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光电学院副教授陈彪:唯真是求 科研促产

  • 来源:中国高新科技
  • 关键字:产业化,科研,信息技术
  • 发布时间:2021-07-03 09:48

  借助科技的力量,人类在许多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推动着历史的车轮不断向前。然而,任何科技的创新,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产业,只有产业才能将科技的智慧真正转化成生产力和社会效益。浙江大学光电学院副教授陈彪,一位前沿信息技术与产业化融合的忠实践行者,用30余年的时间,一路耕耘,一路收获。

  陈彪毕业于浙江大学电机系工业电子技术专业(现电气学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先后获得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在本科期间,他便显露出了不俗的科研天赋,参与了低倍率聚光太阳能电池的研究,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又开发了一种产品质量参数自动检测装置并应用于实际生产线。毕业后,他成为浙江工业大学的一名年轻教师,开启了教学与科研并行的旅程。

  20世纪90 年代,陈彪重点研究了光传感和通信,作为主要技术骨干和技术负责人之一,创新性地研究并开发出国内第一条用国产设备实现有线电视光纤传输的系统,而且是最长的一条有线电视光纤传输系统。该系统成功地把有线电视信号从县城带到了乡镇,使广大农村地区收看到了与城市相同质量的有线电视。

  随着该技术的推广及应用,“高容量频分复用光纤通信系统”项目也被国家科技部列为“八五”重点推广项目。此后,陈彪开展了无线通信直放站、光纤宽带综合业务传输系统等研究和产业化应用,尤其在无源光网络的动态带宽分配(DBA) 问题上成果突出,发表了多篇具有国际影响力的SCI论文。

  随着研究的深入,陈彪渴望更加深入的学习。1999 年,他考上浙江大学信息与通信系统专业博士,隔年便从浙江工业大学调到浙江大学信息与电子工程系工作,并出任浙江大学快威金网网络科技投资公司技术负责人及下属两家公司的技术总监,期间还参与了 DSP 芯片设计并负责了其嵌入式操作系统的制作,积累了丰富的科研经验。2004 年,陈彪获得博士学位,2005 年调至光电学院工作至今。

  近年来,陈彪又成功开发了先进的光纤连接陶瓷插芯生产线关键设备、机器视觉及机器换人装备、先进的高速工业无线通信系统(宽带物联网络系统),并成功地将这些成果应用于实践生产,创造了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2019年12月,在宁波市政府大力支持下,立足宁波、服务全国、辐射全球、产教融合的先进光电技术创新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应运而生,陈彪任平台首席专家。该平台旨在响应宁波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引进大院大所大校号召并推动浙江大学光学工程“双一流”A+学科在宁波落地,实现学、研、产、政资源协同创新和动能转化等。

  2020年9月,陈彪受邀参加了全球光电大会(OGC 2020),担任光通信与感知相关技术分会场主席,并作邀请报告。报告中,他首次在国际上提出把视觉追踪技术应用于无线光通信系统以解决无线光通信移动局限性的想法与构思,其创新性的学术思想及观点得到了与会国内外专家学者的高度认可与赞扬。

  “实践表明,传统的自上而下的单向型学术模式:学术圈(实验室)—市场,已不完全适用于学术的发展及市场的需求,我推崇一种自下而上的循环式的学术模式,即从实践(市场)中来—到学术中去—再回到实践(市场)。”在陈彪看来,科研成果的产业化,是一个科研工作者应该担起的那一份社会责任,从实践中来,再到实践中去,让他将个人价值无限最大化到社会价值当中,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