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子在自然界的原型,最早来自太阳与月亮。
许多先民曾经都崇拜过太阳与月亮。“地底金轮几及丈,海右天鸡才一唱。”“记得去年寒食日,延秋门外卓金轮”、“夜半老僧呼客起,云峰缺处涌冰轮”、“银轮玉兔向东流,莹浄三更正好游”……我国古诗词中,这种以轮喻日月的诗句比比皆是。
车轮的发明可能也是受到了一些大自然的启发。《淮南子》中说我们的祖先“见飞蓬转而知为车”。“飞蓬”是一种草,其茎高尺许,叶片大,根系入土浅。一有大风,很容易被连根拔起,随风旋转。古人可能受到这个自然现象的启发,发明了车轮和车轴。
然而,轮子最初并不是以运输工具的面目出现的。
考古学家有一个共识:车轮的前身是制陶用的轮子,古人用它可以成批制作陶器,这是人类最早的工艺品和容器。最简单的陶轮只需一对盘形的轮,轮盘之间装一根轴,轴直立竖放,陶工一面用脚旋转下面的轮盘,一面用手将柔软的粘土置于上面的轮盘中,塑捏成形。
辞海注释:“车,陆地上用轮子转动的交通工具。”传说四千年前,古埃及人就知道利用圆木搬运石头等重物,并从圆木的滚动中得到启迪:把大树锯成圆片来做成车轮,然后将木橇安装在两个圆木片中间,制造成两轮车。
在同一时期的中国黄帝时代,就有人力和马拉的车辆,并有一种大辋大轴雏形运送战士的战车出现。中国古代传说轩辕黄帝把木头插在圆轮子中央,使它运转,因而造成车辆。虽然归功于黄帝的发明实在太多,但是可以确定的是,黄帝时期,确实已经出现了马车。
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考证的结论是:约在四千五百年到三千五百年前,中国出现了第一辆车。《左传》中提到,车是夏代初年的奚仲发明的,这已是四千年前的事情了。在殷代(距今三千多年前)的文物中,考古学家也发现了殉葬用的车,当时的车子由车厢、车辕和两个轮子构成,已经是比较成熟的交通工具了。
车的发展始于轮子。从马车到汽车,历史如车轮般滚滚向前。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