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人们的物质生活不断改善、思想逐渐开放,单调的款式已不能满足大家对着装的要求,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喇叭裤、健美裤、蝙蝠衫、连衣裙掀起一阵阵热浪。1993年首届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举行,国际服装品牌开始进入中国,人们的着装观念进一步多样化、个性化……
踩脚裤让当时的女人们共同“发烧”,凡女性莫不人腿一裤,再后来,集贸市场卖菜的大妈和小姑娘们也都“踩脚而裤”。
这是新中国第二次大面积流行裤装。如果说上世纪 50 年代的裤装象征妇女解放、男女平等,那么 1990 年代的健美裤,令女性曲线暴露无疑,就是大胆而又彻底地打破了中国人的审美禁忌。
而宽肩膀与厚垫肩可以说是当年和国际接轨的产物。
讲究品位、突出个性的风尚,将服饰带入了 90 年代。开放带来了交流,交流促进了发展,舶来的服装发布会、流行色发布会不断宣示着服饰流行。巴黎时装、米兰服饰、美国牛仔,凡有一国服装流行新潮,很快就会在我国大都市汇融,并演绎成中国的都市时尚。1980 年到 1997 年间,我国纺织行业发展迅速,棉纺锭由 1780 万锭发展到 4245 万锭,但同时也出现市场竞争过度、产品滞销、企业亏损、开工不足、富余人员多等一系列问题。1992 年起国有纺织企业出现全行业亏损,1996 年时全国国有纺织企业亏损额已达 106 亿元。纺织行业当时的这种困境,引起了全国上下极大关注。
为此,1998 年国务院提出纺织工业压锭调整的任务目标和政策措施,即从当年起,用 3年左右时间压缩落后棉纺锭 1000 万锭,分流安置下岗职工 120 万人,到 2000 年实现全行业扭亏为盈。事实证明,纺织行业接下来不仅顺利完成压缩落后棉纺锭和分流安置职工任务,还提前一年实现了 3 年脱困目标:1999 年全行业盈利大幅提高,国有企业实现盈利 9.5 亿元,2000 年盈利 69 亿元。
整个 90 年代,“服装市场”和“品牌”这两个影响深远的词汇凸显在人们的服饰追求之路上。从那时起,外国品牌陆续进驻中国市场,从皮尔·卡丹、鳄鱼到耐克、阿迪达斯,即使这些牌子并不是人们记忆中了不起的“国际顶级品牌”,但它们进入中国早,留给国人的印象也是最深刻的。而我们耳熟能祥的国产品牌如利郎、七匹狼、安踏、庄吉、报喜鸟以及江南布衣等,就是创立于这一时期。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