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会课融合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 来源:父母课堂
  • 关键字:高中语文,心理健康教育,班会课
  • 发布时间:2021-12-17 21:23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对于心理健康的关注程度也越来越高。保证身体健康不单单是身体素质方面的健康,还应该包括心理上的健康以及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高中生的学习压力较大,心理压力随之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因此,在班会课中,高中语文教师可以利用相关的语文知识,融合班会课,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引言:在进行高中语文教学时,老师除了对学生讲述相关的理论知识外,还要注意提高学生的相关能力以及发展学生的情感思想,例如情感状态、学习习惯、意志品行以及独特的个性发展等。老师要将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结合相关的教学内容,切实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引导学生正确的发展。老师在进行教学时,也要有意地将学生的健康发展与教学内容进行结合,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开展高中语文的教学活动。

  一、班会课融合高中语文教学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学的重要意义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不同于知识教育的教学方法,它旨在通过教师的引导,培养学生对学科知识和文化的正确价值观和情感态度。高中语文是一门内容广泛、意义深远的学科,它包括故事、古诗、散文、叙事等,大多数文章都充满了作者想传达给读者的独特情感,或是作者对自己、社会和处境的理解。在班会课中,教师可以积极融合高中语文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主动体会文章的情感,从而形成自主学习和吸收文章情感的能力,这是培养学生正确认识语文学科的一个很好的途径,也很好地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在当前的素质教育体系中,心理健康教学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宗旨,同时,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情感态度的一种教学方法。在融合高中语文知识的班会课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的综合培养,而不是用语文知识只进行简单的教学。心理健康教育能影响学生,提高学生对语文学科的正确认识,对于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以及社会认同感十分重要。一般来说,高中语文心理健康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汉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语文观念,在学习和生活中丰富自己的语文情感[1]。

  二、在班会课融合高中语文教学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策略

  (一)老师要对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充分的认识,提高自身心理素质

  在高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一个正确的认知。老师是教学内容的实施者,对于学生的学习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不断地满足,而精神生活以及心理的健康水平并没有得到同步的提升。很多的家庭是独生子女家庭,孩子从小备受关爱,家里的长辈对于孩子可能会产生溺爱的心理。家长们对于孩子的教育没有一个清楚的认知,就会造成孩子步入校园后,对身边的同学或者老师没有很好的耐心,在与人交流沟通时没有友好的态度,不能虚心接受他人的意见。长时间这样下去,会对学生心理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语文老师要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要清楚地认识到心理健康对于学生的发展有什么样的影响。在刚入高中时,学生的学习压力会瞬间增加,必然能会有一些不适应。老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在班会课中,融合语文知识,明确语文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的任务,将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教师应保持良好的教学态度,同时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老师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能够提供保障[2]。

  (二)充分利用高中语文教材,在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学

  在目前的教材中,对于学生的人格发展以及心理健康发展十分重视,在语文教材中包涵了大量的人文精神以及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内容。老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要将课本中的内容进行深度挖掘,利用课文中的信息,让学生在具体的环境下了解“心理健康”的含义,让学生进行自发的感悟,从而可以使心理健康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渗透。教材中有大量优美的文章,其中包涵了丰富的人文精神以及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除了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以外,还要让学生对文章内的人物形象进行了解,学习这些人物身上的优良品德,以此作为榜样,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这样一来,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会不断地受到榜样精神的影响,逐步形成正确的发展观,学生的心灵将会得到深化,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精神世界。老师在教学时,要不断地发掘教材中价值较高的信息,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一语文《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这一文章时,教师就可以利用文章中人物的工匠精神,对学生进行相关的心理教育。在班会课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播放相关的教学视频,学习先进人物的工匠精神,学习他们如何调整自身的心理压力以及个人情绪,正确对待自身的不良情绪,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其次,教师也可以利用多样化的模式,例如角色扮演、表演话剧等,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体验心理情绪,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身的压力与心理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2]

  结语

  心理健康对于高中生的成长十分重要。在高中班会课中,老师要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作用,将正确的发展观念以及健康的成长方向对学生进行说明。在这其中,老师要有较好的心理素质,对于出现的问题要耐心地解决,不能操之过急。在教学时,也要选对方式,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的学习,积极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掌握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麦从心.班会课融合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5(24):50-51.

  [2]邱泽瀚.心理情景剧式班会课设计与实施的策略探究[J].中小学班主任,2019(7):26-27.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