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院士工作站”引入校园

  今年,江苏省科协常委、南京市第一中学校长朱焱做出了一次大胆的尝试,他在普通高中探索设立“院士工作站”,开设了“院士1课堂”,让高中生与院士来了一次零距离的接触。朱焱是将科协工作延展到高中教育的一位实践者。

  “我先后经历过五个学校,在每所学校都从事与科技创新有关的工作。我认为如今的教育生态遇到了一些瓶颈,很多学生的时间被无限细化与分割,尤其是高中生,没有充足课余时间做喜欢的事情,在一定程度上,磨灭了他们的创新天性。因此,我愿意做出尝试,借助科协的力量给孩子们带来不一样的课堂。”朱焱说出他创立“院士1课堂”的初心。

  据了解,“院士1课堂”已经上了3堂课,未来3年,还会陆陆续续上满10 0节课,同学们对此十分积极,踊跃地与院士交流互动,家长们也赞同用这样举措来解决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之争,这是对朱焱此次尝试的最大认可。

  当然,“院士1课堂”的开展,也有令他烦恼的问题。一是需要方向的引导,比如教育改革,在中小学期间,不能仅仅是强调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停留在思想层面还很肤浅,可以设置可行的考察方案;二是要设置系列课程,让院士课堂延续下去;三是要有一个快捷渠道,让其他对此有兴趣的组织也参与进来。

  在中国科协“十大”谈论会上,朱焱发言说:“作为省科协常委、省青科协常务理事,我在思考另一个问题,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对科协各级组织如何切实发挥作用提出更高的工作要求,对于基础教育、基层学校、广大的青少年学生来说,我们热切盼望科协组织能更好地发挥桥梁作用,做科学家和青少年学生之间的纽带。”

  他建议,科协更好地发挥平台作用。科协拥有丰富的专家资源,可以搭建中小学科学教育平台,整合利用各种资源在校园建设课程,既是科技工作者的工作平台,也是科技工作者发挥科普与教育引领作用的一个路径。同时,让教育成为科协众多工作中的一个落地抓手,以项目化的运作来落实政策与决策。

  建议科协为科普建立更加强有力的机制,尤其是要向下扎根,做有利于在基层学校中挖掘一大批有科学潜质的中小学生工作。“结合多年的教育工作经历,通过日常观察,我发现,科学家一方面可以自然生长;另一方面,更是可以悉心培养的,科协组织有必要和基础教育深度携手,协同做好‘悉心培养’工作,给予他们引领,激发他们的兴趣,点燃他们的梦想,在这方面,我认为科协大有可为。”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