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面临区域性竞争
- 来源:中国对外贸易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发展,竞争,投资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0-07-18 09:51
2019年距离“一带一路”倡议的最初提出已经过去6年,在这期间,“一带一路”覆盖地域不断扩大,优质项目层出不穷。作为能够切实解决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迫切需求的综合性基建解决方案,“一带一路”收获了全球大多数国家的欢迎和支持。从埃塞俄比亚到老挝,从巴基斯坦到乌拉圭,大量优质铁路、港口、机场等基础设施项目生根落地,极大地促进了东道国经济的发展。其中一些国家也期望利用这一千载难逢的机会,积极将本国的经济发展计划与“一带一路”对接,以追求投资收益最大化。例如,2019年9月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访华时表示,希望加深哈萨克斯坦的“光明之路”新经济战略与“一带一路”的协同和连接;再如,2019年10月菲律宾政府表示,由于“一带一路”与杜特尔特政府计划相吻合,菲律宾希望能够抓住各种机会,将其“大建特建”(BBB)基础设施建设计划与“一带一路”相结合。
然而,需要客观地看到,“一带一路”覆盖国别无可避免地与一些区域大国的所谓“传统势力范围”相重合,“一带一路”声望的提升也引起了这些国家的警惕,甚至焦虑。一些区域大国纷纷推出自己版本的基础设施建设或者经济援助计划,以期制衡“一带一路”,甚至试图成为“一带一路”的替代解决方案。
东南亚地区群雄逐鹿
东南亚地区是“一带一路”的关键节点,也是基建投资兵家必争之地。据亚洲开发银行估算,到2030年前东南亚国家的基础设施投资缺口为2.76万亿美元,投资潜力巨大。为了与“一带一路”竞争,美国于2018年底成立了“国际发展金融公司”,用于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基础设施相关投资,总规模达600亿美元。其工作内容之一便是联合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和欧盟在东南亚地区进行基建投资。相应地,美国政府已经开始为东南亚大型项目提供咨询、风险评估和项目可行性分析。据称美国官员曾经协助缅甸政府调整中缅“皎漂深水港”项目中股比的工作,调整后中方股份最终从85%降至70%。
无独有偶,作为更早进入东南亚地区的经济强国,日本也加大了对该区域的关注力度。2019年12月,日本承诺将通过公共和私人机构在未来对东盟成员国投资30亿美元,以支持这些国家的基础设施项目、性别平等和环境保护。日本参与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建设更早,东南亚国家对日本的发展模式也较为认可。此次提出的30亿美元投资承诺彰显其对东盟地区的重视程度。日本政府正在尝试将其在东盟的投资包装成“一带一路”的替代解决方案。
澳大利亚在太平洋地区实施制衡性投资策略
在太平洋地区,澳大利亚加大了投资和援助力度。目前,巴布亚新几内亚、斐济、瓦努阿图,以及部分密克罗西亚和波利尼西亚国家已加入“一带一路”倡议。受此带动,中国与太平洋地区的经贸往来不断加深。2018年,中国超过澳大利亚成为巴布亚新几内亚矿产和油气的最大出口目的地。2012—2018年,中国在巴累计投资47.8亿美元;2009—2014年,中国在斐济累计投资2.7亿美元。2011—2018年,中国对斐济的经济援助达3.4亿美元。
历史上,澳大利亚是太平洋岛屿国家的主要投资国和援助国,也将其视为施加地缘影响力的“后花园”,因此对“一带一路”的存在深感焦虑,实施了一系列制衡性投资计划。2018年下半年,澳大利亚、日本以及美国联合向巴布亚新几内亚提供12亿美元用于升级该国的电网系统,以对抗中国电信业巨头华为铺装3390英里海底电缆以连接巴布亚新几内亚外岛的投资计划;2018年11月,澳大利亚宣布了价值21.4亿美元的投资计划,用于帮助太平洋岛屿国家建设交通、能源、通信和水利项目基础设施;2019年末,澳大利亚政府宣布将向巴布亚新几内亚政府提供3亿美元优惠贷款,用于支持后者的政府预算,以及经济和财政改革计划。
印度的竞争性投资战略升温加码
在南亚,印度试图保持区域影响力。作为南亚具有影响力的大国,印度针对周边国家有着自身的区域性战略,例如“香料之路计划”和“季风计划”,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视“一带一路”为竞争对手。2019年5月,莫迪成功连任印度总理,保持区域影响力成为新一届印度政府的工作重心。同年6月,莫迪连任后出访第一站选在马尔代夫,加深两国海上合作将在莫迪的第二个任期内获得较高的优先级。随后,莫迪造访斯里兰卡。2009年内战结束后,斯里兰卡长期需要大量外资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并有意制造中印竞争投资项目的局面以获得最大利益,许多中国和印度投资的项目甚至比肩而立。在科伦坡港,中方投资5亿美元建设了科伦坡国际集装箱码头,印度、日本与斯里兰卡港口管理局成立的合资公司则在同一港口建立了科伦坡东集装箱码头。2019年8月,莫迪访问不丹为芒德河水电站揭幕。印度投资6.24亿美元用于该电站建设并承诺购买电站的冗余电力。水电在未来也将是印度和不丹之间合作的重点领域。
非洲和欧洲竞争日趋激烈
在非洲和欧洲,“一带一路”也面临日趋激烈的竞争。2019年9月,日本和欧盟签署协议,将在巴尔干半岛、东欧、中欧和非洲等地展开交通运输、能源和数字项目基础设施开发方面的合作;俄罗斯在非洲地区扩大影响力的努力已有两年有余,但更多止步于双边合作。2019年10月,首届俄罗斯—非洲峰会在莫斯科召开,俄罗斯试图将此次峰會打造成加深其与非洲国家经济和政治合作的平台。然而受财力制约,俄罗斯与非洲的合作将更多围绕安全和基础设施伙伴关系展开。
“一带一路”依然是目前全球最受欢迎的国际合作发展计划
从投资规模、人力资源、以及投资灵活性角度判断,笔者认为“一带一路”依然是目前全球最受欢迎的国际合作发展计划,上述提到的他国投资与援助方案的影响力有限,无法从根本上撼动“一带一路”的全球地位。例如,在2018年印度的8.45亿美元对外援助款中,马尔代夫仅分得1900万美元。反观2014—2018年,中国进出口银行已向马尔代夫累计提供3.73亿美元优惠贷款。然而,从上述分析也不难看出,未来“一带一路”在沿线国家的推进,也必将伴随着国际地缘政治博弈所带来的竞争或者阻挠。项目东道国政府出于平衡的目的,将在中国和传统势力之间做出选择,从而在客观上加剧市场竞争,增大我国企业的投资难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