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业整合资源首重B2B合作 这样规划让人打卡打不停的旅游企划

  • 来源:专案经理
  • 关键字:规划,旅游,服务
  • 发布时间:2021-10-07 14:22

  这几年,众多国际大型的在线旅游服务公司 (Online Travel Agency,简称OTA)进入台湾,Airbnb、Booking.com、hotels.com……等新型态标榜共享、社群与廉价,以网络信息为主要导流的在线网站,带领旅游业从传统的线下咨询,走入在线搜寻之路,消费者随时随地都能上网Google部落客文章、追踪网红或具有个人独特风格的旅游达人,不受时间或地区限制,就能迅速又及时地掌握旅游动态或景点。

  回归本质:线下服务更占上风

  在这样的潮流趋势下,老是被大众刻板印象归类为「传统旅行社」的旅游业者,又该何去何从?怎样才能脱颖而出呢?

  现任东南旅游营销企划部经理的廖宇宸分享,也许很多人会觉得跟时下正夯的自由行比起来,传统旅行社有很大的劣势,但她进一步表示,「以大型OTA来说,他们能做到的就是在线的信息而已,很多消费者还是在意回归到本质的服务,无论是出去后的感受或发生事情的应变措施,线下服务才可以做到这件事。」例如:到日本旅游,突然遇到大地震或台风,线下服务的重要性就能立即显现,业者可以立即为消费者提供服务及善后突发状况,让他们感到安心,能继续走完行程,这是自由行无法做到的,也是旅游业者的价值所在。

  以前 VS.现在 消费者旅游心态大不同

  这几年旅游业者的转型及作业投放跟以往确实很不一样。旅游是很靠人为本体的行业,以前父母出去玩,都是靠人家介绍,会有一个俗称牛头,类似发起人的角色,跟旅行社有特别多的互动,靠他们一个揪一个、一户揪一户,再跟旅行社接洽就可以成团,旅行社只要被动的等客人来,不需要主动Push。

  经年累月地观察下来,廖宇宸分析过去与现在消费者旅游的心态,以前的消费者,旅游讲求气派、独享、尊荣及奢华,所以住得地方要贵、吃得食物要好,所有硬件设施的体验都要求最顶级的规格;现在的消费者则讲求个人的表达、体验及独特性,旅游不是为了炫耀财富,而是期望成为他人茶余饭后谈论的话题,难忘的旅游体验,更促使他们想进一步在社群平台上与人分享,进而成为别人Follow的对象,有种一定要抢第一的心态,就算没有抢到第一也不能落后。

  抢搭打卡商机 用最短时效整合行程

  随着前述所提到的网络及行动装置普及后,现在的消费者爱打卡、爱分享、自己找信息,不仅没有为旅游业者带来负面冲击,反而产生正面影响,促使业者更快跟上时下的流行。例如:在旅游业内部,被分配负责某一线、担任整合者的领袖,平时透过网络主动搜寻该线热门的旅游打卡点、追踪网红及旅游达人,实时了解大家一窝蜂抢着打卡的景点、针对PO文内容分析,并与当地的旅游业者互相沟通,综合大家喜欢去的景点及体验活动,很实时地,就能规划出一份产品企划。

  然而,每趟旅程总有要结束的一天,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如何让消费者用最少的时间,踏遍所有想去的景点?让他们觉得旅程物超所值?这点总是需要有所取舍,在行程及行程之间的接点安排也显得更加重要。以日本的团体旅游来说,当有新的景点或祭典时,旅游业者只要把过去内部筛选、整理过的经典款行程拿出来拼装,将当季应该玩的景点或祭典组装进行程内,并剔除掉次要体验,就能用最短的时间,快速整合出一个完整的旅游行程。

  除此之外,假设旅游业者想在各地培养自己的旅游团队,所需投入的时间及成本必定是入不敷出。因此,业者采用的作法是与当地的旅行社B2B合作,当地业者会比非本地人更清楚该地区的状况,例如:什么时间点是交通的高峰期?什么时候会遇上雪季?用他们的经验弹性调整行程及行程之间的时程规划安排,探访景点跟景点之间衔接地更完整,避免浪费太多时间在「学经验」。

  举例来说:去年突然有一个爆红的景点体验活动,是到冲绳离岛露营,对于消费者来说,如果要自由行准备这一趟旅程,可能没办法马上成行,或要在行前准备一大堆的东西,没有那么方便,但是旅游业者可以直接连系当地业者,利用在地资源做统包,用最快的速度包装商品,让消费者不用等待,马上就可以成团出发。

  想要自由行?请先解决这些难题

  自由行是近年来许多大众讨论的另一个议题,会不会造成旅游业者的生存危机呢?廖宇宸不这么认为,她认为羊毛出在羊身上,虽然透过OTA,能让消费者在网络上搜寻机票、住宿、交通、美食、景点……等信息,但自由行仍可能碰到语言障碍,或甚至突发状况需要自己解决的问题,除非自己有能力解决掉这些问题,不然旅游业者的线下服务还是占上风。

  另一方面,消费者意识抬头,且网络搜寻都能够看到评价,平心而论,也许很多人会追求低价,但在低价的背后,势必会有一定程度的牺牲,例如:要配合廉价航空的班机时间,有时候买到红眼班机,到了当地光等连接交通的接驳时间,就可能空等几个小时,旅游质量是追求低价必须做出的妥协,消费者是聪明的,在有了比较之后,多数还是会选择旅游业者的商品,舍弃自由行或报名半自由行的行程,满足自己理想中的旅游体验。

  以同样的角度来看另一个例子,日本当地3至4 年前开始流行爬富士山,当地人将登富士山视为一生必要达成的一项里程碑。但是受限于登山时间及木屋的数量有限,就像在台湾抢连假期间的高铁车票,要抢到好的时间或木屋有一定的困难度,因为有困难,反而成为旅游业者的契机,业者有当地合作的资源可以Support,相比个人更能轻易完成这件事。在确认好可用资源后,包装成半自由行或团体旅游商品,就能为旅游业者带来独家收益。

  时至今日,旅游业者透过各式各样,如:FB、 IG……等社群平台的经营跟维护,就能快速掌握客户的喜好。在营销上,只要善用不同的包装、利用能让人感觉到温度的用户分享影片做病毒式营销,就能确切打中不同消费者的心。廖宇宸说,「如果旅游体验好,消费者直接就变成品牌代言人,因为他身边可能都是志同道合的朋友,分享给朋友该商品就可能热销。」如果旅游体验不好,与硬件设施有关的,旅行业者会直接协助解决,例如:汰换行程、景点或饭店,如果是个人感受的问题,则可以适时跟消费者沟通,不要让他们抱持与现实不同、过份地期待、不过度渲染,引导他们自己从旅程中感受即可。喜欢旅游或打卡的你,下次不妨跟随着旅行业者的脚步,也能来一趟打卡打不停的旅游企划。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