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目式学习的实践意义
项目式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设计执行项目的教学和学习方法,它能够包涵课程大纲上的各科知识,注重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解决未曾遇到的、具有挑战性的复杂问题时进行持续性探究。一般在课堂上,学生具有大部分的发言权和选择权,教师只是在一旁进行指导,学生不断地通过各方的建议实时反思、修改和调整项目的成果,最终在全班面前进行公开展示。从实施步骤中可以看出,教师希望通过这样一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学习方式驱动学生深入学习,真正达到落实数学核心素养的目的。
二、项目式学习的特征分析
(一)激发兴趣,发挥自主式探索精神
项目式学习先提出一个具有挑战性、吸引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内驱力,提高学习的兴趣,让高阶思维带动低阶思维。学生在此过程中组建团队,查阅搜索相关资料,制定小组个性化项目方案,最后通过实践、修改、反思、完善,直至协作完成最终作品或任务。
(二)注重实践,营造开放式学习氛围
教育学家杜威提出的“在做中学”批判了教师传统的讲授方式,而项目式学习很好地体现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道理,学生全程参与学习过程,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在自主学习的氛围中得到个性化发展,在实践中学有所获。
(三)凸显素养,践行发现式深度学习
教师先解构每一个数学核心素养与知识之间的联系,再通过项目式学习深入教学。学生思考、假设、探索、辨别、验证、交流、建构所见、所思、所感的内容,不断地发现背后蕴含的知识和不同知识之间的联系。学生处于一种在实践中收获,收获中积累,积累中提升的深度学习状态。
三、项目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本文以“制作长方体包装盒”的项目学习方案为例进行研究,具体实施步骤如右:
四、项目式学习的教学实施建议
(一)教师角色定位——由“主导者”转为“指导者”教师在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后应当有意识将自己从课堂教学的控制者转向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教师可以为学生搭建脚手架,提出优化建议,辅助一些危险事项,而最核心的学习内容、实施部分,皆由学生合作探究完成,即使失败教师也不能干涉。
(二)学生学习模式——用“合作式”代替“机械式”项目式学习强调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各项任务,各组员依据自身能力特点负责相应的任务,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团队意识,又能促进个人能力的发展。为了避免小组中能力较强的组员单独完成任务或其他组员过于依赖某一成员的情况,教师要时刻参与并巡视每一组的探究进展,监督每一个人是否投入其中,可适时提问某一成员了解情况。
(三)成果评价方式——以“自己评”结合“小组评”以往的课堂中以教师评价为主,教师依据学生的表现进行主观评价或者以分数评定学生的能力。而根据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可知,“评价”属于高层次思考,基于深度学习学生可以进行自我评价以及生生互评的形式促进思考,发现不足之处,自我修正。教师针对不同的项目内容设计相应的评量表,并提前告诉学生,让学生清楚评价的维度和标准,能够更好地优化自己的方案。
(作者单位:宁波上海世界外国语学校)
沈思妤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