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构件安装实训教学的设计与思考——以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 来源:设计时代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装配式建筑,实训装置,实训教学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0-12-15 19:53
摘要:装配式建筑是建筑的前沿技术,是建造方式的重大变革。与传统现浇工艺的根本区别在于装配式建筑采用装配化施工。如何进行装配式建筑构件安装实训教学,直接影响装配式建筑构件安装实训教学环节的质量和效果。本文以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学实践为例,从装配式建筑构件安装环节的实训装置设计、实训教学设计两个方面进行探讨和总结,提出装配式建筑构件安装实训教学思路,供类似院系参考。
一、实训装置设计
实训装置是实训教学开展的前提,实训装置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直接决定实训教学成败,宜满足以下三个方面的要求:
1、轻量化、确保安全。
真实工程中,一块普通的预制钢筋混凝土剪力墙重3 吨左右,墙高2.7 米左右,墙板即高又重,作为学生实训,安全隐患极大,可操作性差,建议对构件轻量化处理。可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降低墙板高度,实践中,高度降到1.2 米左右较为理想;二是改变材质,将混凝土材料用钢板或者轻钢龙骨加面板的方式以减轻构件重量,表面进行类似混凝土质感的喷涂。轻量化处理后单块重量可降至200 公斤左右。
2、规范化、对接现场。
实训装置的设计要标准规范,对接现场,还原真实项目。从构件吊装前的准备、连接钢筋的校核、测量放线、构件吊装、临时固定、调平、后浇节点的连接均应与真实项目的流程、工艺完全一致,对接“三新”技术,将装配式建筑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实训装置设计。
3、完整性、满足“1+X”。
“1+X”是职教改革中的重要内容,“1+X”装配式建筑构件制作与安装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已于2020 年3 月份发布,在证书的考核评价中,对构件安装实训装置提出了明确要求,例如构件高度不少于1.1 米,至少有一字型、L 型节点的连接等定量化要求,实训装置的设计既要满足实训教学需求,还要满足“1+X”相关要求,功能完整。
二、实训教学设计
有了好的实训条件后,能不能用起来,有效发挥实训功能就显得至关重要。能不能用,好不好用取决于实训教学的教学设计,在实践中,建议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教学设计。
1、安全实训、警钟长鸣。
实训教学,安全第一,始终把安全教育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安全实训包含两个层次的内容,第一是实训前的安全交底,包括正确的穿戴要求,如安全帽、手套、工装服等,实训过程中工具使用、实训操作风险点的防范和提醒。第二是严格实训过程中的安全操作规程考核,一旦出现违规操作,一票否决,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安全实训、警钟长鸣,让学生在实训中不仅学到技能,更要养成安全操作意识。
2、流程明确、规范操作。
通过教学设计,让学生熟悉装配式建筑构件安装的施工流程,第一步做什么,第二步做什么,流程清晰,同时还需掌握每一步的操作规范和要领,培养学生的规矩意识和匠心精神。
3、熟悉标准、强化验收。
高职土建类专业培养的学生是现场管理层,不是直接操作层,因此培养学生怎么操作不是实训教学的最终目标,而是希望通过动手实操,在实际操作中,熟悉操作规范,掌握验收标准,知道每一步操作完成后,怎么验收,验收的指标,并进行是否合格的判定。因此,在教学设计中,要让学生知道每一步操作完成后的验收方法和标准,强化验收环节。
4、团队协作、崇尚劳动。
教学设计中做到了以上三点,已经能够达成实训教学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了,但这还不够,教学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实践育人的功能,应有明确的素养目标和思政目标,例如团队协作能力,劳动教育,规矩意识等,即提升技能,又锻炼能力,同时受教育。
按照以上思路,通过我院教学实践,效果显著。学生很好的掌握了构件吊装的操作技能,又培养了他们的综合素养,深受用人单位好评。学院成为了首批“1+X”装配式建筑构件制作与安装试点院校,同时协办了四川首届装配式建筑师资培训班。实训教学满足了人才培养,又实现了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1]吴丹, 刘学军,装配式建筑实训基地思路研究与技术实践,《广西城镇建设》,2019
[2]王雪辉,高职建筑工程类专业装配式建筑教学课程改革,《才智》,2019
[3]魏科丰,姚金星,刘昌明 - 基于装配式建筑的土木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研究,《河南建材》,20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