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多元化国际基建合作模式

  成立三年以来,中拉基金已在拉美投资超过10亿美元。下一步,中拉基金将会加快项目投资速度,预计到2025年,将累计完成投资100亿美元。另外,中国和巴西共同设立的中巴扩大产能基金,总规模为200亿美元,中方出资150亿美元,也是由中拉基金作为出资机构并负责具体的投资运作,2017年5月已正式启动运行。

  中拉基金是中长期的“友好投资人”,尊重国际金融规则,坚持市场化的运作,能够为投资拉美提供长期资金,而且仅追求合理的投资回报;也不单因国别因素设定投资限额,更关注项目本身和参与方,成熟一个,推动一个。凡是符合中拉双方经济发展需求,有利于中拉基础设施及产能合作的项目,只要风险可控,并且能够实现财务可持续,我们都愿意广泛关注且积极参与。

  基金不仅仅是提供直接的资本金和股东贷款,更重要的是,通过中拉基金的参与,能够带动更多的中国企业一起参与项目投资和建设。

  我们一方面要将中国的优势产能和装备带到拉美;另一方面要将拉美的优质资源、产品引进中国,所以,参与项目的中国企业可以处于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包括联合投资人、工程承包商、设备服务提供商、运营商、原料供应商或者是产品进口商。

  基金项目筛选的范围较广,对行业没有特别限定,重点围绕物流、电力、信息三大通道的建设,重点支持资源开发、基础设施、高端制造、清洁能源、航空航天、农业和金融合作等行业领域。

  我们可以单独投资入股拉美项目或公司,也可以与拉美当地政府、金融机构、公司合作,还可以联合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公司一起开拓拉美市场。在投后管理方面,主要依靠联合投资人负责项目的后期运营,我们只会有限度地参与公司治理,并不参与日常经营;在退出机制上,没有限定退出期限,退出方式比较灵活。

  面对新的形势和机遇,构建开放创新的多元化合作模式是我们共促国际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必要前提和有效途径,建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重点考虑如何实现多元化。

  一方面,要探索建设运营商业模式,积极推进“投建营一体化”,充分发挥投资的引领作用,适当延长产业链、拓展盈利空间、降低运营成本,带动项目所在地社会经济发展,增强当地经济的内生发展动力和造血能力。另一方面,要加强与有关国家在产业链上的分工合作,以工业园区、产业园区、自由贸易园区等项目作为合作平台,推动上下游和关联产业协调发展。

  2013年之前,中国在拉美的投资主要集中在自然资源领域,包括能源和矿产,比重一度高达90%以上。但近年来,在中拉双方的共同推动下,中国在拉美地区的投资领域迅速扩展,更加多元。展望未来,除传统的能源资源以外,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制造业、科技创新、信息技术等五大领域也将是双方合作重点,投资机会更多。

  建议借助已搭建的中拉经贸合作平台,积极推进双边合作和国际多边合作,但参与主体不局限于政府或与政府相关层面的对话与合作,还应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社会团体、私营企业、民间智库等全球治理主体的能量和作用。通过合资、合作、公私合营(PPP)、特许经营等多种合作方式,吸引多元化投资主体,并让其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建议根据项目特点及自身条件量体裁衣,在融资股债比、期限、币种、还款方式、担保方式等方面精心设计出最适合的融资方案。积极利用基金、商业贷款、出口信贷、无追索权项目融资等融资渠道,同时,加强与亚投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美洲开发银行等国际多边开发性金融机构的合作,以实现合理的资金安排和稳健的投资收益。

  韩德平/文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