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导读是义务教育初中阶段语文学科的一个重要教学内容, 每学期可安排2 部作品的导读教学。每部作品对应不同的导读重点, 前期着重兴趣引导和指导读书方法, 后期按作品类别分类指导阅读。如何高效上好名著导读课, 在极其有限的课堂时间指导学生掌握名著阅读的方法, 做好名著导读课的预习活动是一个关键的步骤。
一、名著导读课的课前预习的重要性
名著阅读教学活动的开展, 建立在学生对作品的认识基础之上, 重在阅读兴趣的培养, 功夫在课外。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 直接关系到名著导读课堂教学的效率。学生对作品了解越多, 在课堂上越容易完成各项能力训练任务, 课堂效率会越高。因此, 语文教师应该重视学生名著导读课的预习安排与指导,结合课堂教学需要, 精细布置预习任务和要求, 增强课前预习活动的指向性。只是简单布置学生浏览作品或阅读教材内容, 学生对预习的要求和重点把握不一, 显然难以保证教学效果。
二、课前的预习指导策略
第一, 教师应该深入研究作品, 理解作品的特点。深刻领会教材编写意图, 明确导读要点和方向。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每册安排2 部作品为必读篇目, 针对学生的不同学习阶段, 结合作品特点, 安排了导读的具体教学目标。七年级上册为《朝花夕拾》: 消除与经典的隔膜; 《西游记》: 精读与跳读。七年级下册为《骆驼祥子》: 圈点与批注;《海底两万里》: 快速阅读。八年级上册为《红星照耀中国》: 纪实作品的阅读;《昆虫记》: 科普作品的阅读。八年级下册为《傅雷家书》: 选择性阅读;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摘抄和做笔记。九年级上册为《艾青诗选》: 如何读诗;《水浒传》: 古典小说阅读。九年级下册为《儒林外史》: 讽刺作品的阅读;《简·爱》: 外国小说的阅读。教师应该深入研究这些作品的不同特点, 领会教材编者的编写意图, 结合教学的具体阶段目标, 充分利用教材指定作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习惯和能力, 引导学生学会阅读整本书的方法。
在学生的预习活动中, 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 把预习活动具体化, 转化为可操作的学习活动。以“《西游记》: 精读与跳读” 导读课为例。教师可以具体列出需要精读的章回, 指定学生精读 “大闹天宫” “三打白骨精” “三借芭蕉扇” 等经典章节, 跳读部分次要章节, 提高阅读的效率, 落实教材安排的阅读能力培养目标。教师对每部作品的深入研究和把握, 是指导学生开展课前预习的前提, 只有教师平时重视对作品的研究, 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预习。
第二, 明确预习目标, 推动学生预习活动精细化, 提高可操作性。学生对阅读作品的目的的认识与教师往往存在很大的差异, 学生自然阅读和有目的的教学阅读的任务不同, 前者重视阅读的过程体验, 后者注重阅读能力的培养。因此, 名著导读课的预习简单要求学生浏览作品本身是不够的。预习任务应该紧扣导读要求, 实现教材安排的细分教学目标。
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 简单的方法是把预习任务布置得更加具体、更加精细, 甚至可以明确到某个具体问题上。例如, 关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摘抄和做笔记” 的预习任务布置, 可以要求学生归纳作品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 “四次出生入死” “三段恋爱经历” “两种战斗方式” “一个坚定信念”; 如果需要进一步精细化, 还可以采用画思维导图、填写表格等方式分别找出他 “三段恋爱经历” 的对象和结果, 分析恋爱成败的前因后果, 总结他的恋爱观, 等等。这样的安排, 为学生提供一个抓手, 提高预习活动的操作性, 让学生按导读课教学目的去读书, 避免漫无目的的阅读, 将名著导读教学过程真正落到实处。
除此之外, 常见的做法还有: 写阅读心得体会; 写读书笔记, 摘抄精彩内容; 绘制或填写思维导图; 编写人物传记; 为自选插图或指定插图写说明; 等等。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和学生兴趣灵活选择不同的形式, 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但不管采用何种方式, 所布置的阅读预习任务都应该紧扣作品语言文字, 难度适中,紧贴作品落实阅读过程, 切忌走过场。第三, 重视预习组织管理工作。可以把学生分小组, 设计好预习进度安排表, 按时互相检查进度, 确保能够在名著导读课堂教学前完成具体的预习任务, 为开展教学做好必要的准备。
第四, 落实阅读材料, 确保有书可读。一般情况下, 名著导读教学中所需作品基本由学生自己准备, 但出于多种原因, 部分学生可能出现手头没有指定名著的情况, 尤其在农村学校。即使此类情况的学生人数不多, 教师也要考虑学生的实际, 帮助有需要的学生解决问题, 确保有书可读。
三、问题与解决办法
在实际教学工作中, 教师往往做了不少准备工作, 把名著阅读导读课的预习安排有序, 任务布置得具体精细, 但有时还是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 例如:部分学生没有按要求完成(或只是部分完成) 预习任务; 一些学生对预习布置的阅读内容不感兴趣, 马虎应付, 不是通过认真阅读作品来完成任务, 而是查阅了其他资料; 部分学生对有视频呈现的作品如《西游记》《水浒传》等采用观看视频的方式来替代阅读文字材料的做法。
教师应该适度宽容对待此类学生,鼓励为主, 督促为辅, 注意维护他们的积极性。针对存在的问题, 还是应该回归到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的工作上来, 想办法改变问题的设置与形式等。
综上所述, 教师要做好学生名著阅读导读课的预习指导工作, 应该深入阅读作品, 结合具体教学目标, 有序安排具体的预习任务, 注意检查和推进学生的预习进度, 热情帮助学生解决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采用生动活泼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 引导学生阅读作品, 逐步培养其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整本书的能力。
责任编辑黄铭钊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