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的中医治疗绝招
- 来源:内蒙古医科大学报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冠心病,中医,治疗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1-05-07 20:11
冠心病是临床上的常见心血管疾病,并且在近些年我们不难发现,总是听到有人说某某得了冠心病,冠心病在近些年的发病率逐渐升高,而该疾病往往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冠心病的发生与我们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都有密切的关联。西医治疗时冠心病患者的主要治疗方式,同时中医治疗也有很好的效果。当然了,大家都知道中医治疗以调理为主,所以一般初期冠心病患者都可以通过中医治疗得到改善的。接下来,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
1.冠心病如何形成?有什么症状?
冠心病主要是因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心肌缺血,主要与患者自身的高血压、血液粘稠度增加,或者血流中存在栓子有关。发冠心病发作时,患者主要会出现胸闷气短、心慌心悸、心绞痛等症状。在中医理论中,认为冠心病的发生原因主要有4 方面。第一,寒邪内侵,寒气会存在于人体的五脏六腑,因虚而发,寒气上冲胸间,引起胸痹。第二,年迈体弱,由于随着年龄的增加,身体逐渐虚弱,肾气衰竭,导致血行不畅,引起气虚血瘀,不能滋养脏腑。第三,饮食不节,引起脾胃损伤,运化失常,导致痰浊内生,气机不畅,发为胸痹。第四,情志不佳,过度紧张、焦虑等,导致血行不畅,心脉瘀阻而发胸痹。
2.冠心病常见的西医治疗如何治?
主要有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常见的是药物治疗。药物包括扩张冠状动脉类药物、抗血小板凝集药物、β-肾上腺素阻滞剂、钙拮抗剂、抗心律失常药、降压药和将脂药等。手术治疗就是通过扩张、置入冠状动脉支架,来扩张狭窄的冠状动脉管腔,让血液流通得意恢复,但在术后仍然需要服用药物来维持。不管是药物还是手术治疗都需要通过医生对患者的病情评估后做决定。
3.冠心病还可以通过什么中医治疗方式来改善?
中医在我国的历史悠久,对冠心病也有较多的研究和一定的治疗经验。冠心病患者往往需要长时间用药,长时间服用西药会产生一定的副作用,甚至有时候会影响到治疗进程,不得不停药,便会影响到治疗效果。中医治疗的主要理念为调理,对患者的副作用小,而同时见效相对较慢,这也是许多患者不太接受中医治疗的主要原因。但是对于冠心病这种需要长期用药的患者来说,增加中医治疗是很好的选择,一方面减少西药剂量避免不良反应的出现,另一方面通过中医双重作用进一步促进对病情的改善。中医治疗主要有中药、按摩推拿、针灸这几种治疗方式。
中药治疗冠心病以活血化瘀、补虚开郁等为主,帮助患者恢复气血通畅。有川芎、水蛭和鸡血藤是常用的活血化瘀中药材,一般使用剂量都较大,川芎通常使用20~30g,水蛭则在10~20g,鸡血藤需要 30~60g。桂枝、黄芪、干将、附子都具有温补阳气的功效,能够温经通阳,由于冠心病患者心脏阳气虚弱,无力推动血液运行,通过温补阳气可有效改善这一问题。如果患者为痰浊内生者,可以增加陈皮与半夏,者两种具有温热化痰功效。而对于常常容易情绪激动,情志不佳的患者,那么就需要增加能够疏肝解郁的中药,香附、陈皮、延胡索等都是很好的选择,不过此类患者平时也要多注意调节自己的情绪。
穴位按摩也是很好的选择,按揉大椎穴,能够发挥振奋阳气、通络镇痛的作用,该穴位在第7 颈椎棘突下凹陷中。对腋前进行按捏,能够疏通经络,活血止痛。按摩膻中穴,能够宽胸理气,清心除烦,特别适合情志不佳的患者。团摩上腹,可宽胸理气,健脾和胃,推肋下,调中和胃,理气止痛,平常饮食情况不太好的患者可以参考。按揉肩井穴,可以促进肌肉放松,具有活血通络的作用,该穴位在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上,前直对乳中。揉按三阴交穴,具有交通心肾,宁心安神的作用。
针灸治疗是中医治疗中,使用频率与中药能够相比的治疗方式。很多人对针灸感到恐惧,其实针灸并不可怕,并且针灸是一项安全、无副作用的治疗方式。针灸冠心病是主要原理是通过针刺的这一动作对中枢神经和神经节段产生刺激,促进冠状动脉扩张,增加血流量,改善患者的心肌缺血状态,来对心脏功能产生影响。比较常用的穴位是至阳穴、心俞穴。
结语:通过上面的介绍,大家对中医治疗冠心病有一定了解了吧。因为冠心病的病情比较复杂,很多患者容易出现突发症状,而中医治疗重在调理,虽然中医治疗不能完全取代西医治疗,但是中医治疗仍然有其诸多好处。中医治疗能够在促进病情改善的同时,减小患者对西医的依赖,进而减少副作用,也提升了疗效。中医治疗的方式多,包括中药、穴位按摩、针灸等,而且中医治疗基本无副作用,所以中医治疗时冠心病患者的良好选择。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在正规医院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