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有关机油的事情

  机油到底有啥用?

  机油能有啥作用?估计不少朋友连想都不用想就能随口而出:这玩意儿就是用来润滑嘛。没有错,机油这种粘稠的液体,确实是在发动机中通过润滑,起着降低零件磨损、延长零件寿命的作用。可是说实话,咱们别看汽车外面光鲜亮丽,可是在发动机内部,那环境可是别提有多恶劣了。许多金属零件不仅做着高速运动、相互摩擦,而且某些部分的温度甚至高达夸张的400~600摄氏度。要让发动机克服如此恶劣的环境正常工作,机油的作用可不止单单润滑那么简单。面对如此高的温度,机油还得有一定冷却能力,将那部分的零件进行一定程度的冷却。当然,如果有朋友是开保十洁的,那么对机油的冷却能力要求就更高了—那车上的发动机竟然没有冷却水道,直接靠空气与机油来散热。都知道摩擦生热,摩擦的结果除了夸张的高温之外,往往还会产生许多细小的磨屑,这些小东西要是附着在零件表面,轻则造成进一步磨损,重则让零件直接报废。对于这样的情况,机油还能通过流动,在润滑的同时冲洗掉零件工作面上的磨屑,保证零件工作面上总是干干净净的。除了前面的功能之外,由于机油具有粘性,这玩意儿还能活塞与气缸之间形成一个密封圈,与活塞环配合增强燃烧室的气密性,减少气缸串气这类毛病的发生。机油还可以在零件的表面上形成油膜,将水、空气与酸性物质等有害的东东隔离开来,避免腐蚀零件。最后,由于液体很难被压缩的性能,当发动机负荷过重的时候,活塞、连杆与曲轴往往得承受很大的负荷,机油在对它们润滑的同时还能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

  看到了吧,机油的用处可不咱们最初想的那么简单,它的作用要复杂得多了—这玩意儿对于发动机不仅起到了润滑减磨的作用,而且还具有冷却降温、清洁零件、密封防漏、防锈防蚀以及减震缓冲这一系列功。这样一种对于发动机有如此重要影响的东东,各位朋友还能继续保持掉以轻心、不闻不问的态度吗?

  机油应该啥时换?

  现在各位已经了解了机油对于发动机的重要性了吧?OK,既然如此,那现在咱们就来好好说道说道换机油的间隔。依据咱们的国情,各位朋友只要在SSSS店放过鞭炮、戴过红花,欢天喜地地从销售小妹手中领回自己选了半天的新车,那时候估计估计销售小妹会顺便告诉这车跑了2000公里之后,就过来换次机油。其实这第一次换机油倒也没什么大不了,反正都是免费的,SSSS店不过是收人钱财,替人消灾,一切都由销售小妹包办,你需要做的就是在休息室看看报纸、打打台球什么的。不过完事之后,销售小妹通常都会以一副非常严肃的表情,再三叮嘱:咱们买车挺不容易的,得好好保养,这车差不多再跑5000公里,就过来换机油……那么换机油真的必须以每5000公里为间隔?

  现在咱们就来说这机油是否需要每5000公里一换。对于SSSS店销售小妹的说法,其实不少买车多年的朋友也是持这种态度。不过据咱们考证,支持这个说法的理论依据其实源自一些发动机的说明书。生产这些发动机的厂商为了保证发动机一直处于稳定的工作状态,它们爬雪山、过草地、战严寒、斗酷暑,在这些环境中测试发动机的性能,不断地重复、重复再重复的研究,综合之后做出的对全国各地、大小通杀的结论,所以换机油的间隔以5000公里为标准还是有是有一定科学依据的。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许多不明真相的群众就一传十、十传百,成了天下皆知的标准。因此,咱们确定换机油的间隔是可以参考发动机说明书的。即便如此,所谓世事无绝对,也不是所有的发动机都是以此为标准。比如法兰西狮子造的发动机,换机油的间隔时间长就是它的一大特色—通常是以10000公里为间隔才换机油,比其他发动机长很多。当然,汽车说明书上白字黑字印刷的间隔其实不过是一种理论数据,咱们用来参考就好。正所谓人上一百,形形色色,这车上一千,变化万千,咱们的地球上就没有一辆各项指标与说明书完全符合的汽车。那么咱们应该以什么标准来判定换机油的间隔呢?其实来说那句老话: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咱们完全可以灵活处理。对于那些不管发动机的实际状况,拼死拼活、死皮赖脸都要等到跑够5000公里才去机油,咱们肯定是要嗤之以鼻的。

  莫须有的原厂机油

  维护过汽车的朋友都知道,零件都是原装的好,那么按照这个逻辑,机油自然是原厂的好咯。咱们在SSSS店换机油的时候,销售小妹经常会给咱们洗脑,灌输这样一些概念:原车就得用原厂机油;原厂机油比外面买的那些机油质量好……如果有个别朋友属于顽固分子,思想不被控制,那么销售小妹就会用非原厂机油,不提供质保来威逼利诱。其实,这个世界上根本就没有原厂机油这玩意儿,所谓的原厂机油,细心的朋友如果仔细观察,就可以在机油的瓶身上看到美孚、道达尔、壳牌、嘉实多、中石油、中石化……的影子。其实,这些原厂机油不过是汽车生产厂商向机油生产厂商大批量采购的机油而已。其性能与质量不过是符合相关的标准而已,并不会比咱们自己买的高多少。除此之外,由于大批量采购,机油还可以按照协议价购买,成本相对较低。所以,如果有朋友愿意为机油桶上那一张所谓的原厂标签付出更多的钞票,请自行人肉过滤本段。

  根据发动机工况

  人吃五谷杂粮都难免会生病,更何况是天天喝汽油的发动机—这玩意儿在运行一段时间之后,往往因为油品质量、燃烧不充分以及未拉高速等问题,气缸内壁或多或少都存在积碳等杂质附着。如果这个时候咱们还以5000公里为间隔来换机油,那明显就不合适了。特别是一些已经上了年头的发动机,性能早已不如当年,由于内部零件老化,气缸内的积碳就更严重了。这样一来新机油加入后不久,很容易就被污染变质,因此必须缩短换机油的间隔。通常情况下咱们可以从机油的色泽上进行判断何时该换机油,当然有条件的朋友最好在换机油的同时,对发动机的润滑油路进行清洗。

  根据机油质量

  道上有讲:机油越好,间隔越长。虽然这样的说法并不完全正确,但是它并非没有道理。要知道,等级较高的机油由于加入了更多的添加剂,无论是在抗氧化性、还是在清洁功能上都要比等级较低的机油的好恨多。当然,毕竟是一分钱一分货,等级较高的机油价格也不便宜。如果咱们为了图便宜,用低于说明书要求等级的机油,那么这样一来就不能按照每5000公里的间隔来换机油了。要知道等级较低的机油在一些在苛刻的工况下的更容易变质。咱们从保护发动机的角度出发,也应该将换机油的间隔缩短。

  根据使用环境

  都说功夫再高,也怕菜刀,质量再好的机油在一些特定的环境中使用,其抗氧化性、耐磨能力等方面会发生变化,不能起到保护发动机的作用,这样的情况在高温、极寒与多尘的环境中尤其明显。如果你老喜欢在戈壁、高原等地方飚车,那么无论是什么样的机油,都应该适当缩短间隔。通常情况下,换机油的间隔可以缩短1/5,也就是5000公里-5000公里×1/5=4000公里就可以了。

  除了前面说的根据发动机工况、机油质量与使用环境来增减换机油的间隔之外,咱们在这里还要多一句嘴—一定要定期将发动机上的油标尺拔出来看看。当油标尺被拔出来以后,如果机油的色泽呈现出通透的浅棕色,那么一切皆大欢喜,各位亲们可以放心大胆地飚车,高唱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了;如果机油的色泽呈现出浑浊的深棕色,那么杯具立刻出现,各位亲们的口袋可就要往外掏银子了,开始省吃俭用一段时间了。当然这些都还是轻的,要是你看到的机油已经变成了白色的絮状物,那么非常不幸,这说明机油中已经混入了相当程度的冷却水,等待你的也许只有将发动机拆开,完全清洗润滑油路了。所以,为了减少杯具的发生,各位朋友一定要养成定期检查机油的习惯。有条件的亲们还可以将机油滴在滤纸上,待油滴扩散以后,与机油图谱对照色泽,以确定是否需要换机油。

  机油标号应该怎么看?

  机油这玩意儿与轮胎一样,在汽车上也是个易耗品。从买来的第一天开始,这玩意儿就开始了消耗,而且比轮胎更厉害。轮胎你买来不用,基本上除了跑点气之外就没什么毛病了,这玩意儿只要倒进了发动机,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不仅会慢慢地蒸发,而且性能还会缓慢地下降。既然如此,咱们要响应共建节约型社会的号召,就要避免不必要的浪费,那就更应该用好机油,用对机油。想要用对机油,首先就得对机油这玩意儿有所了解,那么咱们根据什么来选择机油呢?

  说起机油这玩意儿来,它毕竟还算是个成熟的工业品,从原油的开采到精炼,地球人也干了不下百年,早就建立了一套严格而科学的标准。对于机油的等级,花旗国有个叫做汽车工程师协会(SAE,Society of Automotive Engineers)的事业单位就制定了一套标准。这套标准非常简单,完全符合咱们从实战出发的要求,它们通过发动机在不同环境中对机油的粘度来进行分级制定标准。在低温环境中,特别是发动机处于冷车状态的时候,润滑油道里面其实并没有机油。也就是说各位朋友每天一大早启动的时候,发动机内部都是在进行硬碰硬的干摩擦。这种摩擦对于发动机的损害非常大,为了减轻损害就需要机油能在低温环境中能够顺畅地流动—只有粘度较低的机油才能更快地进入润滑油道到达需要润滑的部分,缩短发动机干摩擦的时间。所以SAE以零下18摄氏度为标准,测试机油在这个温度下机油的粘度,进行了分级,分别是0W、5W、10W、15W、20W与25W等级别来标识。标识中的W是Winter的缩写,代表了冬天,而数字越小表示机油的粘度越低,流动性越好,冷车启动更平顺。

  而在高温环境中,发动机对机油的要求又有所不同,不再是像低温环境下那样要求低粘度了—由于机油在高温环境中,特别是发动机长期处于高速运转的时候(如跑高速),如果机油的粘度过低,那么它是无法在润滑部分的工作面上形成有效的油膜,这样就有可能出现润滑不足的情况,从而造成零件损坏。因此,要保证发动机在高温环境中能得到充分的润滑,机油的粘度就必须尽可能地高。于是,SAE以100摄氏度位标准,又测试了机油在这个温度下的粘度,并进行了分级,分别用20、30、40与50等级别来标识,数字越大代表机油的粘度越大,油膜强度越高,防护作用更佳。

  单级机油与多级机油

  所谓的单级油,其实是术有专攻的专门型人才,通常它只能满足SAE在-18摄氏度与100摄氏度这两个粘度标准中的一个,多用在一些要求非常苛刻的地方,比如F1赛车、远洋船舶、农用机械以及军事车辆所使用的发动机上。与单级机油相对,多级机油则是大小通杀的复合型人才,与单级机油不同,多级机油对温度的适应性非常广泛,它不仅符合SAE在零下18摄氏度的粘度标准,而且在100摄氏度也没有问题。这种机油,由于可以适应一定区域内的温度,因此能够冬夏通用。目前,咱们无论在网络上还是在SSSS店所买到的机油,都是属于多级机油。

  都说一流的公司做标准,二流的公司做技术,三流的公司才做销售,既然做标准排在最前面,那么觊觎者自然不少。特别是花旗国这样一个号称汽车轱辘上的国家,机油标准这块肥肉就更多人盯了—除了SAE按照不同温度下机油的粘度进行分级之外,还有一个叫做API(American Petroleum Institute,美国石油学会)的组织也搞了套分级标准。与SAE的分级标准不同,API的分级标准非常简单,它以机油的质量来划分,仅仅采用两个个字母来表示机油的工作能力。在该分级标准中,第一个字母代表了机油适合哪种类型的发动机使用。S表示该机油适合汽油发动机使用,而已C开头的则代表机油可以加进柴油发动机中(当然也有一些机油能够大小通杀汽油发动机与柴油发动机,这样的机油用SC开头来表示)。而第二个字母则表示了机油的质量,等级按照字母A~Z顺序排列。每递增一个字母,机油的性能都会优于前一种。也就是说机油中含有更多用来保护发动机的添加剂。即字母越靠后,机油的质量越高。目前咱们能买到的机油都是SF标号以上的,之后每提高一个等级,就代表该等级的机油比前一个拥有更好的抗氧化性能与抗磨损能力。

  机油到底应该怎么选?

  前面咱们已经说过了,SAE对机油是以不同环境下机油的粘度来划分的,那么各位朋友再换机油的时候可以根据自己所在地区的温度来进行选择。当然,在选择机油之前,《GEEK》建议各位最好找一份能反映咱们泱泱中华地形的地图出来。从地图上看,虽然我泱泱中华大多数地方处于北温带,但是从南到北既有热带雨林,也有万里雪原。不过整个地形走势咱们基本上可以通过秦岭-淮河一线来划分。这条在地图上呈东西走向虚构出的线,是我泱泱中华的南北分界线、气温分界线……在地理学上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在秦岭-淮河一线以北为温带季风气候,冬季的平均气温几乎都在冰点以下,大小河流都会结冰;而在秦岭-淮河一线以南为副热带季风气候,冬季则要温暖许多,平均气温通常都在冰点以上,河流很少出现冰封的情况。正因为这样的原因,在秦岭-淮河一线以北的朋友,选择机油的时候应该特别注意机油在低温下的粘度。所处的位置越靠北,则对机油在在低温下粘度的要求越高。要是有同朋友身在最靠北的漠河,那么没办法了,只有选择粘度最小的OW机油才能保证发动机的低温启动性能。而在秦岭-淮河线以南的朋友,则要比以北的朋友幸运得多。由于整个冬天的平均气温都少有挑战0摄氏度的情况,所以基本上不用考虑发动机的低温启动性能,因此南方的朋友在选择机油的时候应该重点考查机油在高温下的粘度。与北方的朋友选择机油的方法相反,越靠南的地方,选择机油的粘度应该越大。比如海南岛的有车一族甚至完全可以不用考虑机油的低温粘度,直接买桶标号为40的机油放心大胆地往发动机中倒就行了。除此之外,在那里使用单级机油就能满足要求,如果硬要换多级机油,那完全就是不折不扣的浪费!

  矿物机油与合成机油

  对于矿物机油与合成机油这两个现在看来麦芒对针尖的东东,其实还是那个API捣鼓出来的标准。这个组织将用来制造机油的基础油分成了5类,其中采用溶剂萃取的基础油是Ⅰ类油;加氢裂化的基础油是Ⅱ类油;Ⅲ类油与Ⅱ类油其实是同一个东东,只是粘度指数要高许多;Ⅳ类油指的是PAO(Poly Alpha Olefin,聚α烯烃)基础油;第而Ⅴ类油则包含其它非PAO基础油,且粘度指数小于80。通常除了Ⅴ类油之外,由Ⅰ类油、Ⅱ类油生产出的机油被称为矿物机油,而由Ⅲ类油、Ⅳ类油生产出的机油被称为合成机油。其实严格意义上讲,Ⅲ类油还是属于矿物机油,只不过它的粘度较高而已,在德意志联邦与东瀛女优国,由Ⅲ类油生产出的机油算不得合成机油。不过,除了那两个国家,由Ⅲ类油生产出的机油还是被划到合成机油中,咱们在SSSS店与市场上能买到的大多数合成机油就是这种。为这个事情,壳牌和美孚还在上世纪90年代打过一场口水仗。因此,讨论合成机油到底是不是要比矿物机油好已经不再重要。现在,咱们在选择机油方法是:管它是不是合成机油,只要符合SAE与API的标准就好。

  说完了根据所在地区的温度来选择机油,那么现在咱们再来说说机油的质量。前面咱们也说过,从市面上常见的SF机油开始,每高一个等级,其抗氧化性能与抗磨损能力就更好。可是光凭质量等级这一个标准来确定用什么机油未免太片面,所以咱们在选择机油的时候最好是将SAE与API这两大标准综合起来看。如果某种机油为5W-40,那么SH的性能明显要比SF的高。当然,这样的等级差异在价格上也有所体现。其实选择机油,对症下药才是关键。也就是说有朋友开台奔驰的乌尼莫克,经常在田间地头非常拉风地穿梭,那么对机油的质量等级要求就没有必要那么高,用用最低等级的CF机油就好;要是有朋友是工薪阶级,省吃俭用7、8年买了辆代步车来上班,长期在城市拥堵的环境中穿梭,那么就可以将机油的档次再提高那么一点,差不多用用SH的就好;而要是有朋友命不错或运不错,有个有钱的老爸或有钱的老婆或中了500万,买两辆保10洁来,一辆放车库供着,一辆长期挑战70码,那么几个机油钱是万万不能省的,直接用SL的就行。

  文、图/干摩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