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造价预结算中的问题与审核方式分析

  • 来源:科学与技术
  • 关键字:预结算,常见问题,审核方式
  • 发布时间:2022-06-17 14:12

  摘要:近来,建筑行业取得蓬勃发展。工程项目开展中工程造价非常重要,特别是工程造价预结算,很多建筑单位为取得预期的收益目标,均将工程造价预结算列为工作重点。然而,受多种因素的制约,依然无法保证工程造价预结算的工作质量,建筑单位务要在整合分析实践中,优化选择审核方式,以提高造价预结算效率。本文对工程造价预结算中的问题与审核方式加以探讨。

  工程造价预结算在于对工程项目开展前核算全部的施工建材、人工、设备使用成本等。工程造价预结算水平直接关系项目建设质量。但纵观工程项目进展,了解到工程造价预结算在落实中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不利于项目有序进行,难以保证工程质量达标。强化工程造价预结算及审核方式的研究尤为关键。

  一、工程造价预结算中常见问题

  (一)定额换算

  工程项目进场施工时会运用一些新技术、新建材,需及时修改/补充固有定额计量。经定额换算分析,工作人员要保证核算数据的精确,且结合实际对定额更新。然而,在项目开展中常伴有定额更新不够及时定额补充缺项的现象,进而影响预结算工作水平[1]。

  (二)定额套用

  在项目开展中常有一些建筑施工单位以增加工程量的手段提高工程造价。然而,因项目施工中造价环节多,且浮动变化明显,故需大批量计算,极易出现定额套用不致性而引发计算结果不准解的问题。

  (三)工程施工图纸

  工程图纸是保障施工安全、进展、品质的前提。实际项目施工中,设计图纸内容编制有时会与实际施工发生偏差,安全质量问题时有发生,降低工程质量。 究其原因,主要是设计师在施工方案编制过程中,考察调研工作不到位,或未能精准采集施工资料,致使设计图纸编制方案不够科学、精准,引发施工混乱现象。

  (四)预结算审核技能

  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工作中,审核人员结构不稳定,有些新人工作经验不足, 项目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范围不明确,审核专业技能偏低,无法有效地对预结算结果进行审核,降低审核的精确性[2]。

  二、工程造价预结算的改进措施

  (一)建立先进的信息化管理系统

  在项目实施阶段,工程管理中若要避免风险问题,则需充分结合工程项目实际,建立完善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动态监控项目施工作业。在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过程中,要参照相似工程开展阶段的典型问题,对此次工程项目可能性问题作出预测,采取有对性的措施,保障项目施工质量。工程技术人员还要做好工程文件搜集、资料整理;预先进行场地勘察、调研,充分掌握项目地质、气候信息,将重要内容输入信息化管理系统,进而提升工程管理人员的工作效果和速率,促进工程项目有序、安全地进行。

  (二)强化建材的审核力度

  对项目工程施工建材的市场价格信息进行详细地搜集、整理。一般情况下,建材价位是工程项目审核工作的重要前提,因此,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相关审核人员务要委派专门人员亲临建材市场进行有效的实地考察,充分掌握建材价位的浮动状况,进而使得审核结果更加精确、科学[3]。

  (三)提升审核人员综合素质

  对工程项目的审核机构而言,需要严格约束审核人员的工作行为,一般采取编制考核制度的方式规范审核人员,同时还需要适当增加专业审核人才,提升审核团队实力。建筑单位管理人员还需要定期安排审核人员参加业务培训活动,不断提高工程审核人员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进而提升审核结果的精准性。

  (四)明确预结算审核范围

  一般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工作涉及十分复杂的内容,如总体施工量、项目施工范围、建材及设备的费用计取、清单项等。在清楚预结算审核工作范围的前提下,可进一步对管理施工量、施工内容进行细化,确保审核数据的实效性、精准性。

  三、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方式

  (一)全面审核

  所谓的全面审核法,指的是在审核过程中,审核人员根据工程施工图纸中设定的相关标准,以及项目施工方案、使用定额、造价计算方法、施工合同等,对工程的费用计算结果、定额单价、施工量进行全面、精细地审核。且全方位审核施工图纸编制中涉及的流程、预算方法等,一般适用于工程经验不足的审核人员对设计图纸的预算审核工作,亦或是小型的项目工程。全面审核方式的优点十分明显,如综合性强,系统性强,效果良好等,然而也会存在工作量大、审核期长的问题,若工程项目建设体量大、工期短,则不宜选择全面审核法。

  (二)重点审核

  重点审核法与前文提及的全面审核方式较为相似,二者主要差别在于审核范围不一样。同时,重点审核方式的侧重点明确,适用于工程项目建设体量大、成本高的分项工程,如土建工程、桩基工程。若工程项目属于高层建筑,则还需对内外装饰的施工量加以审核,这也是工程审核工作中的细微部分。审核工作开展的重点是对工程量对应的定额单价进行明确,特别是定额分项中易于混淆的附属项目。重点审核法涉及的工作量不大,可以保证审核结果的准确性。

  (三)对比审核

  对于同一地区,建筑结构、建设用途、施工规程标准完全相同的工程项目, 其工程造价也会有极大的相似点。对比审核法的实际工程项目中的应用具体很大优势,可以在整合分析预结算资料的前提下,寻找同类型工程项目造价的普通规律,以便相关人员了解工程项目施工设备、建材的耗损状况,进而合理地分析工程项目的分项工程造价差异,提高造价审核数据的科学性、准确性[4]。

  结束语:

  总之,在工程项目开展过程中,工作人员在工程造价审核阶段,一定要认真结合工程施工场地的实际情况,及时、有效地进行工程造价预结算的调整,建立完善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强化建材的审核力度,提升审核团队的实力,明晰预结算的审核范围,做好实地勘察、调研工作,最大化规避工程造价预结算中的风险。同时还要协助建筑单位尽量降低工程总体造价,提升企业在建筑领域的综合竞争力,助推建筑行业健康、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岳斌. 工程造价预结算中的问题与审核方式分析[J]. 建材与装饰, 2020(18):2.

  [2]刘明娣. 工程造价预结算中的问题与审核方式分析[J]. 建材与装饰, 2019(18):2.

  [3]计琳. 市政工程造价的预结算审核研究[J]. 工程技术研究, 2017, (08):134-135.

  [4]谢炎炎. 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工作要点分析[J].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6, (33):604.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