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地高校步行空间优化设计对策
- 来源:建筑与文化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高校,优化,设计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1-08-29 20:13
引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快速发展,我国各类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由1978年的228万人增长到2018年的3833万人[1]。为了满足快速增长的学生数量,我国高校开始了大量且快速的建设。高校步行空间是指将校园内的各个行为场所相互联系的徒步可达的道路空间[2],寒冷气候和机动车交通严重影响步行空间质量,步行出行的舒适度、安全性等各个方面都不足以满足当代大学生的出行需求。步行空间不仅仅是步行交通的主要载体,还是多种多样室外活动发生的场所,更是校园文化的体现之处。目前寒地高校交通组织多以机动车为主,基于步行者的视角对寒地高校步行空间进行优化至关重要。
1寒地高校步行空间基本解析
1.1寒地高校步行空间的功能
(1)承载学生步行活动。对于重视综合素质教育的高等教育来说,除了专业知识的传授以外,大学生通过社交、集体活动等课外活动实现自我内化的过程也同样重要,优质的步行空间能够增加激发更多活动的可能性。
(2)塑造校园空间形态。寒地高校步行空间的设计既受到校园整体布局的指导,又反过来影响和塑造着校园空间形态。步行空间中的绿化景观、文化小品、休闲设施等因素都是校园空间秩序、空间节点以及绿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3)提升校园环境品质。步行空间是寒地高校校园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建筑内部空间不同,校园外部空间往往是激发自主需求和社会需求的场所,应注重内外空间的整体化设计,使校园各处都能适宜性地满足相应活动。同时良好的步行空间环境可以有效提升校园文化氛围,更好地起到环境育人的作用。
1.2寒地高校步行空间设计的影响因素
影响寒地高校步行空间设计的因素有很多,基本上可以归结为以下三点:寒地地域性气候因素、机动车交通的影响以及步行活动的特征。
(1)寒地气候的影响。寒冷地区四季分明,冬季漫长、低温多雪。在众多的气候因素中,低温、寒风、降雪对高校步行空间中步行者的影响最为明显,容易形成路面结冰、屋顶落雪、积雪堆积、寒风侵袭等问题,降低步行舒适度与安全性。极低的室外温度也限制了人们的步行出行和在步行空间停留的可能性,降低校园空间的活力。
(2)机动车交通的影响。目前高校校园设计多以机动车交通为主导,多在机动车道两侧或单侧设置步行道路,且宽窄不一,部分街道中甚至没有可供步行者活动的区域。高校中学生密度较大,学生步行交通集中,应尽量完善步行网络以及实现人车分流、人车分区。
(3)活动特征的影响。步行空间承载着步行者的日常步行活动,步行活动特征即为步行空间设计时应着重考虑和尽量满足的因素。步行空间应为学生多元的校园活动提供舒适的场所以及丰富的设施,以满足步行者的使用。
1.3寒地高校步行者的行为特点
扬·盖尔在《交往与空间》一书中提出:“公共空间中的户外活动可以划分为三种类型:必要性活动、自发性活动和社会性活动。”[3]寒地高校内学生的日常步行活动,也可以归纳为这三种类型。
(1)必要性活动,指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会发生的活动。此类活动不取决于天气条件、环境条件等客观因素,每个学生都会有一定程度的必要性活动,比如上下课、就餐、运动等步行活动。
(2)自发性活动,指在高校中由学生自发组织或自愿参与的活动。此类活动与步行者的意愿存在较大关联,故需要适宜的场所和舒适的环境才能激发更多的自发性活动。
(3)社会性活动,指在公共空间中有组织、有计划的多人参与的学生活动。此类活动基本由前两类活动衍生而来,参与人数较多,例如集会、宣传、班级建设等集体活动。
除以上活动类型外,寒地高校学生的步行活动还有着以下特点:
(1)短时性。由于冬季的寒冷气候环境,室外步行空间舒适度较低,步行者普遍希望缩短室外步行时间,希望能够短暂快速地到达目的地。
(2)阵发性。指在特定的时间段瞬间涌现大量人流,存在规律性强、出行强度大等特点,例如上下课期间,大量学生往返于宿舍与教学楼之间。
(3)随机性。高校的教育模式较为自由,学生拥有更多的自主时间,此时学生的出行范围加大,目的性较弱,随机性较强。
(4)聚集性。指学生往往会被人群所吸引而聚集在一处,人群活动亦为增加步行空间活力的重要因素。
不同的步行行为特征对步行空间有着不同的设计要求,应针对不同的步行活动,进行更有针对性的优化设计。
1.4步行空间设计的现状及问题
经过实地走访调研,笔者发现我国寒地高校多存在步行空间中断,受机动车影响严重;校园规划粗犷,步行空间环境枯燥、功能单一;无防寒设施,冬季步行舒适度较低;冬季存在地面积雪、湿滑的状况;无休憩设施,步行者无法长时间停留等几个问题。
2寒地高校步行空间优化设计原则
根据寒地高校步行空间设计的影响因素以及现状问题,笔者归纳总结得出以下三方面的优化原则:步行出行安全性原则、步行空间适寒性原则、步行体验多元性原则。在满足基本的步行安全的基础上,提升步行空间的舒适程度,并塑造积极活动空间以丰富步行体验。
3保证步行空间出行安全性
安全性是步行出行的基本需求,也是保证步行空间可承载步行活动的前提条件。可通过以下几方面提升寒地高校步行空间的步行安全性。
3.1营造人车分流交通空间
寒地高校中,步行者流量大,在出行高峰期间,步行者与机动车矛盾明显,营造人车分流的步行交通空间是保证步行者安全的基础保障。分流方式大致可以分以下两种:一是通过道路空间上的划分,建立独立于机动车道的步行空间,尽量避免人车混行的道路形式,减少机动车对行人的影响;二是控制机动车的通行时间,按照学生出行的时间规律,采用升降桩等装置限时禁止机动车在人流高峰路段通行,以保证学生的步行安全与步行效率。
3.2防止屋顶冬季落雪落冰
屋顶落雪以及檐口冰凌坠落极易对步行者造成严重伤害。可优化道路剖面设计,使用绿化将步行空间与建筑边缘相隔离,使坠落的冰雪落入绿化区域中,维护步行安全的同时还可以加强降水的循环利用。除此之外,还可借助建筑外廊空间或增加顶部围护防止落雪的影响,营造安全步行空间。
3.3采用防滑透水地面铺装
寒地高校冬季降雪频繁,积雪覆盖下的地面不易辨别铺装材质,同时冰雪降低了地面的粗糙程度,光滑的地面铺装非常容易造成滑倒、摔伤等状况。应采用粗糙透水的铺装材料,加强步行空间底界面的透水性能,使融化的冰雪可快速渗透,防止再次冻融结冰,形成安全隐患。在重点步行区域(如教学楼前广场)或容易发生危险的区域(如缓坡)可加设地面融雪装置,防止冰雪覆盖或堆积。
4提升步行空间环境适寒性
冬季寒冷的气候环境极大地降低了学生步行出行的欲望以及步行空间的舒适度。在保证步行空间安全性的基础上,应增强其使用的便捷程度与舒适程度,使得学生在步行活动中更舒适地进行和步行有关的相关活动。寒风与低温是影响步行空间舒适度的主要因素,可通过适当的适寒化布局模式以及防寒设施缓解此类问题。
4.1调整步行空间布局朝向
优化高校步行空间的布局朝向,达到争取日照与抵御寒风的效果。应尽量将使用频率高的步行空间置于南向,增加日照辐射量。根据高校步行空间的日照情况分析,调整步行空间整体朝向,可有效增加日照量。经过模拟实验,当街道空间朝向达到南偏东45°时,步行空间内日照辐射量达到最大值,具体偏转角度还应根据具体地理位置及场地条件进行调整。除此之外,应合理控制步行空间围合形态,利用建筑物、构筑物以及植被对冬季寒风进行有效的阻挡与疏解。多变的步行空间形态例如弯曲或多角度布置,也可有效减缓风速,提升步行舒适度[4]。
4.2增加室内化步行空间
步行空间室内化可有效避免寒冷气候的侵袭,营造舒适的步行环境。室内化的步行空间大致可以分为空中连廊、地下通道以及地面廊道空间。在建筑之间架设室内空中连廊,在保证快捷舒适的同时还可充分避免其他交通方式的影响,例如沈阳建筑大学长廊。建设地下通道可更加有效地避免寒冷气候的侵袭,若地下通道直接连通室外,则需注意出入口的密封设计。地面封面可以增设围护设施,例如在美国、荷兰等寒地国家的一些城市,多加设顶盖,依附于建筑或将建筑无盖延伸[5],营造半室内化步行空间,可以有效遮蔽风霜雨雪带来的不利因素。
4.3设置室外公共避寒设施
寒冷气候的侵袭导致学生无法长期停留在步行空间中,在必要的地方设置室外公共避寒装置可有效提升舒适度,延长停留时间,增加校园活力。例如,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内的“烤箱”公交站,在公交站顶棚设置加热导管,有效提升局部空间的舒适度。米兰理工大学教学楼庭院内的避寒装置,采用帆布材质对两侧和顶部进行围护,帆布既可有效透光并传导热量,又可减弱寒风雨雪的侵袭。
5增加步行空间体验多元性
寒地高校步行空间使用率低下、活力不足,还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步行空间单调枯燥,没有适宜的服务设施可供步行者使用,景观匮乏、毫无特色。增强步行体验也是步行空间优化重点。
5.1完善步行空间服务设施
赋予步行空间更多的使用功能,而且功能性更多地体现在服务设施的完备程度上。目前,寒地高校步行空间中服务设施种类单一、数量匮乏、友好型较低。应配备完备的垃圾桶、路灯等基础设施,满足步行空间基础使用功能。在此基础上,应丰富步行空间内的休憩设施,如休息座椅、健身装置、廊道、凉亭等,打造惬意的步行停留空间。木、塑料、特殊复合材料的服务设施比金属、混凝土和石材更能为步行者提供舒适的感觉[6]。
5.2充分运用冰雪景观元素
充分发挥寒地地域特色,利用冬季充足的冰雪元素,打造寒地高校校园特有的景观特点和步行活动。打造精美并富有文化意义的冰雕、雪雕景观,打造树挂等寒地特有景观,打造冰雕节、雪雕节、滑冰、滑雪等户外活动,丰富学生课外生活。
5.3设置校园主题文化小品
高校作为人文气息浓厚的场所,每一所高校都拥有各自独特的校园文化。景观小品可以反映校园文化的内涵与精神,体现高等教育群体所追求的文化精神、价值观念与审美趋向,增强学生对校园文化的认同感,提升学生的凝聚力,丰富步行体验的同时展现校园气质。
结语
我国高校教育随着时代的发展一直在变革,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步行空间是高校培育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部分,而以往的校园规划设计中,往往容易忽略步行空间的设计,导致寒地高校目前受寒冷气候以及机动车等因素影响严重。应加快我国寒地高校步行空间的优化设计,打造一个能够满足学生精神和物质需求的步行空间,提升校园的整体空间品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