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创人口红利 解国安燃眉之急
- 来源:专案经理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人口,企业,优化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1-06-03 11:29
国安危机迫在眉捷 蓝绿接力抢救
回顾过去7年,行政院在中研院发表《人才宣言》后,由国家发展委员会统筹协调各部会推出的育才、留才与揽才计划,多到让人眼花撩乱。直至2014年才把相关部会各行其事的「人才培育、留用及延揽」政策,统整为「育才、留才与揽才整合方案」,来年又提出「全球竞才方案」,建立全球揽才服务中心与海外人才网络,提高我国竞才条件,建构友善留才环境等四大策略,推动弹性薪资制度改革,松绑科研机构延揽人才限制,协助企业延揽关键技术及创新研发人才,扩大向国际揽才,「让人才走进来、让人才留下来」, 带动产业升级发展,提升国家竞争力。
2 0 1 6年政党轮替,首任阁揆林全提出「完善我国留才环境方案」,配合5+2创新产业特殊揽才需求推动项目揽才计划,从租税、金融、保险、居留、签证、工作与国际生活等七大面向,针对延揽外籍人才与鼓励优秀侨外生留台工作, 研议松绑相关法规及研提精进创新做法。2017年内阁改组,行政院在同年11月提出留才、揽才与育才三路并进策略,透过税制优化并新增企业奖酬管道,创造青年发展机会,留住国内人才;完成「外国专业人才延揽及雇用法」三读,修正「入出国及移民法」,放宽外籍人士签证、居留、保险、租税、退休等规定,核发就业金卡,开放自由创业、寻职及转换工作,延揽外国高阶专业人才、吸引海外人才回流、争取优秀侨外生留台。
重重危机现曙光 四低二高难挽颓势
随着国人普遍体认「台湾人才流失已成为国安问题」,行政院与相关部会推动的育才、留才与揽才政策,逐渐从学研机构扩大到产业界,尤其是「外国专业人才延揽及雇用法」自2018 年2月实施后,包括YouTube创办人陈士骏与「硅谷创业之神」陈五福之子J o h n C h e n在内,已有近2百位国际高阶专业人才取得「就业金卡」,加上针对外籍中阶技术人力与投资移民推动的《新经济移民法》,逐渐让台湾人才「只出不进」、严重失衡的问题,在重重危机之中露出一线曙光。
但监察院在「我国人才高进低出现象」项目调查研究报告却指出,即使政府已意识到人才流失危机, 密集推动各项育才、留才与揽才方案,相关法规也陆续松绑,然而在保护主义旗帜下, 多半是治标, 难以治本。相较于新加坡、韩国、香港和中国大陆提出的人才竞争策略, 我国仅在枝微末节改革, 明显无取胜机会。我国平均薪资「四低二高」现象,在亚洲四小龙中平均国民所得最低、工程师与专业管理人员的薪资最低、法定基本工资最低、失业率最高、个人综合所税税率最高、物价水平与通膨率也偏低,对追求高薪资所得、低所得税率税赋的高阶人才「不具吸引力」,人才竞争力明显居于劣势。
监察院更点破问题核心,「台湾接单、海外生产」比重升高,我国企业竞相在海外寻求低廉劳动成本,却未积极建立以自有品牌、强化自主研发及掌握通路寻求市场价值,仅专注于降低成本,造成国内劳动需求缩减,进而影响薪资成长。相对于外围国家动辄以台湾薪资3至5 倍吸引国际人才,纵使我国已提升国际人才在台工作及生活便利性,简化工作签证程序、松绑转换工作限制、配偶及子女可以来台依亲、加入全民健保等, 对国际人才「良禽择木而栖」最重要的评估因素「薪资待遇」、「发展前景」而言,我国改善方案显得枝枝节节,无助于扭转我国现阶段在人才竞争上的劣势。
突破投资冰河期 鼓励企业二代接班
「凭良心讲, 很多都是企业主自己要承担责任,政府没办法决定。」面对各界期待「大有为政府」能够提出万全之策,快而准的解决台湾人才失衡问题,行政院科技会报副执行长叶哲良在2018年造访近200家企业后语重心长的说:「老板不愿投资,人才就不会留下来。中南部许多企业主口袋有的是钱,但当他在面临决定成本预算上,往往都会选择不去做投资。大家可以怪投资环境不好,但留不住人才,企业主要负大部分责任。」不过, 叶哲良也发现,台湾产业发展环境似乎有逐渐出现脱离投资冰河期的迹象,「我们看到越来越多跟老爸不一样的企业二代,其实是愿意投资的。他们会改变想法,勇于创新、改变商业模式。」
叶哲良就个人观察与资诚联合会计师事务所交换意见,「他们也发现越来越多的企业二代接班,整个中南部的活力开始上来。所以说要让台湾经济活络起来, 怎么协助二代接班很重要。」但人才是全世界流动,「我们不可能挖个井,让他进来之后,就不要动,这是不可能的事情。我们的人才流到国外,我一点都不介意,重点是国际人才会不会流进来?进来后,能不能留得住?真的很重要,也是活络台湾经济唯一的方法!我们现在积极协助企业二代接班,就是这个原因。」
链结硅谷二代 创新打造世界冠军
「我最近看到几个老板七十几岁还在拼,大笔投资年营业额的1、2 倍,也面不改色,但类似案例占比不到一成。」叶哲良直言,企业二代确实比较有勇气投资,第一代经营理念多数是压低成本赚毛利,「只是这招已经用到老掉了,还可以用多久?」再这样下去,年轻人就没有未来性,产业附加价值上不去,薪资就上不去,人才留不住、也进不来。国家要创造高薪就业机会只有两个模式, 第一就是新创公司,没有新创,国家就没有未来。第二是让台湾变成国际企业的落脚点,拉抬台湾整体薪资水位。
叶哲良指出,国内近年新创活动相当活跃,但绝对不能自己玩,一定要跟国际接轨,新创才活得起来。「我觉得有件事情可以做,就是重新链结在硅谷发展的台湾二代。硅谷一代跟台湾连结非常好,我们的ICT产业就是台美合作成果。硅谷二代是2000年之后崛起的网络世代,他们在美国非常强大,却跟台湾断链多年,像 Youtube创办人陈士骏,更早就是雅虎创办人杨致远等,「我们应该重新跟硅谷链结,把台湾变成创新竞技场,全力打造世界冠军,带动整个薪资跟产业发展,为年轻人开创无限的未来性,人才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正向面对全球竞争 蓄积经济新动能
「创新产业是带动台湾未来经济发展真正的火车头!」台湾英特艾伦公司总经理高家涵呼应叶哲良的剖析:「新世代年轻人将会前仆后继走上所谓的创新这条路上。」然而,创新势必造成文化冲突,没有冲突,就不知道什么是创新。「如果我们过度强调以台湾为主体,做所谓的创新, 就很难跟国际接轨。」高家涵认为,国际化是台湾眼前最大的问题,必须从国际思维转变想法。世界潮流变化非常快,挡也挡不住。既然挡不住,何不像新加坡对全世界开放,也积极挑战全世界。
高家涵观察分析,最近10年到海外工作的年轻人,高达7成在3年后会洄游台湾,他们海漂异乡就是为了国际视野和拓展人脉,把新能量带回台湾。对于政府松绑法规积极延揽外籍专业人才,高家涵鼓励大家正向面对,「我们为什么要怕外国人来抢工作?台湾四面环海,要靠什么?有自给自足的经济规模吗?如果我们要摆脱中国大陆的束缚,一定跟全世界接触,加速人才双向交流,透过自由竞争,自然就会走出一条路,成为台湾经济发成新动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