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 来源:素质教育
  • 关键字:小学数学,逻辑思维,重要性
  • 发布时间:2021-07-06 19:36

  【摘要】小学数学在整个学生的综合教育中显得十分重要,构建完善的教学体系以及创新的教学课堂,有助于学生更好的学习,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探索数学世界的好奇心。为切实掌握各知识点并弄清其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而使学生随着学习的逐步深入而全面系统地掌握知识,形成知识结构完整的认知,就必须要有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就当前的社会背景来看,对个人能力的看重远胜于知识的掌握。数学是一门兼具抽象性、复杂性、逻辑性和应用性的学科,学习数学并非是简单记忆或者背诵知识,更考验学生对学习对象性质的综合分析和推理论证。小学阶段学生虽然才刚刚开始简单的数学学习,但遇到的问题也很多,随着学习进度的提升,学习难度增加,学生学起来会感觉更加吃力,逐渐表现出对数学的厌恶和排斥,这使得教师后续的工作难度也有所增加。因此,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十分重要。当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时,面对各种复杂的数学知识就不会感到迷茫,而是会遵循思维规律进行深入思考与探究,克服学习上的障碍,并且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

  二、策略

  1.教师选择合理的教学方式,用心设计教学内容

  想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就需要教师在上课时运用合理的教学方式,在设计教学内容的时候也要走心,这样会让课堂变得十分有趣。学生在充满乐趣的学习氛围中会更加乐于思考数学问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自我学习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新的数学知识,这个时候学生的大脑会进行灵活的运转,逻辑思维能力也能够得到锻炼。例如,在学习梯形面积计算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能不能通过分割的方式来求取梯形的面积,学生会思考将梯形分割成两个三角形和一个正方形,然后再依据三角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得到梯形的面积。在学生得到结果以后,教师可以告知学生梯形的计算公式,将两种计算方法放在一起再思考,比较两者的不同和相同之处,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会有更大的提高。

  2.培养逻辑推理意识,夯实逻辑思维能力基础

  虽然逻辑思维能力并非是学生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但却是学生学习和生活当中不可或缺的高级思维品质,也能够在日常的学习活动当中通过科学化的学习积累获得。逻辑思维能力的养成是小学阶段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但是由于这种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难度较大,所以需要教师在教学当中循序渐进,先从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逻辑推理意识着手,让学生接触数学逻辑思考这种思维模式,使得学生意识到逻辑思考并没有想象当中的那么困难,帮助学生走出思维当中的误区。实际上逻辑推理就是在遇到问题之后怎么分析怎么层层解开知识奥秘。比如在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时,想要论证三角形内角和是180 度这一法则,就涉及到逻辑推理思考:是不是任何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 度?应该如何推理论证观点的正确性?为了解决问题,可以按照这样的方式层层展开:选择几种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假如可以论证直角、钝角、锐角三角形内角和都是180 度的话就可以确定结论的正确性。学生在完成了这样的逻辑推理过程之后,在遇到类似的问题时,会更加从容,不断消除逻辑思考畏难情绪,增强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信心。

  3.数学练习中应用微课

  在小学数学逻辑思维训练中,课后训练是重要组成部分,在此过程中,学生往往会存在一些疑难问题。此刻教师应用微课来设计数学练习活动,可以促进数学练习效果的提高,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以测量教学为例,在后续的练习中,学生往往会存在单位换算问题和单位应用问题,制约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发展,同时也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产生了负面影响。因此,教师可以运用微课来设计练习,直观地演示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并结合物体来形象表达分米、厘米和毫米的长度,以帮助学生高质高效地完成练习,进而有效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4.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建模思维能力

  在数学课上,为了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意识,并规范性地应用逻辑方法对具体的数学知识点展开分析,可以合理创设情境,从而支撑学生产生深入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情境感受和体验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思维感知能力,并科学地运用逻辑方法展开分析,加深学生对基础数学知识的理解程度。比如,教师在讲解“圆的认识”时,可以通过比较与分析的方式,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展示包括圆形在内的其他类型的数学图形,并引导学生观察不同图形之间存在的差异,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自行车的车轮设置成圆形的主要原因。让学生在良好的逻辑思维支撑下,对圆形相关的数学知识加深理解,同时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图形思维。

  5.给学生创造逻辑表达的机会

  如果只是教师站在讲解的角度为学生梳理知识点,让学生快速抓住关键,也不能算作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水平。在长时间的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很多一线教师会发现,一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很强,但是如果由于性格原因不善表达的话,同样无法提高一个学生的综合素养。因此,为了转变这种状况,教师也要适当给学生提供一些自我表达的机会。

  例如:在日常教学工作开展过程当中,教师可以给学生设置一些自我表达的机会,比如每天的课后作业完成之后,教师可以随机抽取一名学生讲解课后作业中的逻辑思考题,主动向大家分享自己的解题思路和逻辑。把每次数学课上课之前的五分钟都设置为学生的自我展示时间,每天的数学课开始之前,学生都可以分享个人的逻辑思维,这样也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同时在聆听他人的思维过程时,对于其他学生而言,也是一个学习的机会。通过认真聆听他人的逻辑表达,聆听的学生自己内心也会开始不由自主地思考自己在上台表达想法时,应当如何梳理语言,如何整理想法,这对于学生而言,也是一个挑战自己的宝贵机会。

  三、总结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要采取有效的策略,开发学生的智力和思维,引导学生能够对相关的数学知识点进行自主思考,获得启发,开展想象力,寻求不同的学习方式,实现自身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进而发展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高红琴.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策略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30).

  [2]杨新林.小学数学教学中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J].教育革新,2019 (11):56.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