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在他的《大教学论》中,写下他的教育理想:“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闹、厌恶和无益的劳苦,独具闲暇、快乐及坚实的进步。”我们想以生为本的教育能够接近这样的理想。所谓的以生为本,就是关注学生成长,努力创设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这样才是课堂教学成功的重要条件,是师生进行正常交往的前提,也是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到教学之中的催化剂,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从报告中我们可以理解到“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要有效的实现,把学生培养成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以学生为本,以人性为本,将他们人性的光亮发扬光大,才能让他们得到全面发展。从多年的教学中总结出:要想为教育事业贡献出自己微弱的力量,培养出优秀的人,只有以生为本,从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同时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狠抓教学质量,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儿童视角有的放矢
教育家陶行知说:解放儿童的头脑,让他们的思想更自由,解放儿童的双手,给儿童动手的机会,解放儿童的嘴,给儿童说话的自由,解放儿童的空间,让他们接触大自然、大社会,解放儿童的时间,给他们自己学习、活动的时间。2020 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清华大学附小校长窦桂梅说:让儿童站在正中央。
在教学中,我们喜欢了解儿童的思维,让我们的思维与儿童的思维同步。我们喜欢站在孩子们的角度去想问题,用学生的思维和能力去判断:哪些知识该怎么学,怎么学才能让更多的学生容易理解?尽力找到适合学生理解的最佳教学方法,争取让每一个孩子都学好悟懂。我们都知道:在小学阶段,很多知识点,老师的理解和接受能力肯定都比学生快得多。我们应正确认识和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备课时,不能简单认为这一个知识很简单,那一个知识也不难,过高或过低评价学生。所以我们要从学生的角度去想问题。
二、激发兴趣追求实效
兴趣是人生的“方向盘”,兴趣对人的知识的增长、智能的提高、情感的调动、品格的形成、潜能的发挥,乃至成长、成功、成材等都起着巨大的作用,从社会角度来看,兴趣是爱学、会学的重要基础,是终身学习的人必不可少的重要素质。同时兴趣在课堂中更是打开知识大门的一把宝贵钥匙。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教学中我们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自主、轻松与快乐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促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我在教学实践中深知:“给学生减负”就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措施之一。于是,经常给孩子们说:上课认真学习,回家认真玩耍,“功夫”关键在课堂。课堂上,孩子们提前完成了作业,达到了学习效果,我门就给他们听音乐、讲故事,既调节了学习节奏,又提高了学习效率,既激发了学习兴趣,又提高了学习热情。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再如“促进行动,培养自主好习惯”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举措。课堂上,充分以学生为主体,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注重小组讨论和学生交流,关注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给予孩子充分的民主和时间,让每个孩子都找到学习的内动力,从而产生学习兴趣。
三、分层关爱纵向提升
通过近年来的教学发现,要提高班级整体成绩,一定要抓好对“三生”的分层辅导、纵向提升工作。这方面,我们的作法是:偏爱学困生,博爱中等生,严爱特优生。对不同学情的孩子定不同的学习目标,施以不同的教学方法。不作与他人的横向对比,而是跟昨天的自己比,今天是否进步了一点点。让孩子看到自己的点滴进步,从而获得成长的自信。如对学困生,一定要有百倍的耐心和爱心。既辅导他的思想,又关心他的生活,拉近距离,走进孩子的内心;既找出他学习的薄弱点,又给予他相应的帮助,让他“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一点一点建立学习的希望,打牢学习根基。
总而言之,要想狠抓教学质量,在教学中,我们教师应与学生建立在完全平等的人格基础上,进行富有爱心的交流。在这样的师生关系中,教师应扮演合作者、鼓励者,跟学生一起探索知识、研究问题,达到传道授业解惑的目的,进而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最终培育出更多人格健全、趣味高尚、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合格人才。
(作者单位:四川省遂宁市富源实验学校)
李艳清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