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手艺留在过去!
- 来源:纺织服装周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8-08-14 16:40
6 月 4 日晚,2018“锦绣中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服饰秀”系列活动在北京恭王府博物馆隆重开幕。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副部长项兆伦,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司长陈通,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党委书记兼秘书长高勇、党委副书记陈伟康、副会长徐迎新、孙淮滨,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副司长曹学军,恭王府博物馆馆长孙旭光、党委书记杨建昆、副馆长陈晓文、彭伟,北京服装学院党委书记马胜杰、副校长贾荣林,中央民族大学民族服饰研究所所长祁春英等领导出席开幕式。
开幕式上,国家级非遗苏绣代表性传承人姚惠芬、国家级非遗苗绣代表性传承人张桂英、国家级非遗黄梅挑花代表性传承人石九梅、国家级非遗苗族蜡染代表性传承人杨芳、国家级非遗荣昌夏布代表性传承人李俭康、国家级非遗湘西苗画代表性传承人梁德颂在现场与中央电视台主持人李思思互动访谈,讲述如何保护和传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将古老的非遗之美,结合当下时代的摩登艺术,在探索美的田野上深耕。来自贵州岩寨村的绣娘龙大芬动情讲述了自己和苗绣保护传承之间的故事。
项兆伦击鼓宣布 2018“锦绣中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服饰秀”开幕。随后,伴随着苗族古歌《春之歌》的动人旋律,上半场, “艺针忆绣——非遗服饰秀”的模特们身着华服,款款而出。下半场,在古琴管派传人任景利精彩演绎的《良宵引》中,“白鹭为霜——非遗服饰秀”闪亮登场。之后,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刘魁立现场讲解了中国人的时间制度——二十四节气,本场秀的设计师赵卉洲、郭瑞萍则为观众分享了设计理念。记者了解到,此次活动在 2018 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到来之际召开,为的是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文化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 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 》精神,更好地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现代生活。在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的支持下,经过前期筹备,由文化部恭王府博物馆牵头,联合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非遗办公室、北京服装学院、中国国际时装周组委会、中央民族大学民族服饰研究所等单位,于 6 月 4 ~ 9 日,在恭王府推出 2018“锦绣中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服饰秀”系列活动。
6 晚 11 场服饰秀展现非遗走进美好生活
6 月 4 ~ 9 日,11 场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题的服饰秀展演,选取非遗在现代服饰中的应用实例,展现振兴中国传统工艺、非遗走进美好生活的盛况。分别为 :“艺针忆绣——非遗服饰秀”,“白鹭为霜——非遗服饰秀”,“苗净千寻——非遗服饰秀”,“布衣经纶——非遗服饰秀”,“云想彝裳——非遗服饰秀”,“木真湘韵——非遗服饰秀”,“采蓝之忆——非遗服饰秀”,“挑绣之韵——非遗服饰秀”,“流光溢彩——非遗服饰秀”,“苎梦东方——非遗服饰秀”,以及一场非遗跨界音乐剧《白蛇惊变》服饰秀。
北京服装学院、东华大学、武汉纺织大学、上海大学等高校,国内知名设计师赵卉洲、张义超、郭瑞萍、杨洁、成昊等,联袂艺之卉、木真了、度兮、曦秀、DRita 等多家服饰设计品牌团队,共同以设计的力量保护中国传统手工艺。二十四节气、苗绣、蜡染、亮布、挑花、手推绣、青瓷、京绣、荣昌夏布等多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与现代服饰设计时尚融合,为观众呈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意秀场。
“锦绣中华”振兴传统工艺的生动案例
恭王府博物馆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保护基地,承担着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和保护的工作职能。2017 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首届“锦绣中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服饰秀”活动成功举办,获得强烈社会反响。项兆伦要求“总结经验、完善机制,把非遗服饰秀办成权威、专业、有国际影响,对振兴中国传统工艺有示范引领作用的平台”。
2017 年 10 月,文化部批复在恭王府成立“锦绣中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服饰秀系列活动组委会”。在一定意义上说,它是我国非遗保护工作优秀实践成果中的一处缩影,也是振兴传统工艺的生动案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