鹭岛巡山

  • 来源:海峡旅游
  • 关键字:厦门,鹭岛,山头
  • 发布时间:2020-11-23 17:27

  一直以来,厦门的海被当作旅游重点,山反而位于视线盲区。倒也因此厦门的山上依然市井而惬意,当游客在日光岩上看厦门岛时,厦门人慢悠悠地泡着茶,在鸿山顶上赏鼓浪屿。在被贴满标签的鹭岛上,这一番清净悠闲的生活滋味,如今可要巡山而走才能见到了。

  就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别名,厦门也有另一个名字,“鹭岛”。鹭, 指这里是白鹭栖息之地;岛, 则示意它和大陆的位置关系。可想而知,千百年前这里也曾水草丰茂,那时这座岛上的主角是翩跹飞鸟,活跃在山川原野, 也没有什么骑楼矮房, 放眼望去, 皆是数不尽的绵延山头。直到先民登岛,持续不断地向山开拓、向海索求,直到山平、海填,才有了如今这座岛上的厦门城。

  沧海桑田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连鲁迅都曾在厦门吃过山的苦——当年鲁迅对厦门大学印象不好,在给许广平的信中讽刺地形容它是“硬将一排洋房,摆在荒岛海边上”,也曾在日记中记述:“抵厦门……即雇船移入厦门大学” “往南轩酒楼午餐,下午雇船归”。那是 1926 年, 厦大所处的厦门港区域和厦门城之间隔着一连串的山头,想进城一趟,不是要坐船颠簸,就是要穿过坟墓成片的山地,也难怪他宁愿“懒在一所三层楼上”。

  要是鲁迅能再待几年,他的生活其实会大有改善。到 1928 年, 厦门开始首次大规模市政建设,开山修路,打通麒麟山和鸿山,修建了连接厦门港与厦门城的思明南路,这时再从厦大进城就要方便得多,日子过起来自然也更有滋味。

  这只是厦门岛建设时间线里的一个小片段。如果对照不同时期的厦门岛地图,会发现它的形状发生过巨大变化,将厦门岛分为西北与东南两个部分的“筼筜港 - 钟宅湾断裂带”,如今看来不过是岛屿的两处内陷凹角,不复当初开岛辟地的恢弘气势。海港萎缩、陆地延伸,所谓的“厦门岛”其实是一步步填海填起来、开山开出来的。且不把时间说远,1980 年《厦门地名录》 里的 103 座山头中,有不少已经只存山名而不见山影,有的山就算山体还在,也被城市的钢筋水泥层层包裹,难见其踪。

  一直以来, 厦门的海被当作旅游重点,山反倒位于视线盲区。所幸的是厦门岛上还留有那么几座山,当游客对大海趋之若鹜时,本地人还能慢悠悠晃上山,偷得几分清闲。这岛上的山虽不如北方的崇山峻岭,却也真的平易近人。它们往往藏身闹市区中,山脚下车流不息,山上却绿意盎然。孩子在这里体验农耕、学习木作、亲近自然,年轻人在这租房栖居,探寻理想的生活,还有许多人带着茶具和糕点上山, 把市井的生活延伸进山里, 心似脱离却未脱离。专题中提及的东坪山、仙岳山、鸿山、狐尾山皆能列入此类, 还有未能收录的虎溪岩、万石山、金榜山也同样各有千秋。有人戏言, 游客在日光岩上看厦门岛,而厦门人在鸿山顶上赏鼓浪屿。确实, 即使是在同一座城市登高望远,人们也各有各的视角,各有各的日子。这趟鹭岛巡山的旅程里,不仅有厦门岛的另一番美景,更有另一处的生活滋味。

  郭钰婷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