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六年级进行语文课外阅读指导

  • 来源:西部论丛
  • 关键字:小学语文,课外阅读,阅读指导
  • 发布时间:2021-09-12 16:51

  摘 要:课外阅读的丰富性为学生的广阔发展提供了空间。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完善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有效性,引领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时效性,逐步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在语文的教育体系中,课外阅读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必须培养学生养成积极阅读、大量阅读的好习惯。

  一个人的语文素养是靠长期的大量的积累逐渐形成的,国家《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 小学阶段阅读总量应不少于150 万字。要让学生有大量的积累,必须让其广泛地阅读,不能只满足于课内有限的时间和有限的阅读内容。要让学生积累丰富的阅读资源,必须广泛的开展课外阅读,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加强对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的指导,不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的习惯,让课外阅读不断丰富学生情感,让阅读成为学生童年生活的一种乐趣和一种自觉的生活方式。

  一、阅读在学生成长中的重要性

  阅读能力是人一生的非常重要的能力。古往今来,无数中外名人都十分看重读书的重要意义。课外阅读不仅可以使孩子们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还可以提高写作能力和文学素养,对个人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阅读可以积累学生的知识储备,学生通过大量阅读在脑海里会形成自己的文化知识,通过阅读广泛吸取优秀文化。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不能仅仅依靠课堂上仅有的几篇课文的积累,要靠学生课外的自学修炼而成,课外阅读可以说是一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般的滋润,慢慢的浸润学生的心灵。

  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外时间进行的阅读活动,课外阅读可以提高语文学习能力,是语文教学中课堂阅读的延续与扩展,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教师根据学生不同年龄段的身心特点,指导丰富的阅读的读物,让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形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促进孩子语文素养的提高。我国历史上的一些文人也曾对阅读的重要作用给予一定的肯定: 朱熹说过“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杜甫指出“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古人也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之说。通过广泛的阅读可以使人从各种课外书中可以获取丰富的知识,通过阅读可以了解古今中外的奇闻趣事。广泛的阅读课外书籍还能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可以接触到人类文化精品,滋养心灵,充实头脑,开阔视野,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

  二、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方法指导

  (一)从课堂内容延伸到课外阅读

  由于有限的教学时间和教学内容限制,教师在课堂上仅仅是把教学目标的内容进行有效讲解,课外阅读是无法实现的,因此教师要采取积极的手段,有效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让课外阅读成为课堂有限教学内容的有益补充。例如教师在课堂上涉及到的教学内容和作家作品,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阅读作家的其他作品,不断丰富学生的视野,这样不仅能更深地了作家的为人, 也能把学生的思维导入深层, 与作者产生共鸣。或者可以在学习完一篇课文之后介绍一篇与课文中人物有关的另一篇文章。这些都是真正做到了把课堂学习引入到课外阅读上。通过这些课外延伸的课外阅读, 学生不仅可以从阅读内容上得到了扩展, 而且还在阅读的宽度上得到了延伸。

  (二)选择贴近学生需求的阅读材料

  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需求,选择适合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学生感兴趣的题材作为阅读的主要内容,选择内容丰富、题材广泛的阅读材料,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既要得到家长和教师的支持,又要通过一定的渠道进行展示交流。因此教师要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丰富的读书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增加课外阅读的信心。例如:阅读大赛。把全班学生分成多个小组进行比赛,每天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每组派出代表参加周比赛。这样学生们就会通过小组的形式展开风富的阅读,大家也会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内容。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交流活动,探讨所读的内容,分析所读作品的社会背景,写作形式,通过交流活动为学生提供表达自己读书的心得,在交流的环节,教师还可以解答学生存在的疑惑,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教师要通过有趣的故事悬念引发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喜欢。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有趣的故事。引导学生对课外内容的关注。在课堂上随着教师绘声绘色的讲解,被渲染了故事情节的学生们,会带着好奇和悬念急于追求故事的情节和结局。教师通过这样的引导可以让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会对情节产生连续的追问,这样学生就会主动地进行课外阅读。同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通过课文内容延伸的主人公人物形象和作家作品,让学生在课后的阅读中进行关注和总结,并定期地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这样学生就会对课文内容形成一个深刻的认识。同时增加了课文相关内容的延伸。例如《 詹天佑》这篇文章叙述了爱国工程师詹天佑修筑铁路的故事,从文章中要理解中国人修筑自己铁路的决心,不让外国人嘲笑。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那个时代中国社会状况,引导学生阅读中国近现代史相关知识。增加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阅读方法。阅读是一项系统而庞大的工程,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地引导学生如何进行课外阅读。这样才能不断丰富学生的阅读内容,让学生的课外阅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目标阅读法,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要确定阅读书目。包括书籍的内容、思想写作方法、段落层次,要求学生制定明确的目标,在阅读的时候,要及时的捕捉与阅读目标相关的材料,通过多次反复的阅读达成目标。快速阅读的方法就是为了达到某个特定的目的或是了解事物发展,而采取的一种阅读方法,这种阅读方直接寻找问题的答案。快速阅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如何一目十行的进行阅读,掌握快速阅读的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让信息迅速的增加。

  品味阅读,就是教师在阅读的过程中,通过具体的段落、具体的细节描写、具体的人物形象进行细细咀嚼,把书中的精华变成自己的营养。阅读过程中反复阅读的方法就叫做品味阅读。品味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如何进行,勾画出阅读重点,如何记录自己的阅读体验和阅读心得,对精华的句子和重要段落进行摘抄和记录,摘抄的过程即是学习理解的过程,也可以通过遣词造句的精妙,写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读书时勤做笔记,坚持广泛阅读、持续阅读,读书时要聚精会神,全身心的投入,克服心不在焉的不良习惯,

  总之,小学高年级学生有自己的阅读兴趣,教师要切实加强学生课外阅读的引导,关注学生的阅读兴趣,正确指导学生的阅读的内容,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收获知识,陶冶情操,让学生通过正确的指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书成为自己人生中不可缺少的朋友,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和人文素养的建设提供有益帮助。

  参考文献

  [1]  张霞. 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J]. 语文教育研究,2017,(09)

  [2]  黄思恩. 浅谈课外阅读的重要性[J]. 教育教学刊,2018(07)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