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號巨輪鳴笛啟航駛向遠方
- 来源:中国怡居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8-06-15 14:12
屆年的中國兩會格外引人注目,這是因為中共十九大拉開新時代大幕後首次展現的政治舞台,不能不成為舉世矚目的焦點。這次兩會的豐碩成果至少包括:習近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國家最高指導思想寫入了憲法;通過修改憲法確定了國家主席、國家副主席任期的規定,實現了党和國家領導核心﹁三位一體﹂的長期穩定;組成了新一屆人大、政協、國務院領導班子,調整了國務院機構;建立了國家監察委員會,改進和強化了國家防腐反腐機制和力量……所有這些成果對中國未來的發展進程,都有重大意義和深遠影響。可以說,新時代東風浩蕩勁吹,中華號巨輪滿舵鳴笛,正徐徐離港駛向遠方。
領導有力凝心聚力部署得力
這次兩會展示了一種全新的風貌,人民意氣風發、民族精神振奮、四個自信高昂,迸發出無限力量。在國內外形勢正在發生深刻複雜變化的當下,中國發展仍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既有良好發展條件,也面臨許多困難和挑戰。中共十九大描繪了一個宏偉藍圖,把藍圖變為現實是一場新長征。這需要國家的領導核心勇當主心骨,拿主意想辦法,但也離不開人民的信心、擁護和支持。習近平的遠大目標是到本世紀中葉把中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方針是明確的、路徑是清楚的、部署是周密的。
那麼,如何落實上述方針和部署呢?筆者認為,習近平提出的思路可以分為內部發展和治理與外部推進和對外關係兩大部分。內部發展和治理的內容,一是以全面深化改革、擴大對外開放,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不斷增強國家的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二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堅持党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三是加快建設文化強國,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四是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打贏脫貧攻堅戰,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在廣大人民現實生活中更加充分地展示出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五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加快形成綠色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著力解決突出環境問題,使中國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環境更優美。外部推進與對外關係方面的內容,一是堅持黨對人民軍隊的絕對領導,全面貫徹新時代習近平強軍思想,不斷推進政治建軍、改革強軍、科技興軍、依法治軍,加快形成世界一流的武裝量體系和現代作戰體系;
二是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針,嚴格依照憲法和基本法辦事,支持特區政府和行政長官依法施政、積極作為,支持港、澳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維護港澳長期繁榮穩定;三是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堅持﹁九二共識﹂,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擴大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同台灣同胞分享大陸發展的機遇,增進台灣同胞福祉,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同時堅決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反對和遏制各種形式的﹁台獨﹂;四是中國願意盡最大努力為人類和平與發展作出貢獻,決不以犧牲別國利益為代價來發展自己,永遠不稱霸、永遠不搞擴張。中國將以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為旗幟,走和平發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中國維護國際公平正義,主張各國協商處理世界事務,不會把自己的意志強加於人。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是中國的既定方針,旨在加強同世界各國的交流合作,讓中國改革發展造福人類。中國還將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變革和建設,為世界貢獻更多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力量,更好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所有這些都不是空話和計畫,而是內涵豐富、實實在在的重要方針、方法、舉措,是將產生重大成就和深遠影響的行動綱領,人們有理由抱以期待。
遠航就要不畏艱險劈波斬浪
雄關漫道真如鐵,遠航從來都不是一帆風順的,總會遇到疾風暴雨、激流惡浪。中國的發展又何曾遠離過險惡環境?挑戰說來就來了:美國特朗普政府終於開了對華貿易戰第一槍,我們雖不感到震驚,但還是難以接受美方的這一莽撞舉動。中方奉勸美方不要做損人不利己的事情,希望不要發生雙邊貿易戰。但面對挑戰,不接受不是辦法,接招需要辦法,對醞釀已久的對華貿易戰我們多少是有應對辦法的,可以訴求於世貿組織的裁決,也可以採取直接報復措施,從大豆到汽車到飛機都是有力手段,更厲害的還有石油期貨和拋售美債。面對中方的反應,美方有點心裡打鼓了,可能會回到談判桌前。
不過,美國對中國發起的﹁攻擊﹂行動遠不止雙邊貿易戰,還有政治挑釁和軍事挑釁,最突出的表現就是簽署︽台旅法︾和美艦進入我南海島礁周邊水域,而通過美國國內立法的形式,背棄三個聯合公報和一中政策,公開干涉中國內政,破壞中美關係政治基礎,是中方難以容忍的。應該看到,從貿易戰到政治和軍事挑釁,有深刻的政治和社會背景,這就是美國針對中國力量迅速崛起,開始進行重大戰略調整。相信美方還會有進一步的挑釁行動,因為美國政界和戰略界不會滿足於對中國打﹁直拳﹂和﹁刺拳﹂,還會打﹁擺拳﹂和﹁勾拳﹂,即動用一切手段的﹁組合拳﹂。筆者這樣判斷的根據是:第一,從美方的行動方式看,已完全把中國當成了主要戰略競爭對手,單一手段不能滿足﹁攻擊﹂的需要,而多種手段一起上是美國所擅長的,也就是所謂的﹁工具箱﹂模式;第二,從美方的醞釀過程看,針對中國的﹁反制﹂方略絕非始於特朗普上台,而是近年來一直在醞釀發酵的事情,對華貿易戰、炮製︽台旅法︾、南海干預行動等都不是特朗普政府的原創,而是它適時使用的武器或工具,它們真正的創作者或者說始作俑者是美國的政界和戰略界,而推動這一創作的力量是美國面對中國高速發展態勢而產生的普遍恐慌和內心焦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