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视角下的高中生职业生涯教育的思考与探索

  • 来源:父母课堂
  • 关键字:心理健康,高中生,职业生涯教育
  • 发布时间:2021-12-17 21:22

  摘要: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是现在社会、学校、家长都在重视的学生成长中最重要的一方面。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心理情况也会随之变得复杂,高中时期,学生正值心理不完全成熟,有待发展的阶段。在此期间学校、家长如何对高中生的心理健康予以正确引导,是至关重要的。针对心理健康视角下,高中生职业生涯教育的思考,本文展开探索。

  引言

  在学校内实施的以达成学生生涯发展为目标的教育,被称为生涯教育。高中学习是学习中最重要的阶段,由于课业压力较大,所以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应被学校和家长重视。学校在教育过程中,应加入心理辅导课程,班主任也要观察学生的心理状况,并给予及时引导。除此之外,家长也不能忽略学生在家的状态,应积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一、高中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

  高中生进入青春期后期,对生活、学习等方面有了自己的想法,如果没有正确引导,学生很容易走入误区。导致高中生出现心理问题的主要两方面来源就是学习与家庭。

  学习课业压力较大,学生无法转变态度,导致压力无法排解,使得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学习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知识储备的途径,但是随着社会发展,学生要学习的东西较多,课业压力也随之增大。这种情况就导致学生学习压力增大,心理承受能力下降,生理上会记忆力减退,精神不振。其中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学习时间增长,学习效率下降,成绩较差的学生会产生对学习的厌烦、抵触情绪。如果没有学校或家长方面的正确引导,会使这种情况变成恶性循环,成绩好的学生,学习状态越来越疲惫,成绩较差的学生,越来越反感学习。

  家庭问题也是导致学生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一大因素。随着社会经济水平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也越来越高,有些家长对学生过于溺爱,对学生的物质要求会尽力满足,导致学生对家长的依赖性过高。有些家长认为学生不能很好地处理一些事情,对学生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都一手操办,使学生自理能力不强,心理承受能力较差。或者有些家庭因素比较复杂,比如单亲家庭,家庭的原生因素致使学生缺少家长对学生的正确引导,因而产生心理健康问题。

  二、心理健康视角下高中生职业生涯教育的具体方案

  (一)学校为学生开展生涯教育课程

  生涯教育课程,就是针对学生开设的,加强学生对职业生涯认知,了解自我的课程。通过一些课程或活动,让学生充分了解自我、体验职业生涯,并对其产生思考和感悟,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为实现学生以后的职业发展做准备。生涯教育课程还需与学生的心理健康课程相结合,以保证学生在心理健康的前提下,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一定规划[1]。

  例如:为学生播放能正确引导学生心理健康的短片或电影。在学校教育课程中,加入这样的环节,一方面缓解学生学习产生的疲惫感,另一方面,让学生有直观、具体的认知。将短片、电影等融入教学,有其特有的优势,形象生动的方式,易于学生融入,引导学生产生情感共鸣。通过观看生涯教育相关的心理影片,提高学生对感性和理性的认知情况,吸取短片或电影中的人物经验,提升对职业生涯的感悟,从而促进学生对未来职业生涯发展的规划。

  (二)学校针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活动

  对学生的教育方式不能只存在于课堂上,还要让学生参与其中。有切身的体会,才会加强心理健康问题在学生心中的地位。为学生组织心理健康活动的团体游戏,引导学生加入,使学生直观体验,并让学生对于体验观感进行总结和反思。通过这样的团体游戏,方便教师在教育环节的教授,还能加强学生的参与感、体验感。

  (三)家长是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领路人

  高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值得学校和家长共同关注。但是相对比较来说,家长与学生接触的时间更长,与学生羁绊更深,所以家长起到更关键的作用。而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也很大程度上受家长的影响。这就要求家长在学生职业生涯中要起到良好的引领作用,而不是对学生的强制制衡。例如:很多学生的生涯规划来自于家长,而非学生自己意愿。家长为学生制定规划后,强制要求学生满足,或者对学生过于松散,导致学生没有人生目标,没有动力。由此可见,家长对学生的引导是很有必要的。首先,家长应该重视到学生自身,以学生的角度出发,考虑学生的思想,并与学生增加交流、沟通的机会和时间。其次,家长应重视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以尊重学生为前提,科学、合理的教育理念,营造出良好的家庭环境,这对学生身心发展都有很好的帮助。最后,家长与班主任之间要建立联系,定期交流学生在家、在学校的种种表现,关注学生的生活、学习进展,更好的了解学生身心发展。家长对学生的影响无处不在,如何正确引导学生构建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需要家长以学生自身为出发点,关注学生心理状况[2]。

  家长应采取正确、科学的教育方式,例如:多和学生沟通、交流,高中生已经有了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经常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心路历程,更容易让学生找到情绪的发泄口,当压抑的情绪,得到释放,学生的心理压力就会减少。利于学生以后的学习、发展。家长也应和学生,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尊重学生的想法和决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观判断能力。对学生的选择,只做引导,不做决定,引领学生为自己的未来做正确规划,给学生发展空间。

  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生的成绩是检验学生学习的标准,却不是学生未来发展的唯一选项,心理健康状况才是学生以后更好发展的前提,学校、家长等各方面都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学校要根据学生实际状况,安排相应的教育课程,放松学生身心,引导高中生树立正确、积极的学习、生活态度。家长更要在家庭中为高中生营造良好环境,引导高中生未来职业发展。

  参考文献:

  [1]巨兰兰.新时代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浅探[J].新课程导学,2021(04):25-26.

  [2]杨云龙,邱泽生,姜延丰.浅谈高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新路径[J].南方农机,2021,52(03):129-130+136.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