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金融+”是国际合作经济发展的动力

  科技产业是经济发展的第一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向前迈进的基石,是人类向高度文明发展的诺亚方舟,但科技离开了金融就只能限制在想象中,不能变成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动力。中华经济文化源源流长五千年,老子《道德经》阐述了"上善若水",我对这四个字的解释是,最伟大的对国家经济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方式是金融,金融就像水一样的存在,在经济发展的生命力中也像血一样存在,它润物细无声的流动在全世界人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没有金融的流动性,那人类就回到了以物易物的原始社会状态。没有金融的流动性,那企业和个人都因资金链断裂而破产。金融像水像血一样的存在,那一定也会出现被污染的脏水,那就是金融乱象,要治理金融乱象要靶向治理,在治理过程中不能一刀切,直接断水治理,断水治理容易出现死水污潭,很多好的企业也被牵连破产,造成连环倒闭的现象。我们金融监管机构的职能是给金融建造二条坚固的防洪堤岸,让金融的流水在防洪堤内顺流,不要用围堵的方式把金融之水堵住,那会造成更大的洪水泛滥。

  当前因国际政治环境的变化,从而影响经济形势的变化.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国际贸易间的摩擦;2.国际经济合作中的不协调;3.金融创新因相关金融法律没有与时俱进而失去管控造成金融乱象;4.传统产能过剩;5.科技成果转化缺乏金融的支持;6.房地产的过快发展引起金融错配造成泡沫经济;7.新旧动能转化因金融支持政策不完整而太慢,使得地方财政收入除了土地财政外其他收入太少造成负债率过高;8.国际间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不了解而有所排斥;9.农牧业产业因劳动者收入太低而造成农牧产品靠大规模的进口无法自给自足等等。所有一切不协调的原因全因金融体制的不完整和金融法制的不完整。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从这一点出发,今后我们在国际合作中首先要以利益共享的方式去解决问题,每个国家有不同的意识形态,在国际合作中不要求有相同或接近的意识形态的方式去处理,而是追求共同的利益形式去解决。要解决上述问题,可建立一站式专业金融服务体系,可有效的在政府的监管下执行金融服务的完善,并能有效的按政府的新产能发展要求去实施企业行为,政府可以在保护和监管金融体系的完整状态下得到最高收益,也可用国家支持的金融调控手段支持民间国际合作和管控民间国际合作。从而实现国际产能间的互惠互利和国际间的文化交流,促进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做到服务型政府和高效型政府。

  建立可持续发展产业围绕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使百姓安居乐业,社会稳定。在国家利益的促使下,可加快国际经济合作的高速发展,使国际文化逐步融合,推动民营企业以国家力量进行国际间的合作,使传统产能不再过剩,使传统文化加上科技的翅膀飞出国门,走向国际。

  建立政府控股的隐性控股股东法律俗称为金股股东。1.一票否决制;2.财务及经营监管制;3.政策导向制 ;4.管理规范制;5.金股股东间业务协调制 ;6.有能力或有业务企业的国际合作协调制。

  一站式专业金融服务体系,由国家先建立国家金融控股管理集团总公司, 建立省级金融控股管理公司,由国家公司控股51%;建立市级金融控股管理公司,由省级控股51%;建立县级金融控股管理公司,由市级控股51%。每个金融控股管理公司就是一个一站式专业金融服务体系。由本级政府主管金融的主官兼集团党委书记或董事长,体系里面有各类金融机构和政府部门,成立专业的秘书处,成立专业的管理团队。在金融大数据监管下的一站式专业金融服务体系融入企业,能使企业在有效的监管下大展宏图,让企业家不再天天为融资难而烦脑,不再让企业家因融资易而非良性的扩张,不再让政府因企业破产而受维稳的牵连,不再让政府因新旧动能转化而心力憔悴,该方式也会成为处理金融危机的一剂良方。

  【作者为中国诚通,中能伟业(北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