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利机构学前特教老师开展教学活动的思考研究

  • 来源:学习导刊
  • 关键字:福利机构,特教老师,思考研究
  • 发布时间:2021-06-25 16:14

  摘要:特教老师属于特殊教育主体,其要做到优质教育,需经过专业培训。特殊孩子虽然有一定的身体缺陷,但其依然很渴望学习,获得知识。因此,特教老师应当具备专业能力给特殊孩子带来良好的教育,使其获得教育,获得关爱。福利机构学前特教老师给学前儿童开展教学,便是对学前儿童最好的服务。文章从几个方面分析福利机构学前特教老师开展教学的策略,意在给相关教师提供经验借鉴。

  前言

  特殊孩子也应当受到同样的教育,有同等的受教育权利及义务,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特殊儿童在教育方面不被区别对待。为了落实这样的政策,国家需加大对福利机构的教育投入力度,加大对特殊儿童教育投资的力度,并对特教老师加以关爱,让福利机构内学前特教老师能够顺利开展教育,实现学前特殊儿童渴望教育的梦想。学前特教老师应当如何开展教学活动,具体措施如下。

  1.对学前儿童实行详细评估

  教师对学前特殊儿童实行评估,主要的目的是对其有一个了解,也是为之后开展教学奠定基础。因此,福利机构可对学前特殊儿童进行评估,评估的内容包括生活技能、语言动作、自我照顾技能、特殊需求以及社会情绪等方面进行评估。例如:为了使评估结果更准确,在对学前特殊儿童的语言进行评估时,特教老师可采用早期语言评估和训练仪,听力评估和训练仪,并用试题形式来对儿童的语言理解、表达和认知等进行客观评估,评估应从简单到复杂,最终以学生对测试的完成度得出评估成绩,在确保评估结果准确客观的同时根据评估成绩来判断儿童的发育水平。此外,评估系统应当从儿童的语言理解、认知、表达、等列出客观选择题,让学前特教老师对特殊儿童的发育情况进行客观评价。无论是对儿童哪一方面的评估,都应该具有客观性,因此,评估的过程需借助相应的工具以及专业人士配合完成[1]。

  2.制定详细个性化教学计划

  对学前特殊儿童评估结束后,需按照 评估结果来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实现教学个性化。个性化教学是学前特教儿童在接受教育后三个月内培训内容的制定,其内容可分成三个部分,其一,详细记录学前儿童身体的发展情况,包括了身高、体重及病情等,这样便于时刻关注儿童的发展情况。其二,归纳儿童目前的水平情况,其中包括了生活自理、社会适应、文化知识以及语言表达情况。其三,制定详细的个性化教学目标,其中包括了文化、语言、生活及社会适应能力。例如:同样属于文化知识的学习,部分儿童学习能力较强,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便不能局限于某一种文化的教学,或者只读,或者只认,教师需要求这部分儿童会写 。教师面对不同的特殊儿童,需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措施,最终达到的教学目的也不一样。福利机构内制定个性化教学,不仅仅是教师参与,还需要康复师、护理人员与其配合,实现特教的全面性和科学化[2]。

  3.特教老师需走进儿童内心世界

  在福利机构内,大部分孩子均会有各种先天缺陷,比如脑瘫、肢体残疾、唐氏综合征等。特教老师在进行日常教学时,不仅仅只是传授知识,培养儿童的品格,最重要的是要走进特殊儿童的内心世界,通过与其进行心灵沟通来引导其走出自我,走出阴霾。例如,福利机构内的某个孩子,其左手畸形比较严重,因此,这个和孩子非常自卑,极其抵触外界。对于这种情况,教师需主动与其沟通,经常与其谈话,并利用一些肢体语言表示对其关心,如,拥抱、微笑等。特教老师的真诚和关爱会使这位孩子逐渐放下心中的防备,在老师的坚持下,孩子便会走出阴霾,接受老师,这也就达到了教师走进儿童内心世界的目的。

  4.发挥观察者和游戏组织者作用

  特教老师应当尊重孩子的天性,平日里多观察和思考孩子的闪光点,并将其记录下来。在教育过程中,可抓住孩子的闪光点对其引导,并肯定其做法,在开展活动时,给孩子创造机会,让其在集体中进行锻炼,教师要对其及时表扬。教师在开展活动时可以游戏的形式,游戏的场地可是教室,也可是室外,教师需引导孩子并帮助其完成游戏,帮助孩子不断提升自我,让其可独立,实现自主管理,同时也需让其有集体意识,培养其树立正确目标,锻炼其思想意识。教师需引导学生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并不断探究新的学习方式,激发孩子的潜能,扮演好观察者和游戏组织者的角色[3]。

  5.积极鼓励儿童

  教师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孩子的潜能,其目的是让孩子发现自身优势,增强信心,并鼓励孩子自主创新,将自己的想象力充分发挥出来。教师不断挖掘孩子的特长,可通过观察、亲近孩子,帮助其解决学习中的困难,让孩子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下学习,并逐渐培养其自控能力。在生活中,教师应对孩子关心,并耐心帮助其培养良好的习惯,积极引导其生活和学习,并鼓励孩子,帮助其稳定情绪。教师对儿童的鼓励,能够帮助其建立自信,让其在生活和学习中都变得越来越有信心。

  6.教育以生活为核心

  特教老师在看展教学活动前就应当充分了解这些儿童,然后根据其生理及心理特点来进行教学。教学内容应当以生活内容为核心,包括了孩子的生活习惯和生活能力。教师需将重点放在生活习惯的培养上,反复训练,让特殊儿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足够的耐心及决心,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最终目的[4]。

  结束语

  福利机构学前特教老师开展教学活动需结合孩子的心理及生理特征,因此,在教学活动开始前就应当对孩子有一定了解,然后针对性进行教育。在教学活动过程,教师需真正关心孩子,做到不偏不倚,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积极鼓励孩子,让特殊孩子得到应有教育并能够达到预期效果。

  参考文献:

  [1]肖玲.关于福利院学前特教老师开展教学活动的思考 [J]. 南北桥,2019,(6):199.DOI:10.3969/j.issn.1672-0407. 2019.06.197.

  [2]王华影.从《特教提升计划》浅析福利机构特教班发展方向[J]. 考试周刊,2019,(6):33.DOI:10.3969/j.issn. 1673-8918.2019.06.029.

  [3]张兰春.个别化教学模式在福利机构特教班应用初探— — 以石家庄市社会福利院特教班为例[J]. 教育实践与研究,2017,(21):73-75.

  [4]刘文瑞.浅谈福利院特殊教育中的爱心教育[J].商情,2017,(36):261.DOI:10.3969/j.issn.1673-4041.2017.36. 226.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