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优化比较,教给正确的思维方法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比较是一切理 解和思维的基矗”正确思维的主要方法是比较法。 在教学中,倘若能引导学生运用这一方法,就能 使一些表似实异的概念或研究对象条分缕析,思 维和认识必然清晰有序。通过比较辨析,让学生 从表面的“同”中悟出实质的“异”来,从而加 深了对概念的认识和理解。同时,学会了辩证思 维的方法——比较法。
2、 创设机会,提高思维的能力
根据“创设情景引疑,积极感知尝试,诱导 形成认识”的原则,在教学中应鼓励和引导学生 大胆质疑,主动地探索知识,在探索中不断充实 完善原有的认识结构。应在教学中努力创设成功 的机会,增强思维度,让学生积极思索并解决问 题。只有这样,学生的审题意识和分析能力才能 得到提高。
3、 延迟评价,发展思维能力
教学,不仅应使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知识, 更主要的是让他们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时 应运用延迟评价的原则,丰富想象力,腾出自由 的场地。在学生一头提倡“知无不言,言无不颈; 更好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比如在较复杂的比 例应用题的练习中,有一题“一堆煤实际每天只烧2.4吨,比计划每天节约0.6吨,这堆煤 计划可以烧96天,实际可以烧多少天?”学生 误列为:(2.4-0.6)X=2.4× 6,这时教师就可利用延迟的原则通过设问,引 导学生自纠。你是根据什么列等式的?式中 (2.4-0.6)表示什么?你是怎么想的? 怎样理解实际每天比计划节约0.6吨?那么 (2.4-0.6)表示原计划每天用煤量吗? 要求原计划每天用煤量应该怎样列式?(2.4 +0.6)与谁相乘才是正确的?通过上述问题 的思索,将本来要教师讲解分析的难点,变为学 生自己探索的内容,在探索中学会思考方法,培 养自我纠偏的良好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 力。
4、 放大错例,深化思维能力
美国教育家杜威指出:“真正思考的人从自 己的错误中吸取知识比从自己成就中吸取的知识 更多,错误与探索相联姻,相交合,才能孕育出 真理。”在教学中,教师可应用错例,及时地放 大错例,或设计相应的选择、判断题,让学生在 正确与错误的探索中不仅“知其错,而且知其所 以错”。只有对“错例”进行理性反思、辨别异 同、探寻“病根”,才能对症下药,杜绝旧病复 发。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一旦形成良好的思维品 质,就能促进认知结构的组合,推动思维层次的 深入,为他们形成良好思维打下基础。
李秀娜 云南省东苑小学 李秀娜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