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性”与“时间性——历史建筑何去何从

  • 来源:建筑与文化
  • 关键字:建筑,艺术,空间
  • 发布时间:2020-05-11 21:40

  建筑是技术和艺术的结合。技术层面而言,其之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运用特定的技术和材料建造出来。艺术角度而论,建筑作为艺术的一种存在形式,其具备空间和时间的二重属性,它的内在意义反映着时代精神及风土人情。

  空间是建筑学本体的基本属性,建筑本身包含着强烈的空间属性。建筑空间的营造提供给人们强烈的安全感,人们因此栖居。建筑被建造,为了寻求建筑物本体的庇护功能以及对于使用者心理的庇护功能。它不仅在空间上给人们以安全感,还给予人们场所感,在精神上为人们提供安全感,安抚人们不安焦虑的情绪,为飘摇的灵魂构建温暖的巢穴。

  建筑的本体即是文化,它传承着一个区域、一座城市的历史,也承载了地域的历史风貌。建筑本身伫立于固定的场所中,表达着时间的流逝,即建筑的“时间性”。与此同时,建筑随着时间的流逝表现出材料、肌理乃至结构的变化。人们可以从建筑中回望历史,在地的人们由此被唤起心底的记忆,而此刻的历史建筑则成为了人们慰藉心灵、传递情感的表达形式,故而其“时间性”体现无遗。

  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和历史事件发生的生动场所,历史建筑是社会进步、文明传承的标志,它以其特有的形式承载丰富的历史信息,体现着各地区独特的本土文化。但是,现今很多历史建筑由于自然环境影响和人为损坏等原因岌岌可危,个别古建残存于城市高楼的层层包围中,现状堪忧。尽管地方政府不断加强对于历史建筑的保护引导和宣传,但对数量众多、规格不一、分布广泛的历史建筑来说,保护可谓任重而道远。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