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中国软件杯”大学生软件设计大赛初赛圆满收官 引领软件人才培养新风向

  “中国软件杯”大学生软件设计大赛,扎根学校、服务学生,经过六年积累和发展,已成为众多高校推动学生创新实践的重点项目之一,政学研用联动协作,引领软件人才培养的新风向。

  7月5日-10日,第七届“中国软件杯”大学生软件设计大赛(以下简称第七届大赛)初赛评审在北京理工大学圆满落幕。本次初赛评审专家组由来自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工商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等重点高校的专家、教授,以及中国民航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同方股份有限公司、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国瑞信安科技有限公司、浪潮软件集团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新华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航天智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江苏星网软件有限公司等著名软件企业代表组成,共同展开了细致、严谨、客观、公正的评审工作。严谨公正评审

  遴选优秀创新作品

  “中国软件杯”大学生软件设计大赛不仅鼓励学生时刻关注软件产业发展的新动态,培养软件设计能力及创新能力,而且使培养的人才更加符合产业发展的需求,进一步推动了产业发展和人才培养互动并进。

  第七届大赛无论是在参赛学校、报名队伍以及人数,还是在出题企业数量都创历届新高,不仅囊括了绝大多数985、211高校,高职、高专类学校也积极参与到赛事的各项工作当中,希望借助“中国软件杯”大学生软件设计大赛的高端平台助力自身软件人才培养和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全面提升。

  在评审过程中,评审专家们通过协调、沟通、配合,对每一件学生作品都进行了细致地操作和评分,旨在挑选出既完整,又具有创新性的优秀晋级作品。同方股份评审专家李劲提到:“目前,Activiti已在国内大范围推广应用,基于龙芯等国产CPU的服务器和客户机也趋于成熟。然而,将Activiti与国产基础软硬件环境结合的过程中遇到了诸多问题,需要进行细化适配和优化。因此我们提出‘Activiti国产化迁移与应用实践’这一赛题,旨在考察参赛学生能否完成Activiti在龙芯CPU服务器上的安装、部署、适配以及包含事件、任务、监听、表单、用户、组等用例的测试。从答题结果来看,大部分参赛队伍能够按照要求实现审批流程,达到了当初的设想。其中,一支队伍配置了子流程、实现了合法性校验、一支队伍实现了电子表单系统,对这几点印象深刻。”

  新华三评审专家赵乾提到,新华三出的两个题目一个是关于智能电器,另一个是区块链。出题初衷也是紧抓目前物联网和区块链的热点,希望学生能够更加务实,并和现实社会接轨。其中,对一个团队记忆比较深刻,他们做的智能电器的方案从UI的展现来看非常的炫酷,和一些大型网站做的很类似,操作体验也很好。还有一个组对智能电器增加了语音识别控制功能,很亮眼,相当于和人工智能相结合。

  国瑞信安评审专家马奇说道:“随着计算机软硬件以及互联网的飞速发展,计算机视觉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其中,视频中的人体动作识别技术已经在安防和监控等领域具有重要作用,同样也可以在视频教学中得到很好的应用。传统视频教学以单纯的灌输式知识讲解为主,无法了解学习者对于知识掌握情况,这种问题在涉及到动作的教学中就更加突显。我们提出的‘基于人工智能的视频运动比对分析教学平台’,主要是以人工智能算法为依托,通过设备自带摄像头采集用户动作,以视频中动作为判定标准,实现人物动作与视频动作的相似度识别。”

  紧跟时代发展特点

  贴合行业发展需求

  第七届大赛当中赛题设置更加贴近行业发展需求。AR技术是近两年行业发展的热点,AR技术是将虚拟的世界带到现实生活中来,与VR技术不同的是在它之上加深了沉浸感和感知。本届大赛中航信“采用AR技术的旅游APP”这一赛题是一个开放式题目,围绕旅游主题,希望参赛选手在出游计划、旅行途中、景点游览、经验分享等全流程中,挖掘一到两个痛点,并且应用AR技术解决痛点,提升用户体验。

  北京大学教授文伟平表示,对于AR技术的作品,能够很好地培养参赛选手三维空间和现实世界的想象能力。例如有一个AR技术和红色旅游结合的作品很有特色,学生大胆想象,把红色旅游景点和当时的历史场景相结合并通过AR技术进行展示,非常具有创造力和想象力。

  另外,随着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智能化、网联化、自动化已经成为未来汽车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迫切需要面向与车生活相关的应用场景,开发出大量富有创意的车载APP,为驾驶员和车内乘客提供信息娱乐、生活服务、驾驶辅助等方面的服务。“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智能车载APP”这一赛题就聚焦移动体检中心的应用场景,希望参赛学生能够研发一款车载中控的智能健康监控APP。

  北京邮电大学副教授孙艺表示,本届赛题题目立意和要求都比较符合当前大学生的学习情况,涉及到的技术和知识领域都比较前沿,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另外,题目又是各个企业根据自己企业特征和业务流程提出的要求,比较贴近市场,这样题目的实用性就非常高,尤其是有些题目还涉及到了难度较大的算法,这个比赛在学校和企业之间起到了良好的桥梁作用。

  赛事持续创新

  影响逐步扩大

  第七届大赛在原有出题企业不断增加投入支持大赛全面发展的同时,又吸引了多家国内知名软件企业的参与。可以看出,大赛在行业内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并受到了国内知名软件企业的广泛青睐。赵乾表示:“相比往届大赛,我感觉本届赛题更加切合实际,与社会的一些事件比较接轨,对于目前比较热的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等技术在本次的赛季里都有很多的体现,适合学生去学习和研究。今后,无论是对于他们走上工作岗位,还是接触社会都有很大的帮助。”

  同时,在赛题设置上,较前几届大赛纯软件设计及算法类赛题不同,第七届大赛在赛题种类上更加丰富,有更多细分版块出现。文伟平提到,本届大赛除少量赛题专注于传统技术领域外,更多地专注于新技术的应用,如人工智能技术、AR技术、大数据分析技术。赛题技术内容新,大赛技术要求高,这对于参赛的本科学生和高职学生来说也是一个挑战。

  同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教授邵兵认为,赛题还是要继续紧跟技术热点,比如现在很火的数据挖掘、人工智能等,还包括虚拟现实(包括AR)、区块链等,但不能为了追热点而去追热点,赛题本身应该多鼓励学生从深层次了解问题的核心,而不是简单地调用或封装现有的组件。

  进一步促进产学研用协同发展

  作为一项面向全国在校学生的公益性赛事,“中国软件杯”大学生软件设计大赛旨在引导在校学生积极参加软件科研活动,通过富有自由、开放、创新精神的软件类别设计大赛,切实增强广大青年学生自我创新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

  如今,“中国软件杯”大学生软件设计大赛已成为众多高校推动学生创新实践的重点项目之一。与此同时,大赛也已成为折射软件产业发展新动态,反映软件产业发展新趋势的风向标。大赛的举办对保持软件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促进软件产业转型升级起到有力推动作用,同时也能及时把产业前沿技术、行业最新标准带到比赛中,加深了教育者对新业态的深层理解,引导办学模式、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和评价模式的改革,使培养的人才更加符合产业发展的需求,有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推动产业发展和人才培养互动并进。

  文伟平表示,“中国软件杯”大赛对于软件产业发展以及产教互动方面的促进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一是大赛促进了高校软件人才培养与行业发展需求的对接,为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的手段提供了有效参考;二是大赛产生的大批优秀软件产品,对于突破软件核心技术、推动我国软件产业进一步发展,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三是更重要的是大赛中涌现的大批有理想抱负,敢于创新创造的软件人才必将助推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从而为推动未来软件产业的进一步发展贡献重要力量。

  与前几届大赛相比,第七届大赛的参赛队伍水平越来越高,竞争的过程也越来越激烈,这对比赛精神传递以及参赛队伍的素质提升均大有裨益;同时大赛组委会效率也越来越高,组织评委们在短时间内高效、有序地挑选出高水平、有创意的参赛队伍,充分展现了组委会的专业水准,这也是大赛能够成功举办并越办越好的关键因素。

  据组委会透露,大赛初赛的评审结果暨晋级决赛的参赛队伍名单将于近期公布在大赛官方网站及微博与微信公众平台上。届时,晋级决赛的参赛队伍将赴南京参加决赛及第七届“中国软件杯”大学生软件设计大赛的颁奖典礼。同时,为了丰富大赛形式,促进参赛团队、重点院校以及知名企业之间更好地沟通交流与资源共享。本次大赛决赛期间除了为获胜赛队准备了丰厚的奖项奖品之外,还将同步举办“优秀创业团队投融资对接会”“中国软件产教互动联盟校企座谈会”以及“优秀软件企业人才招聘会”等相关会议项目和活动。

  相关链接

  为了更好地帮助参赛学生理解赛题,为学生解决在报名参赛过程中遇到的疑问,同时也为了进一步加强与高校的深度沟通和交流,切实了解高校在学生创新实践、校企合作、产教互动等方面的需求,大赛组委会每年都会深入学校,同时邀请大赛专家评委和出题企业代表参与其中,以专题讲座的形式,从题目、考察方向、评审等多个角度向参与学校和学生做详细讲解,提升参赛学生对赛事和赛题的理解能力和理解深度。

  第七届“中国软件杯”大学生软件设计大赛巡展工作覆盖了包括西安、武汉、哈尔滨、成都、深圳、太原等十多个城市的近百所高校。

  西安站:在西安站巡展过程中,组委会深入走访了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北大学、长安大学、西安理工大学等十余所高校,并于3月19日和21日,分别在西北大学和西北工业大学两所学校举办大赛专题讲座,吸引了近千位学生到场。

  武汉站:组委会在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以及武汉理工大学等高校进行了有关大赛主题宣传以及赛题解析的专题讲座,针对部分高校学生对大赛存在的疑问给予现场解答。

  哈尔滨站:在哈尔滨为期两天的巡展工作中,组委会分别对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东北林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大学等十余所高校,针对赛题设置、赛题重点难点、校企合作等方面进行了宣讲。

  成都站:成都站巡展在四川大学成功举办,吸引了两百多名学生参加活动。

  太原站:在巡展过程中组委会先后拜访了山西大学、太原科技大学、中北大学、太原工业学院、太原师范学院等多所重点高校,并在太原理工大学举行专题讲座。大赛组委会代表、组委会重要评审专家、太原理工大学多位老师出席了本次讲座并讲话。同时,巡展讲座还吸引了周边高校四百多名学生的参与。

  本报记者 陈曲 路沙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