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相关知情人士透露, “工信部正在研究消费者讨论较多的‘流量漫游’事,这是工信部2018年提速降费的重点。”
目前三大运营商都推出了包含全国流量和本地流量的不同套餐,例如北京电信推出全国版和北京版的不限量套餐。199元可以全国不限量+3000分钟语音,99元可以北京不限量+3GB全国流量+500分钟语音。在全国跑的用户可以选199元的全国版,主要在北京活动的用户可以选北京版。
目前运营商流量平均资费已经连续三年保持了30%以上的降幅,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低价本地本省流量套餐的推出。从目前的趋势看,2018年流量平均资费的降幅仍不会低于30%,本地本省流量仍是重要降价来源。
去年年中,电信联通主推199元全国不限流量套餐时,我曾在网上做过一个调查,如果资费进一步下降,运营商有两种方式,一是推出“139元的全国不限流量套餐”,二是推出“99元本地流量套餐”,结果选择两个方案的用户差不多。也就是说,两种资费都有不少人选择。可以想象,选择前一种的人,经常到外地,而选择后一种的人,主要在本地活动。将目前本地流量套餐中流量全国化的条件并不成熟,如果不允许运营商推本地流量套餐,而必须统一推全国不限流量套餐,那在全国套餐降价的同时,很可能意味着,那些每月通信费较低的本地套餐用户不会成为资费下降的受益者,甚至他们每月可能需要花费更多的通信费。
如果不允许包含本地流量,像北京移动包含本地流量资费的日租卡就不会推出。最后,谁是受益者?
目前流量套餐资费的关键问题并不在本地和全国的不同定价,而是以下三种: (1)一些已经极端不合理、没有适应行业发展的资费项目。如,每MB国内流量超过0.20元的资费,每分钟超过0.2元的语音资费。 (2)与新套餐相比, “畸高”的老套餐资费。 (3)不允许老用户选择优惠的新套餐等等。
政府监管的重点应该是瞄准那些运营商激烈竞争波及不到的用户和套餐,而不应该是鼓励运营商通过推出更低资费的套餐以降低平均资费,尤其是50元以上的“高价”套餐,因为“高价”套餐带来的高ARPU值用户,历来都是电信运营商争夺的重点。
从这个角度看,取消手机的国内长途费、漫游费,受益的是约30%使用运营商老套餐、平均月通信资费较低的老用户。而目前环境下,取消本地流量资费,是那些每月通信费用较高的人群,这些人本就是运营商争夺的对象,而最先享受到通信技术进步的人群,像农民工这样的用户并不是受益者。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