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训练与预防运动损伤探析

  • 来源:科技研究
  • 关键字:功能性训练,预防性损伤,研究
  • 发布时间:2021-07-01 09:51

  摘要:对运动损伤和功能性训练的概念进行了分析,并且从力量训练、核心区稳定性训练和伸展练习等方面,对功能性训练在预防运动损伤方面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1.运动损伤

  运动损伤会导致运动员组织器官功能性障碍或者是病理上的改变,造成其发生的原因包括运动员的主观方面的因素,也包括客观方面的因素,运动损伤会影响运动员的表现,导致其无法发挥出自身水平,严重的话则需要大量时间去治疗和康复,对运动员的影响是比较大的。随着体育运动的快速发展,体育运动的竞技性不断增加,对于时效性的要求也越来越来,在这样的背景下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年龄等的要求不断提升,通过竞技比赛代替日常的训练内容、通过竞技比赛促进日常的训练水平、把竞技比赛和训练内容相结合已经成为流行趋势,这就要求运动员具有更强的体能和运动素质,并且具有更高的动态补偿能力。为了提升这些方面的能力,需要在训练中选取合适的训练内容,对赛事内容进行合理的安排,同时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训练,从而有效地避免运动损伤。

  2.功能性训练

  功能性训练是一种以真实运动状态为背景的模拟训练,其基于对运动员和运动项目进行研究和分析,然后采取的一种针对性的运动疗法。运动员通过功能性训练,可以使自身的肌肉神经系统被激发出来,并且提高核心力量水平,通过这样的方式来促进运动员竞技能力和身体素质。通过对运动的运动姿势进行分析改进,可以给运动员的日常训练提供针对性的指导,改善运动员的速度、柔韧性和平衡性,通过这种运动方式可以有效地修复、改善运动员的身体机能,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运动员的运动水平,同时还可以预防运动损伤,提高其运动寿命。

  3.功能性训练与运动损伤预防

  3.1 力量训练与运动损伤预防

  力量素质是其它运动素质的基础,同时,良好的力量素质对于预防运动损伤是非常重要的。有良好的力量素质作为基础,才能够有一定的速度和灵活性,同时有良好的力量素质才能够很好的防止运动损伤;通过有针对性的、符合运动项目发展规律的力量训练,不仅可以提高力量素质,还可以促进肌肉群之间力量的平衡,从而提高运动员的身体控制能力和关节稳定性,可以提高其身体缓冲震动的能力,这样可以有效地减轻重复刺激的强度。下面从静力性力量训练、离心收缩力量训练、抗阻力训练、超等长训练、自由重量训练和器械力量训练等,对力量训练在运动损伤预防方面的作用进行探讨。

  (1)静力性力量训练。通过进行静力性力量训练,可以有效地改善稳定肌群、深层肌群、短小肌群和单关节肌群力量。同时,可以有效地提升关节的稳定性,进而达到预防运动损伤的效果。在出现伤病之后,静力性运动训练也是一种常用的康复手段,在恢复早起阶段有重要作用,可以体有效地抑制肌肉萎缩,改善神经肌肉的控制能力。

  (2)离心收缩力量。通过离心收缩力量训练,能够有效地提升肌肉的抗牵拉能力,从而实现肌肉损伤的预防。相关研究显示,通过离心力量训练的适应,可以提高运动员承担更大负荷时的能力,可以使运动员的肌肉更加强壮和坚韧,有利于肌肉蛋白的合成,从而提高肌肉的力量,进而可以提高对肌肉的保护能力,有效地避免肌肉出现运动损伤。

  (3)抗阻力训练。通过进行抗阻力训练,提高肌力、关节活动承受力和拉伸强健韧带的作用,可以有效地提高运动员的肌肉力量,并且对肌肉功能进行改善,避免运动损伤,在运动损伤预防和医疗康复等领域抗阻力训练都有重要的作用。

  (4)超等长训练。通过超等长训练,能够对运动员的肌肉牵张反射能力进行有效地改善和发展,从而提高肌肉神经系统的反应能力,使其可以更快的对肌肉拉长进行反应和控制,完善神经肌肉系统的控制。通过这样的训练,可以提升运动员的反应速度,提高其爆发力,更好地避免运动损伤。

  (5)自由重量训练。自由重量训练是在三维空间内完成,能够提升神经肌肉系统的控制力和稳定性。举例来说,通过应用悬吊训练系统开展深蹲训练,可以有效地锻炼下肢和核心力量,而且能够在不增加任何负载、不变更训练器械的情况下,实现训练难度的调节,非常方便。

  (6)器械力量训练。通过针对性的选择专门器械,可以对特定机群进行针对性的发展,对薄弱的机群进行改善,促进肌肉平衡发展,对身体形态进行针对性的矫正改善,从而起到预防运动损伤的效果。

  3.2 核心区稳定性训练与预防运动损伤

  通过进行核心区稳定性训练,能够有效地提高核心区关节的自稳定能力,有效地提升核心区的稳定性,进而提升机体的整体协调性能和运动性能,这样就能够有效地降低运动损伤的可能性。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强有力的核心肌群可以保证其在快速发力过程中,肢体保持在正常的位置,从而有效地避免急性损伤的发生。通过强有力的核心利用,可以保证核心部位的稳定,从而做好脊柱的保护,同时充分发挥核心部位的枢纽协调作用,为上下肢的发力建立一个稳定的支点,这样就能够有效地降低肢体末端和关节的负荷,进而更好地避免运运动损伤。

  3.3 伸展练习与预防运动损伤

  良好的柔韧性可以有效地预防运动损伤。在运动过程中,如果身体具有良好的柔韧性,那么关节的活动幅度会得到提升,不仅可以提升运动的美观,同时可以提高对动作的支配能力,从而获得更高的运动效果。同时,良好的柔韧性对于发展肌肉力量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使肌肉保持良好的弹性和爆发力,这样就可以有效地预防肌肉僵硬,避免出现肌肉劳损,进而有效地预防运动损坏,尤其是对预防肌肉拉伤有非常好的效果。在运动之前,通常需要进行大量的拉伸训练,通过主动拉伸来预防肌肉和软组织损伤,举例来说,在运动开始之前,可以进行动力性柔韧性练习,让肌肉缓慢的伸展到最大范围,从而使运动器官可以更快的进入状态,这样能够有效地提升肌肉的运动能力,从而起到预防运动损伤的效果;在训练完成之后,则会采取被动拉伸的方式来放松肌肉,促进肌肉代谢物快速排除,从而使运动员体能得到快速恢复,并且减少局部损伤的症状。

  结语

  在运动训练或者比赛过程中,如果赛程过于紧密或者是身体某些部门存在薄弱点,就很容易导致出现运动损伤,损伤问题长时间存在可能会导致慢性损伤,不仅会影响日常的训练,甚至导致运动寿命减少。通过功能性训练,可以使机体组织发生所需要的重塑,改善机体能力,从而起到预防运动损伤的效果,因此对于运动员而言,进行科学的功能性训练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1]盖见雷,吕桃叶. 浅谈功能性训练与预防运动损伤[A]. .《西部体育研究》 2014 年第1 期(总第133 期)[C].:甘肃省体育科学学会,2014:4.

  [2]李瑞,付华.基于功能性训练与预防运动损伤有关思考[J].文体用品与科技,2020(06):196-197.

  [3]张乐,包乌云,蔚兵.功能性训练对膝关节损伤的预防及康复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6,6(26):14-15..

  [4]苏婧.以核心稳定性训练预防高校体操普修课运动损伤的策略探析[J].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35(01):117-119.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