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幽清东、西陵
- 来源:中国教育科学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北京,封建,王朝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1-01-06 20:59
从北京市往东行125公里,有一个去处,是位于河北省遵化县境内燕山脚下马兰峪的有名的清东陵;自北京往西南方向也是125公里的河北省易县境内风景幽美的永宁山下是清西陵。两地分别埋葬着大清帝国入关后十个皇帝中除末代皇帝溥仪之处的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等九个皇帝。可是你可曾知道,为什么顺治、康熙、乾隆、咸丰、同治五个皇帝葬在清东陵,而雍正、嘉庆、道光、光绪四个皇帝却葬在清西陵?
大家知道,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曾统治中国达260多年。它自东北入关后的第一个皇帝顺治于公元1644年即位,于1661年24岁时病亡。顺治死后,他的三子爱新觉罗·玄烨即位,年号康熙。1663年,也就是康熙登基后的第二年,他为了继承封建社会“敬天法祖”的传统,“以垂后世”,便为父亲顺治建造陵墓,墓地选在什么地方呢?大臣们在京城周围方圆数百里范围内察访,最后选中河北省遵化县燕山脚下地势广阔的一片所谓“风水宝地”定为清皇室的陵园,就是现在的清东陵。它始建于顺治十八年(1661年),先后葬入顺治、康熙、乾隆、咸丰、同治五帝、十五后、一百四十一个嫔妃等。整个东陵以昌瑞山为中心,陵区南北长约125公里,东西宽约20公里,十五座陵寝依山筑于昌瑞山南麓,中间是近50平方公里的开阔原野,顺治帝帝陵称孝陵,是清东陵最早的建筑,也是东陵的中心建筑。康熙本人及皇室成员亦葬于昌瑞山主峰南麓、顺治帝孝陵一侧。可是到了清朝的第三个皇帝雍正,为什么竟违背父颐,不葬东陵,而去东陵以西,离北京西南也是125公里的河北易县另辟西陵?原来雍正是康熙的四子,他在位13年,起初在东陵的九凤朝阳山为自己选定了陵址,后来又觉得那里地理条件不好,不能突出自己,于是又派人四处寻找,找陵大臣看出雍正的心思,终于在易县永宁山下找到一片群峦叠嶂,树木茂盛,风景秀丽的地方,极力向雍正进言,说那里是一块“乾坤聚秀之区,阴阳会合之所,龙穴砂石,无美不收”。堪称“上吉之壤”。雍正听后,正中下怀,于是就决定在此为自己建陵,称清西陵。1735年,雍正暴死,两年后的1737年3月,雍正和已死的孝敬宪皇后、郭肃皇贵妃合葬进地宫。雍正的陵寝称泰陵,那时,已建皇位的乾隆的生母孝圣宪皇后还没死,所以在泰陵东侧又建筑了一座规模可观的泰东陵,并且给皇贵妃等21个妃子,建造了泰妃寝。
雍正葬在清西陵,而民间却还流传着关于他的脑袋的故事。据说,雍正在位时,屡兴文字狱,曾传旨杀了一个叫吕笛良的官员,这事激怒了吕家后代。但无处伸冤,吕笛良有个叫四娘的孙女,她从小习武,并请名师指点,学的一身本领。因杀富济贫,好打不平,成了江湖侠客,名侠四海。她为了报杀死祖父之仇,只身潜入皇宫,一刀削走了雍正的脑袋。传说雍正暴死后,朝廷给他铸了个金头安葬。也有人说,现在请西陵泰陵地宫中的雍正尸体没有脑袋。但泰陵地宫至今没有打开过,这个谜一直没有揭开。
清朝的第四个皇帝是乾隆,他是雍正的四子,他当皇帝后,觉得父亲另辟陵园,有违祖意,但东、西两陵已成事实。为了既维护父亲雍正的尊严,并解决后代皇室建陵选址的问题,便下了一道圣旨,规定以后父子两代皇帝不能葬在一地,必须相间在东、西两陵选址建陵,于是他自己后来葬入了东陵,乾隆皇帝葬于顺治孝陵西侧,称裕陵。全陵建筑以神道贯穿,为汇于孝陵主神道。其地宫内有三劵,其中金劵西壁雕佛像和八宝图案,经文用梵(古印度文)番(藏)文两种文字雕刻,达三万余字,是一座富丽豪华和独具风格的地下宫殿。
嘉庆是乾隆皇帝的第十五子,也是清朝的第五个皇帝,按照父旨,于1821年3月葬入西陵中的昌陵,该陵却早在1803年即建成,先葬进孝淑睿皇后。而嘉庆的另一个皇后孝和睿皇后死后,因地宫已封闭,不能再开,就将她葬在昌陵西面三华里处的昌西陵。离昌陵西南二华里处,还建有昌妃陵,葬有嘉庆的恭顺皇贵妃等十七个妃子。
按照旨意,嘉庆之后的道光皇帝应该葬于东陵,可是她却又葬进了西陵,这又是为什么?原来,道光皇帝于一八二一年登基后的当年秋天,就命庄亲王绵课、大学士戴均元带领大批能工巧匠,在东陵宝华峪营建陵寝,经过七年的艰辛劳动,把陵墓建成,并葬入孝穆皇后。第二年,一天晚上,道光做了一个恶梦,梦见孝穆皇后被一片汪泽所淹,向自己呼救。他猛的惊醒,心中很是不安。第二天,他亲自到陵地查看,发现地宫积水一尺多深,并且蔓延到放置孝穆皇后的棺椁达三尺深,道光见状,勃然大怒,立即传旨,凡是给他选陵和营建陵寝的有关人员,一律赔款,并将已建好的陵墓拆除。十年后的1831年,道光到西陵谒陵,顺便到处查看,亲自选定慕陵这块地方,并命名为龙泉峪。当年就为自己重建陵墓。据传,道光认为之所以东陵建陵地宫浸水,是由于地宫“群龙钻穴,龙口吐水”所致,若把龙都请到天花板上去,龙就只能在天上挣水,不往地宫里吐水了。于是,传一道圣旨,从全国找来千百个木雕匠人,用金丝楠木雕刻成千百条龙,布满在陵墓建筑物天花板的方井、雀替等各个部位。如今,当人们来到道光皇帝的慕陵隆恩殿参观时,只见天花板、隔扇、门窗及两配殿的雀替上,雕刻着数以千计的云龙和蟠龙,所有的龙头都伸向空中,张口鼓腮,大有“万龙聚会,喷云吐雾”的气势。道光陵墓于一八三五年建成后,好久没有定名,先葬入了三个皇后,一八五二年才葬入道光。这一年,咸丰继位,前来谒陵,他把父亲道光死前藏于隆恩殿东楹的一幅遗址找出来,遗址上写道:“敬瞻东北,永慕无穷,云山密迩,呜呼,其慕与慕也”。咸丰反复推敲“其慕与慕也”五字,心领神会,他认为父亲生前已经默定陵名,立即亲笔写下了“慕陵”二字,从此,“慕陵”的名字就被雕刻在宝顶前的石碑坊上了。
清朝的第七个皇帝咸丰,只当了十年皇帝于1861年死于热河(今河北承德)行宫,按照曾祖乾隆“东西陵分葬”的旨意葬在了东陵。其孝贞慈安皇后和孝钦慈禧皇后葬于东陵孝陵的西侧,两陵相连。
同治是清朝的第八个皇帝,他于1861年仅6岁时当皇帝,可惜只活到十九岁就一命呜呼,却不知为什么,没有按照旨意葬于西陵,仍旧葬于东陵,其陵墓规模、大小与其祖先陵墓的规格相似,这时,野心勃勃的慈禧太后已当上“皇太后”实行西太后垂帘听政,她掌握实权。1875年,同治帝病死,慈禧立即立其五岁的侄子载湉为帝,即光绪皇帝。光绪长大后,对慈禧的专横不满,意想把大权从慈禧手中夺回,于一八九八年颁维新法令,但敌不过以慈禧为代表的守旧势力。于1898年9月21日发动政变,幽禁光绪帝,杀害维新派谭嗣同等六人,废除全部新政。这些都是后话。光绪帝按照“东西陵分葬”的祖意,于1908年11月14日,先慈禧一日死后葬去西陵。
光绪皇帝的陵墓是我国现存古代帝陵中的最后一座,建于1909年,到1915年完工,距今逾百年。据资料介绍,光绪皇帝的陵墓称崇凌。葬有光绪帝和孝定景皇后。西陵金龙峪建造的这座陵墓,虽然范围、规模都较小,装饰雕刻不像清东陵中裕陵(乾隆陵)那样豪华,但就其空间之大,工料之精,耗银之多,也是十分可观的。据说,营造崇陵的花费,共动用了白银二百三十五万九千多两。据当时目睹过建陵情况的老人说,“建陵匠夫浩浩荡荡,专职匠夫一千五百多人,民工更是不计其数,”光绪死后,灵榇从北京故宫观德殿抬出来,到清西陵梁各庄行宫停放,沿途四天三夜,动用马拉轿车一千四百多辆,排成十里长龙。仅葬礼耗费白银就达四十三万八千四百两之多。他死后,月月祭祀都要焚化冠袍等服饰上百件,其中月祭时,焚化黄貂皮冠和细羊皮袍二十二件,周年祭时,焚化黄貂皮冠和细羊毛皮袍九十七件,这些数字说明,已经十分衰落的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个皇帝的祭祀尚且如此挥金如土,奢移无度,可以想象在历代兴旺王朝建造陵寝的场景便可想其挥霍的程度了。这里,还不能不提到,葬于燕山脚下清东陵中定东陵的慈禧太后陵寝。据记载清东陵各陵寝建筑中,以慈禧陵最为华丽,如恩殿前的龙凤陛后,采用透雕手法,凤在上,龙在下,龙翔凤舞,生态生动,象征慈禧掌握皇权,东西配殿的内壁都嵌以砖雕图案,斗拱梁坊砖雕图案以及天花板上的彩绘等全部贴金。大殿内的明柱上饰金龙盘绕,殿内金碧辉煌,光彩夺目。虽然慈禧陵墓于二十世纪初,被军阀孙殿英盗掘遭此浩劫,但后来经过整修,仍是游人不得不去的好地方。笔者先后去过东陵和西陵,感慨百般,增加了许多历史知识。
所有这一切,都已成为历史。无论是清东陵还是清西陵,都以其气势磅礴,命局严整,结构精巧,建造精良的古代建筑群留给后世,成为国内旅游者留连往返之地,如果你有兴趣的话,请不妨前去两地领略一番我国民族历史遐想的皇陵圣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