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 的 母 亲

  谨以此文歌颂母爱的伟大。

  我的母亲李志香生于上世纪三十年代,亲历了中华民国末期十多年和新中国成立七十多年“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土地革命”“改革开放”“民族复兴”等历史时期。她见证了我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和强起来”三次伟大飞跃。

  因外太祖公李舜贵无生育,我的外公李永宗(又名段士秀,出生于土市镇老水尾村一户段氏人家),小小年纪就继嗣于塔水李家李舜贵(舅舅家)。我的外婆刘春梅是洪观坦溪村人,因自幼丧母、父亲早逝,两三岁就被送到外祖父家做了一名童养媳。

  我母亲在家中是长女。八岁时,为躲“日军过境蓝山”,在神山的深山老林中躲避日军扰村,在百叠山中饱受饥寒,直至日军离开。1956年与我的父亲结婚,公爹雷见明于1937年至1945年参加抗日战争,1946年回乡务农,因我的爷爷参加了抗日战争。2015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为我的爷爷颁发了一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纪念勋章”。

  母亲年少时,本该读书习字的她,因受当时“女子无才便是德”影响,小小年纪就学会纺线织布,十余岁就将自己的针织品送到竹管寺集市上去卖。回家后既要替外婆带弟弟妹妹,又要赚钱贴补家用,读了几年书便早早地辍学,如男孩一般出卖苦力,挣微薄的血汗钱。据母亲说,她一生只读过几年书,便匆匆告别学堂。尽管心中有很多不舍,但终究摆脱不了封建思想的束缚,“女孩子读那么多书干嘛?” 没能上高小,似乎成了她这一辈子的遗憾。成家后,在自己的努力下,凭着惊人的毅力,学会了简单的加减法,以及书写自己的姓名。只是识字上困难重重,以至于每到一个新地方,都需要人的陪伴。那种事事都要依赖他人的无耐,年少时的她尚不能懂。时至今日,偶尔,母亲还会因读书这件事,半开玩笑半当真怨外公外婆。现今老母亲84岁了,怎能忍心责备前辈呢?据她说,她早已认命了。

  在我孩提时,母亲常苦口婆心,劝导我们好好读书,不能走她的老路。那时,我总感觉,她喜欢唠叨,惹人烦。而今想来,那是她曾经的人生,大字不识的人生,那种不便,那种无耐,那种屈辱,只有她懂。还好,我没怎么辜负她,年少时,我也曾“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走至半百之年,还和文字结下了不解的缘。这一切,都是受益于母亲的唠叨……”

  今生,感谢母亲没有受祖辈封建思想的影响,宁愿自己受苦受累,宁愿穷其一生,子女学到哪,她就供到哪?靠父亲的微薄工资,加上母亲每年养猪仔出售的收入,供我们读书。我们兄弟三人均读完高中,我也先后在九嶷山学院、湖南大学、湖北大学等三所高等学院中拿到大专、本科学历。因为读书多,现无论在哪个单位任职,都不觉得患“本领荒”。有本事才不会被人“瞧不起”。无论我司职企业、学校、党政机关,身份由工人、教师、校长,从科员、副科级到正科,直到科局党政“一把手”,所取得成绩硕丰,别人也只能有“嫉妒”的份。不能不说,这一切均得益父母的教育。

  母亲虽识字不多,但却是我人生路上的第一位哲学师,从儿时起,就深知读书的重要性。没有母亲的坚持,没有她的鼓励,很难想象我的命运会如何?

  母亲,从来都没离开过我的家乡雷家岭。她把自己的一生,都留在了我的故乡。她总是忙碌在田间、地里、灶台。上世纪七十年代,她为了建新房,经常是外出一担粪,回时一担石;石头曾将尿桶底压坏。就是凭她的执着,把建房的基石备好,为建屋呕心沥血。

  她从青葱岁月到两鬓加霜,不曾埋怨,不曾后悔,心间想的念的永远是孩儿,孙子、孙女及玄孙们。而我们呢?又陪伴了几许,问候了几许,为她们做了几许,为她想了几许……

  母亲待人热情、亲善、乐于助人。对光临寒舍的亲朋好友和邻居不嫌贫爱富,热情接待。街坊邻居有困难,她会倾尽全力予以帮助。

  母亲一身节俭。为了家,为了儿女,她和父亲省吃俭用,精打细算,将父亲微薄的工资用在刀刃上。每年春节,她和父亲穿补疤旧衣,也要想方设法给小孩添制新衣服。她用灵巧的双手一针一线地为我们兄弟姐妹每人纳制新鞋,哪怕熬夜到除夕通宵,母亲都要将新鞋赶制出来,让儿女们大年初一早上穿着新鞋过新年。

  如今,儿孙们在她的呵护哺育下,个个健康成长了起来,都有了自己美满而幸福的家庭和事业,我与小哥均在党政机关供职,孙子雷俊、雷原均参加工作。一家人和和睦睦,团结孝顺。

  母亲崇尚佛事。初一、十五,她都烧香祭拜先祖。2008年,我的父亲仙逝,母亲和儿孙们永远怀念着他。每逢清明,母亲均要我们去给父亲上坟祭奠。

  母亲爱看电视。现虽年事已高,早几年打字牌不断,现今年纪大,打牌又怕输,经常看看电视,她特别喜欢观看黄梅戏和祁剧;晚年看电视已是母亲老年生活的全部。

  母爱似水。母亲用她含辛茹苦的付出和无微不至、坚韧至柔、永不枯竭、无比宽容的爱默默地润育着我们,才有我们幸福、美满、完整的大家庭,也才有我们的茁壮成长。在此,我们衷心感谢母亲的生养培育之恩和言传身教的家庭和睦、邻里团结的善美家风。衷心祝福我的老母亲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

  母亲,每个人心中的坎,每个人心中的乡愁,她给予我们生命,抚育我们成长,这一生都在为我们操劳,为我们忙碌。不论你多大,不论你多远,你终是她的儿,她有操不完的心,停不了的爱,直至……

  霜降至,寒意袭,一个电话,一段文字,问问我们的母亲吧,也许你太忙,也许你太远,但母亲的心从未远过,电话接通,天涯也会咫尺。

  十余年来,不忘母爱,感恩初心;每逢月末,我均会为母亲购好药及食品,带上生活费回到母亲身边。以往老妈,早早盛好饭,煮好菜在家候着,“强行”让我陪她吃一餐饭。其实我吃过早饭没多久。只好端上碗筷吃上一小碗,母亲看着我,十分满意地笑着。我心中想:母爱是人类情绪中最美丽的,因为这种情绪没有利禄之心掺杂其间?

  今年的9月,母亲的身体大不如前。特别是近日,她因患癌症,且是晚期,身体时好时坏,完全依靠服药稳定病情,据医生诊断母亲离“大去”之日不远矣。

  逆子不孝,病情不能替代。纵使现代医术如何先进,药品如何地好,也不能长期将母亲挽留。呜呼,我慈祥的母亲!我的至爱。

  眼泪倾盆而下……

  但愿母亲健康如初!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