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生心理品质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 来源:素质教育
  • 关键字:小学生,心理品质,教育
  • 发布时间:2021-05-13 17:28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根据小学生的心理活动特点和行为表现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测试,确保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帮助他们有一个完善、健康的心理。尤其是小学生中的特殊群体,确实值得我们教师乃至社会人士的关注和帮助。协同家长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提高家长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从而做好心理指导。与德育工作的结合,渗透、挖掘切入点、结合点、使学生的心理品质得以提升,让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相得益彰,共同提高。

  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及精神素养的培养的重要途径就是德育工作,这是精神的工作,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既特殊又艰巨,立德树人是教育的目标。

  我们是乡村学校,地理位置偏僻,经济条件落后,父母进城打工,留守儿童居多,优秀的父母自己在城里站稳脚跟,很快也带着好的学苗远走高飞,我们居住的地方是现代社会最典型的人口只出少进的收缩性小城。

  我们学校的教育工作者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可是经济滞后是现状,单亲离异,留守儿童是我们学校的绝大多数班级都有的极少部分这样的群体。离异家庭的子女,在班级中表现出来就是自卑,不合群,不善谈,性格有轻微的自闭现象。

  我们班就有这么一位典型的案例,孩子淘气、总犯错误。别的孩子能低头认错,知道知错就改,并且说以后不再这样做了,而这个孩子,老师你怎么问,怎么启发,怎么引导,他就是一言不发。学生也说在班级中,他都很少说话。通过老师和家长的沟通,才找出孩子不爱说话的关键所在:离异家庭。家中的妈妈没有工作,就是打零工,就好像寄居在屋檐下的燕子,不知道明天的早餐在哪儿。因为婚姻的不幸,经济压力大,被生活磨成了怨妇,负能量爆棚,牢骚满腹。把生活的苦水一味地吐给孩子。父亲出外打工酗酒,脾气暴躁,对孩子对生活冷漠,所谓的啥啥啥都不管,孩子离婚时谁也不要,就成了皮球,推来阻去,完全成了多余的一个人,最后判给了妈妈,父亲极大的不情愿地每月付给微薄的生活费。针对这种现状,我们学校的班主任老师就利用休息的时间,多次跟家长交流沟通,让妈妈乐观起来,为了儿子,为了孩子的一切,让自己坚强起来,化阻力为动力,给孩子以微笑,从好好说话做起,从表扬儿子的优点开始,向儿子传递关怀,传递母爱,让儿子感到温暖,感到爱的力量。渐渐地让儿子感到妈妈是爱自己的呀,孩子就不再认为自己是多余的人,不被重视,不被待见,孩子的心灵里就不阳光、不快乐。我们中国的家庭,家长就是孩子的“天”,家庭氛围不和谐,鸡飞狗跳,一地鸡毛,孩子的心情就是压抑的,苟延残喘又欲罢不能。长期缺位的家庭,父亲不管不问,一年看不到身影儿。长期常年在这样环境下生存,孩子不自闭,那就奇了怪了。

  我做班主任教师的时候也有这样的一个案例,六年级的一个男生很聪明,学习成绩中等,就是天天不写作业,完全一个字都不写的那种。接班以后,发现这种现状,我就找家长。找来的是孩子的奶奶,花白的头发,走路也一瘸一拐的,说明了情况,老人鼻涕一把泪一把地说:“自己有四个儿子,每个儿子都离婚了,生出来娃娃就放在我这儿,我帮他们带,他们不好好的过日子,走的走,跑的跑,每个月就靠六十元的低保,家中现在五个孩子,天天能喝上稀粥就不错了。彬彬是大一点的孩子,回家就要帮忙看小的,哪有什么时间写作业,小儿子离婚又找了一个,也就多出了一个娃娃,家里就是小型幼儿园,他们能喝上一碗粥,就是幸福。儿子也是白眼狼,不给生活费,也不给买东西,我不吃不喝,稀粥都尽可能尽着孩子先喝上,老人说话间两行清泪直下,而面对这样的家庭,当班主任的我,又能埋怨老人家什么呢?望着老人离去的背影,心中哽咽,到底是谁之过?家庭的帮手没有,我就只能靠自己了,利用在学校的时间,找这个同学谈话、谈心,让他自己自立自强,回家后统筹合理利用时间,找出空闲,争取把作业写完。渐渐地,这个孩子有了改变,很快就也能天天按时完成作业了。节假日有时我就给他买一些好吃的,“亲其师,信其道”。关工委和学校扶贫贫困户时,她的奶奶手握着补助的三百元钱,激动得热泪盈眶。

  在学校中的这类群体,老师和学校都能尽其所能的帮助孩子,把这样的孩子高看一眼,尽量支持温暖认可他们,让他们在学习的道路上能跟上大流儿、不被落下,而将来这些孩子到了社会,到底又会怎样呢?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心理成长,只希望社会力量、爱心人士能助他们一臂之力,能让他们走得更远更久,我也愿意洗耳恭听同行们在这类群体的关注上是怎样做得更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根据小学生的心理活动特点和行为表现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测试,确保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帮助他们有一个完善、健康的心理。尤其是小学生中的特殊群体,确实值得我们教师乃至社会人士的关注和帮助。协同家长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提高家长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从而做好心理指导。与德育工作的结合,渗透、挖掘切入点、结合点、使学生的心理品质得以提升,让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相得益彰,共同提高。

  有时我也清楚地知道,父爱和母爱是任何情都无法替代的。但是看到孩子们的自卑和怯弱,实在让人心疼。做老师的,只能拿出爱心、耐心来让他们感到人与人的真诚和善良,可是年龄尚小的孩子,真的很需要认可、尊重和爱。真心的祝愿为人父母的家长们,为了孩子的一切,一切为了孩子,希望能关注到孩子的身心健康的成长,希望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能尽父母的职责。家长、老师和学校在教育学生的长河中咱们大家能一起交流研讨,共同进步!

  教育孩子,任重道远,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关注学生的心理品质,真的刻不容缓。让爱相连、让爱相伴,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大爱无言、大爱无疆。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