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听觉信号课件在体育实践课中的运用
- 来源:素质教育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体育教学,听觉信号课件,运用策略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1-07-06 19:30
【摘要】体育课因室外空间的制约,一定程度上影响多媒体课件的广泛运用。但听觉信号课件在运动技能技巧训练中有利培养学生的运动知觉。其运用策略主要为创设乐学情境,丰富练习方法,激活身体潜能,增强运动技能训练的正确度和灵活度,同时有助于真实身体对话的情感交流,培养体育社会情感。
听觉、视觉和嗅觉是人类在自然界捕捉信息的重要来源,体育实践课中更多用到的是通过视觉的观察和听觉获得的声波信号组织学习,达到正确动作的模仿和运动技能的自觉能动的训练,起到锻炼身体的作用。体育教学场景不同于其他学科,室外教学干扰因素较多且条件有限,多媒体教学设备广泛使用难度较大,体育学科素养的培育要求教师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当下体育教师在课堂上使用音响目的一般有两个:第一,通过音响扩放教师的声音,提高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和学练的效率;第二,通过音响播放音乐,活跃课堂练习氛围,提高学生课堂练习兴趣,听觉信号的运用常仅此而已,儿童心理学认为,儿童的听觉感受性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发展,与教学,特别是文娱、体育活动分不开的。为此,笔者在体育实践课中,对听觉信号课件的运用作了以下创造性的尝试。
一、创设乐学情境,培养学习兴趣
体育实践课准备部分,热身活动常以慢跑和热身操为主,心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印象,由于活动方式比较单一,所以学生锻炼的积极性不高,被动锻炼情况严重。为增强学生参与“准备活动”的积极性,可对音乐进行简单的剪辑与添加声效,结合教学内容进行优化设计。如在热身过程中,在一段音乐中加入“叮、咚、嗒”等音效,不同音效分别对应行进间单脚跳、并脚跳和后踢腿跑等,引导学生积极听取不同的听觉信号,挑战各种难度的动作,学生注意力快速高度集中进入学习状态,不同动作切换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协调、反应等能力。徒手操练习时,运用一首节奏轻快,富有感染力的音乐,让学生在不同声波的调节下使动作的幅度、力度整齐度上都得到一定的提升,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增强热身运动的实际效果。
二、丰富练习方法,拓展教学内容
体育课堂教学不仅仅重视技术动作的学习,体能的发展,情感的发展也成为体育课堂的教学内容,体育课堂上大量的练习方法学生都已熟悉,形式较为单一枯燥,同时课堂上教师既要组织学生学练,又要观察学生练习秩序和学习情况,观察纠错环节往往难以做到效果最大化,以此为出发点,我主动去思考:能否借助适合小学生心理特点的听觉信号,可以解放老师,让老师有更多的时间去观察学生的技术动作,并帮助其纠正错误动作,尽可能指导更多学生进行学练?学生如何能够持久地保持技能练习的积极性,产生挑战困难的欲望?
如我设计的水平一《站立式起跑》一课中,基本部分第一项练习我将“嘀、嘀、嘀倒计时音效+枪声音效”做成音乐教学课件,组织学生从起点出发进行起跑反应训练,在学生熟练这样的练习形式后,加大练习难度;第二个练习,加入“5 声嘀倒计时音效+枪声音效”和“7 声嘀倒计时音效+枪声音效”,同时打乱顺序和每一次练习的间歇时间进行循环播放,并拉长跑动距离。此时我将一切组织工作都交给了听觉训练课件这个 “音响老师”,以利我专心进行巡回指导纠错。这样的教学课件解放了老师,让更多的学生由此受益;第三个练习,学生进行30 米的站立式起跑练习,同样由我的“音响老师”组织进行练习,“预备声+枪声”循环进行播放,我在起点指导学生做出正确的起跑技术动作,学生专注练习,我专注指导,同时鼓励学生勇于挑战自己,培养乐于拼搏、挑战困难的精神。进行一定练习次数后,学生基本掌握站立式起跑动作重难点,因为学生的听觉随着反复训练达到相对精确和灵活的程度,带来的是学生起跑动作的精确性和灵活性。这时我在终点线处选拔每小组优胜运动员,为下一轮“短跑比赛”练习进行准备,以赛代练,还原运动竞赛本质,优胜队员将参加下一轮的半决赛和决赛,落选的同学将作为拉拉队员,支持自己喜欢的选手,营造真实比赛场景,激动人心的决赛时刻,每位运动员都自信满满,想要站到最高的领奖台上,接受全班同学的欢呼与崇拜,决赛时一声枪响,运动员们像离弦的剑一样飞奔向前,加油助威声充满了整个操场,让每一位学生都享有参与田径运动会比赛的机会,体验竞技体育运动无穷的魅力,解决了平常体育实践课中最欠缺和最难构建的部分。听觉信号课件的开发还有很大的潜力,教学过程中不断地进行探索,在外部信号系统的协同运用中,体育实践活动,一定能为小学体育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夯实基础。
三、激活身体潜能、体验丰富情感
除了信号功能之外,音乐还有很多功能可以运用于体育课堂用,因为音乐的旋律和节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振奋精神、消除疲劳、放松身心,引起满足的快乐情绪,同时还可以营造高效的学习氛围。例如,教学水平二《篮球:行进间运动》一课,在复习原地运球时,我将两段不同的音乐合在一起,中间加入“叮”声效,学生两人一组,听到“叮”特效声时进行交换球。课堂观察中,发现学生练习时注意力高度集中,运球技术在一定环境影响下,技术动作得到了进一步巩固提高,激发了潜在的运动能力,让学生更加愿意参与到运动中来。笔者还尝试按照这个音乐,做行进间左右手运球练习,在音乐信号的帮助下,教师走到学生中去一对一进行指导,使课堂效率大大提高。
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教授运动技能的同时,学生的情感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课程中融入音乐元素,丰富了课程的情感范畴,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自信心、团结合作的能力、克服紧张带来的焦虑,通过音乐的这一媒介,打开学生情绪的大门并建立起心与心沟通的桥梁,学生素养获得全面的提升。由此,老师应注意挑选和配置适合运动项目的背景音乐,让听觉信号课件传出的音乐动作技能训练或运动项目和谐一致,使音乐的陶冶功能,助于学生真实身体对话的情感交流,置身参与体育文化活动中。
随着教育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推进,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应对体育学科受到环境影响的制约因素,打破传统的体育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开发出适合体育学科的教学课件,积极探索倡导听觉信号音乐和体育学科的整合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将会促进小学体育课程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全面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