题,坚定理想信念。” [4] 真正“做到学有所得、思有所悟,注重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真正做到对马克思主义虔诚而执着、至信而深厚。” [5]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校、干部学院、社会科学院、高校、理论学习中心组等都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必修课,成为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宣传的重要阵地。” [6]

二、基层党校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必要性

党校作为轮训党员领导干部的主阵地,主渠道,承担着为党员领导干部补钙壮骨,固本培元的重要任务。面对大发展、大变革的时代背景,适应新形势下改革和发展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要求,强调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在基层党校教育中的主业主课地位十分必要。

1.由党校的性质和作用决定的

新时期《党校工作条例》规定:党校作为党委直接领导下培养党员领导干部和理论干部的学校,是党委的重要部门,是培训轮训党员领导干部的主渠道,是党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 [7] 这一定位表明,党校姓党。它规定也决定了党校教育应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中国化最新成果为主课,突出理论教育;坚持以坚定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突出党性教育;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突出解决实际问题,坚守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宣传这一重要阵地,在提高党员干部的辨别能力、政治定力、实践能力上下功夫。

2.是回答重大理论问题的需要

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是,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一系列经济问题、社会问题不断突显出来,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包括一部分党员干部开始质疑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质疑;因为资本主义社会中出现的新情况而对马克思主义产生质疑;对社会历史发展趋势没有清醒的认识,认为我们打着社会主义的旗号,走的是资本主义的老路,认为现在的资本主义就是发展着的社会主义,而现在的社会主义就是旧的资本主义。要清晰回答这些重大理论问题,解答部分党员干部思想上的疑惑,党校教育就必须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和学习。基层党校的学员来自四方八方,接触群众机会更多,影响更广。因此,基层党校更应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为学员解疑答惑。

3.是解决党员干部信仰缺失的需要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也折射到社会生活和人们的思想观念中来,一些党员干部被金钱和权力腐蚀,导致信仰缺失,精神迷茫。再加上一段时期内我党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方式、方法和手段弱化,因此导致相当一部分党员干部对马克思主义产生信仰上的质疑和实际行动上的抛弃,深究其思想根源,都是源于理论上的不清醒。因此,党校作为培养党员领导干部和理论干部的学校,作为培训轮训党员领导干部的主渠道,就必须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学习、宣传和教育,帮助学员划清与各种错误思潮的界限,不断提高辨别能力和政治定力。作为党校的一部分,基层党校学员面临的问题更复杂,思想上、认识上的疑惑更多,这都需要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从而解开思想疑惑的疙瘩,达到党校教育正本清源,统一思想的目的。

4.是提高广大基层党员干部理论水平和领导水平的需要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 [8] 思想理论修养,不仅是党员领导干部能否履行好职责、是否具备本职岗位所需要的能力素质的综合要求,也是领导干部完成工作、不断进步的重要保障。毛泽东同志曾感慨到:“如果我们党有一百个至二百个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同志,就会大大提高我们党的战斗力量。” [9] 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面对“四大危险”和“四大考验”,广大基层党员和领导干部只有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才能树立“四个意识”,不断提升“四种能力”,才能科学判断形式、驾驭全局、统领各项工作,才能妥善处理各种矛盾,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

三、基层党校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主业主课地位的路径

1.合理配置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在党校教学安排中的分量现在一些党校因为纷繁复杂的形势变化,忽略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党校教育中主业主课的地位,片面强调对干部能力的培训,对党校作为研究、学习、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性锻炼的熔炉作用认识不足,在排课的过程减少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分量。这是造成过去一段时间党员干部信仰缺失、精神迷茫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基层党校必须处理好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合理增加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分量,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主业主课地位不动摇。

2.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师资力量

现在一些党校减少甚至不开设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师资力量不够。因此,基层党校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业主课地位,必须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师资力量的培训,或引进人才,或加强师资培训,鼓励基层党校教师积极去高校深造学习,还可以结合班次需求,聘请一些党政领导干部、大学教授、理论工作者等组成兼职教师队伍,强化基层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师资结构,为坚定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

3.丰富教学内容,解决实际问题

现在部分基层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存在坐而论道、空口说教的现象,既说明不了实际问题,不能从理论上给学员以引导、启发;又解决不了实际问题,不能给学员以思想、方法论的指导,既不好听也不好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应该按照“精学、管用”的原则,讲清理论,联系实际,使基本理论与社会现象有机结合,既能对重大理论问题给予阐释,使学员思想上清晰;又能对社会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加以科学分析,使学员真正从工作方法上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4.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

现阶段,基层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大多是以讲授为主,无法调动学员的积极性。研究、学习、宣传马克思主义,应该结合学员思想的实际情况,按照分岗位、分类别的原则有针对性的采用案例式、体验式、研究式、模拟式、体验式、开放式、辩论式等方法进行互动教学,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效果,从而达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的目的。(梁桂玲)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