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游出海突破有道

  • 来源:计算机世界
  • 关键字:网游,产品,海外市场,突破
  • 发布时间:2011-02-17 09:07
  “海外市场根本算不上什么蓝海,必须有所为,有所不为。”在2010年中国游戏产业年会海外拓展论坛上,面对雄心勃勃的产业同仁,中青宝网海外事业部总裁吴鹏泼出了一盆冷水。吴鹏在海外生活多年,对海外游戏市场环境有着清晰的认识。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有34家中国网络游戏企业自主研发的82款网络游戏进入海外市场,实现销售收入2.3亿美元。但是,同期中国网络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为323.7亿元。也就是说,海外市场在整个中国网游行业总盘中的比重还不到5%。

  在记者的采访过程中,许多业内人士给出了建议,核心观点就是:对于当下的海外市场,不能全面出击,只能重点突破;不要总想输出,还应注重输入。

  走新路 重点突破

  “不同地区的游戏文化差异也很大。”对于这一状况,盛大游戏副总裁兼首席制作人张向东认为,培养用户习惯是必要的,但更加事半功倍的是把握住新的市场机会,比如网页和社区游戏,这个新领域,一方面在全球范围内都处在成长期,另一方面,开发和运营成本要远低于MMORPG(大型网游)。

  据海外媒体报道,开发出Facebook平台上最受欢迎应用程序Farmville(类似于国内的《开心农场》)的社交游戏公司Zynga,2010年年收入有望达到8.35亿美元。而摩根证券同时预计,全球社交游戏市场规模在5年之内将达到100亿美元。

  事实上,国内也已经有先行者取得了成功,日本最大的社交网站Mixi上有近一半的玩家在玩中国公司热酷开发的《阳光牧场》,而凭借其500万注册用户,热酷每月都能从日本拿回100多万美元的收入。

  2010年1月,盛大游戏宣布以8000万美元收购美国游戏分销和内置广告平台Mochi Media。Mochi Media号称拥有全球最大的网页游戏网络,每月活跃用户量超过1.5亿,在大约4万个网站上拥有1.5万款游戏,同时它还为开发者提供平台接入、用户体验、数据分析和商业模式的植入。

  引精品 反哺国内

  经过十年的发展,中国网游在商业模式创新和产品运营环节,取得了瞩目的成就,也锻造了一定的独特优势,但不容忽视的是,在国际市场上,中国网游产品的整体质量与主要竞争对手韩国还有较大差距。

  吴鹏指出,中国现在像是在重复五、六年前韩国网游出海的老路。由于早期《传奇》、《奇迹》等产品的成功,韩国网游一度在中国横扫千军,版权费也越要越高,但是同质化的问题使韩国网游最终在中国折戟,以《征途》、《完美世界》为代表的一批国产网游则凭借各自在商业模式和技术领域的创新,成了网游新贵。

  但之后,韩国网游界开始痛定思痛,专注产品,甚至有不少公司还拿出了收入的30%来做技术研发。据吴鹏介绍,如今一款韩国3D游戏的研发成本至少要5000万美元,研发周期也普遍在3?4年,相应的版权费也越来越高。有消息称,韩国网游《剑灵OL》在中国内地的授权价格已经被炒到了上千万美元。

  反观国内市场,却陷入了产品同质化的泥沼,甚至“三年无大作”。2010年9月,盛大游戏以9500万美元收购《龙之谷》的韩国开发商EyedentityGames。对此,张向东指出,盛大希望借助《龙之谷》这样的一款重量级产品拓展盛大在全球的影响力,尤其是在日本和欧美这些成熟的游戏市场。据了解,《龙之谷》在日本推出后,同时在线人数已经突破了50万,目前位居市场头名。

  “我特别认可盛大的路子,既然我做的不如你,我就把你买过来,通过你的方式来培养我的团队”。吴鹏指出,同质化的问题不解决,产品做不好,谈“出海”的意义就不大。“质比量更重要,一款真正的优秀产品一定比100款一般化的产品出口回报大。”

  记者观察

  输入与输出

  “网游出海”之所以受关注,主要有以下两方面原因:一、海外的确能赚到钱;二、不管是不是网游行业的人,我们从心理上都会对网游出海抱着某种期待,至少是乐观其成。想想也是,中国的经济模式虽然是出口导向型,但我们能出口的东西主要是以传统制造业为代表的劳动密集型产品,而网游的版权价值却代表了知识密集型的产品,所以网游出海这一话题从网游产品输出上升到了“文化输出”,直到变成当下热炒的“价值观输出”。

  中国网游业确实有值得全世界学习的地方,我们的免费网游模式,我们对网游产品运营的理解,以及我们对私服、外挂等行业痼疾的控制手段,即便放在日、韩和欧、美这样的成熟市场,都有可借鉴意义,这些也是我们走向海外的优势。

  但不能忘记,网游行业的核心还是产品,在国内市场“无大作”的前提下,想依靠海外市场打翻身仗,不免让人感觉有点本末倒置,说到底,“出海”对于中国的网游厂商而言,目前能起到的作用还仅仅是锦上添花,更加不能被当成救命稻草。综合考虑海外市场环境和中国网游产业的整体实力,对于海外,我们不反对做输出的布局,但更必要的是输入,了解国际市场的特殊性,吸收好的研发团队,直至打造出精品。只有精品战略,才能内外通吃。(文/许磊)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