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有可能的情况是:无科技,不金融
随着互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大数据分析等先进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广泛应用,金融科技对银行业赋能的效应愈加凸显,并以迅猛的态势重塑着行业生态和服务模式。
科技资金投入的不断攀升以及线上化业务的提速发展就足以看出。
事实上,衡量银行对于金融科技的应用水平,在业务上最直接的体现就是数字化用户的增长,同时,线上生态圈则体现了银行线上“领地”的大小。
随着数字化转型的不断推进,客户行为深刻变革,银行网点功能和服务面临巨大冲击,基层农商银行金融科技建设同样亟待创新。近两年来,湖北十堰农商银行坚持以“配合省联社科技建设为主,依靠而不依赖”的思想主导,在提升办公效率和客户服务质量上,进行了一些尝试和努力,致力打造全方位的“智慧银行”。
无论是数字化转型初期的“务虚”阶段,还是注重应用成果落地的“务实”阶段,科技创新都是银行业快速实现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抓手,也是各家银行与金融科技深度融合的重要体现。
今后有可能的时代是:聚焦财富管理
在上个年代判断一个家庭的经济收入情况,就是看这个家庭的存款到底有多少。时至今日,我国依然保有较高的储蓄率,参考央行在2021年3月发布的金融数据统计报告,截至2021年2月底,我国的人民币新增存款多了1.15万亿元,住户存款多了3.26万亿元,存款总额达到了217.29万亿元。
对于中等收入群体来说,财产性收入通常是其收入的重要来源,如何让这些躺在银行里的“数字”实现增值,考验的不仅是储户选择理财产品的眼光与胆略,更是银行财富管理的能力与水平。
在财富管理这一赛道上,没有哪家银行甘落人后,都在竞相打造独具特色的财富管理体系。
“十四五”期间,我国将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居民财富将持续积累,中产富裕阶层将进一步扩大。2020年的疫情已加速财富管理数字化转型,“Z世代”等年轻一代理财意识觉醒,正成为财富管理的新生力量。
财富时代已然来临正是银行系在这一领域各显其能的最好时候。
今后仍将遵循的规律:口碑是最终的落点
作为日常生活的高频场景之一,银行将是提供“适老化”服务的“重要窗口”,尤其在农村地区,这种需求更迫切更必要。
为此,安徽桐城农商银行按照“特殊群体特事特办”原则,积极帮助老人解决智能技术障碍,通过在网点设立“爱心窗口”、将流动服务车开进大山和农村、创新地推出“存款对账簿”业务等举措推动金融服务“适老化”,持续推动老年人无障碍支付环境建设,加强营造老年人友好型金融服务环境,全方位满足老年客户的金融服务需求。
银保监会近日在银行保险业内部下发《关于银行保险机构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通知》,对保留和改进传统金融服务方式、提升网络消费便利化水平、推进互联网应用适老化改造等提出了明确要求。
对此,多数网友表示支持:“科技再发展,不能忘记老人需求”,还有网友指出:“不光是老人,应该对所有人都不强迫。”
的确,人人都会变老,做有温度的适老化服务是消弭数字化鸿沟的重要途径。
针对这一情况,安徽桐城农商银行推出“存款对账簿”业务,帮助持卡人查看账目的收支明细,既缓解了老年人从折到卡的恐慌,又防范了一定的金融风险。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一种特殊的服务将蔚然成风,做有温度的银行将为银行带来更多的美誉度。
结语
随着银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银行业金融机构愈来愈重视与时俱进的发展。也正是因为如此,才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银行机构,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的业务特色并成为行业的翘楚或新秀。
在从优秀到卓越的过程中,人文情怀、技术理想、团队素质是最为不可或缺的要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