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马观花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
- 来源:出国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苏黎世,高等学府,建筑物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0-06-01 09:49
有钱就属苏黎世
坐落在苏黎世湖畔北岸的苏黎世建城有 2000 多年的历史了,现在是瑞士最大的城市,也是全欧洲最富裕的城市。美丽的利马特河贯穿整个城市流入苏黎世湖。苏黎世城市面积为 92 平方公里,人口为 40.3 万(2018 年)。苏黎世山色秀丽,既保留了欧洲中世纪以来著名的历史街区和建筑,又显得干净整洁,环境优美,因此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极佳。苏黎世在 2019 年全球最宜居城市的榜单中,排名第二。
在这座环境优美的城市中,有一所大学也是全球学子们梦寐以求的高等学府,它就是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 德 文:Eidgen?ssische Technische Hochschule Zürich; 英 文:Swiss Feder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Zurich),又名瑞士联邦理工学院,简称 ETH Zürich 或 ETH,是享誉全球的世界顶尖研究型大学,世界百强大学,国际研究型大学联盟成员,公立大学。连续多年位居欧洲大陆高校翘首,享有“欧陆第一名校”的美誉。该校还以其极高的教学淘汰率及极低的录取率闻名,录取率只有不到 10%。在该校毕业的学生又都想留在苏黎世就业,因为“有钱就属苏黎世”,苏黎世人的平均税后月薪为 5896 美元(约人民币 41182 元),排名 2019 年世界城市第二位(第一名是美国的旧金山,人均月薪6526美元),此前苏黎世多年都排名世界第一位。苏黎士靠众多的银行名扬天下,这是世界上绝无仅有又独一无二的城市。
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今昔
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位列 2020 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第 13 位 ,2020 年 QS 世界大学排名中列第 6位 ;2019 年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第19 位;2019 年全球最佳留学城市排名中位列全球 TOP10 。
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由瑞士联邦于1854 年成立,经过近 160 多年的风雨洗礼,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享有欧洲大陆第一理工大学的美誉。
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的主校区位于苏黎世市中心,始建于 1860 年代,与苏黎世大学比邻,数学、机械、电子、计算机等系所散落于此,与城市融为一体。由于难以在市中心扩展,自 1960年代起该校在市区北部的洪格堡校区(H?nggerberg)山麓建设新校区,又称为科学城,集中了材料、建筑、土木、物理、生物和化学等系所。两校区相距5 公里,每日有校车不间断往返,行程约 15 分钟,另外搭乘苏黎世公交也可以方便抵达。
瑞士联邦理工学院是世界上著名的工学院之一。在“二战”前后直到 20世纪 70 年代初,它的大一 600 人的物理大课始终是由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谢尔勒教授讲授,由力学一直讲到原子物理,一气呵成,使学生对物质世界的物理现象和运动规律有一个完整的全面的认识。这对于学生打好基础,提高日后的学习和工作质量十分重要。瑞士联邦理工学院是标准的“宽进严出”。很多学校的学生从入学到毕业只有两次考试,但学习中途的淘汰率很高。
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和苏黎世大学比邻而建,所以外国游客要不听介绍,有时会分不清是哪一家大学。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是新城区较为特殊的建筑物,也是一般游客的风景线。
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坐落在半山腰上,回首城市和苏黎世湖尽收眼底。一座座教学楼因建的年代而风格各异,没有围墙和院门,完全开放式的校园。园内干净清爽,到处绿树成荫,环境优雅。学院的主楼是一栋典型的欧式建筑,大大的圆顶十分醒目。在主楼的一侧有一个观景平台,可以远眺苏黎世市区及利马特河。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是 1864年根据建筑系教授高特弗雷德任佩的设计而建,1916 ~ 1919 年由古斯塔夫古尔重新设计。
小院校大名气
现在的综合性大学,早已将过去的系变成学院了,而像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这样老牌的大学,一直还称为学院已实属不多了,所以系还称为系。苏黎世理工学院由 5 大类的 16 个院系组成,其中:
建筑类:建筑系 (ARCH)、土木、环保及测绘系 (BAUG)。
工程科学类:生物系统 (BSSE)、计 算 机 系 (INFK)、 计 算 机 技 术 和 电气工程系 (ITET)、机械和加工工程系(MAVT)、材料学系 (MATL)。
自 然 科 学、 数 学 类: 生 物 系(BIOL)、 化学与生物科学系 (CHAB)、 数学系 (MATH)、物理系 (PHYS)。
系 统 化 科 学 类: 地 球 科 学 系(ERDW)、 健康科学及技术系 (HEST)、 环境系统学系 (USYS)
管理及社会科学类:管理、技术及经济系 (MTEC)、人文、社会及政治学系 (GESS)。
瑞士联邦理工学院共有 80 个研究所、实验室,拥有 509 位教授,教授的平均年龄为 52 岁,工作人员共计11000 人,其中 52% 是外国人,女性占比为 35%,18000 名学生在这里学习和研究。
瑞士没有本民族的语言,官方语言为德语、意大利语、法语、罗曼什语等,留学瑞士仅会英语还真的不行,还必须学会别的语言。在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本科课程的主要教学语言是英语 ( 但个别课程的教学语言为德语或法语 )。大部分硕士课程为英语授课。除此之外,一部分课程为英、德双语教学,也有少数课程以德语授课为主。
报考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必备的材料
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要求外国大学申请者提供的基本材料 ( 原件复印件、翻译件和公证件 ) 包括:
1、申请表打印版本并签名
2、高中毕业证书公证件
3、就读过每所大学的正式成绩单,包括未完成的交换计划和双学位课程
4、毕业生需要学位证书的复印件,尚未毕业的要在读证明或入学确认信,注明学习持续时间
5、语言证书(报道之前寄到)
6、简历,写明中学以来就读的学校清单,不能有时间上的空白
7、护照复印件或身份证,包含照片、姓名和出生日期
8、如果没有通过信用卡在线支付150 瑞士法郎(约 1065 元人民币)的申请费,需要支付凭据。
报名本科、硕士的外籍学生须缴付150 瑞士法郎的报名费。因登记注册数量庞大,所以不完整的登记注册文件将被一律退回。最终无论录取与否,学校会寄一份录取 / 拒绝信到自己选定的地址。
从瑞士联邦理工学院走出的知名华人
截止 2017 年,学院的校友、教授和研究人员中,共有包括爱因斯坦(1879 年 3 月 14 日 —1955 年 4 月18 日,物理学家)在内的 32 位诺贝尔奖得主及爱因斯坦等十大科学家。现今仍有很多获奖者在教学科研第一线,该校还是国际研究型大学联盟、IDEA 联盟等国际高校合作组织的成员。
从这所院校走出的著名华人学者有:周培源(1902.8.28-1993.11.24),1929 年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博士后。理论物理学家、流体力学家,历任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九三学社八届中央主席。1932 年、1945 年两次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吴启迪(1947 年 8 月-),女,浙江省人。清华大学自动控制专业硕士学位,瑞士联邦苏黎世理工学院电子工程博士学位。智能控制专家,教授,博士生导师。1978 年 9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中共第十六届中央候补委员。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副部长,同济大学校长等职。
许靖华,旅欧国际知名科学家,1929 年 6 月 28 日生于江苏南京。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教授。地质学家,历任该学院地球科学院院长、地质研究所所长。美国国家科学院、地中海科学院、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在地质学、海洋学、地球物理学、环境科学等领域卓有建树。李静海,1956 年 10 月 25 日出生于山西静乐,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博士后,化学工程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瑞士工程院外籍院士、英国皇家工程院外籍院士、澳大利亚技术科学与工程院外籍院士,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原所长。现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
汤德全,1915 年 12 月 14 日生于上海。1939-1942 年在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动力机械系学习。获得瑞士联邦动力机械专业学位工程师学位。矿山机电专家和教育家,学科奠基人,中国工程院院士。主持创建了我国高校第一个矿山机电专业,为培养矿山机电人才奠定了基础;负责创建了北京市第一个液压件车间和粉末冶金研究所,促进了北京市机电工业技术水平的提高;煤炭工业综采机械化、电气化、自动智能化的开拓者之一,把机电一体化、智能化等技术引用到煤炭工业,为建立先进的试验检测装置做出了贡献。
刘少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